摘要:作为深耕福建的区域乳企,长富27年来专注低温巴氏鲜奶领域,以全产业链深度布局为根基,严格践行国家优质乳工程最高标准,并围绕牛奶的核心价值与消费本质,创新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庞大每日入户配送网络,力求牛奶的消费价值最大化。目前,长富巴氏鲜奶质量坚实可靠,更在消费者心
锻造高品质生鲜乳 构建独特商业模式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长富乳品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解析与启示
作为深耕福建的区域乳企,长富27年来专注低温巴氏鲜奶领域,以全产业链深度布局为根基,严格践行国家优质乳工程最高标准,并围绕牛奶的核心价值与消费本质,创新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庞大每日入户配送网络,力求牛奶的消费价值最大化。目前,长富巴氏鲜奶质量坚实可靠,更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深度忠诚与消费黏性,为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长富样本”。现从基础建设、战略选择、标准引领、市场培育到社会价值创造的全链条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分享:
一、打造优质奶源,铸牢产业高质量发展起点
奶源,是奶业最底层的基石,其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高度。
1998年,长富依托武夷山脉得天独厚的生态屏障与纯净环境,先后兴建了34座规模化牧场。
2003年,牧场直供工厂、工厂直通配送网络的配送模式,验证了“奶源自控”对于产业韧性与民生保障的重要性。
2008年,长富以不容辩驳的实践证明:规模化、标准化、可追溯的牧场管理,是从根源上杜绝掺杂使假、保障乳品安全的正道,是奶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长富的奶源建设史深刻揭示:没有牢不可破的奶源根基,就没有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更没有坚不可摧的消费信任。奶源,是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战略定力所在。
二、发展本土优势品类,锚定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支点
巴氏杀菌乳以其对奶源品质的极致要求、对冷链物流的严苛依赖、对加工工艺的精湛把控,以及富含活性营养、保质期短的特性,天然地成为“优质本土奶”的载体。长富成功将这一战略认知转化为市场实践,率先发展这一本土优势品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商业模式创新——每日入户配送
长富始终聚焦牛奶的核心价值——活性营养,自1998年起,构建了一支庞大的、直达社区的配送队伍,进行每日配送入户。这种“牧场—工厂—配送—家庭”的极短供应链模式,使长富赢得了福建省百万家庭的深度认可与高度黏性。
(二)行业引领与理念传播
民族奶业的振兴非一企之力可成。2008至2019年间,长富以高度的行业责任感,连续举办了十余场高规格论坛。在这些平台上,长富积极奔走呼吁,用详实的数据和成功的案例,说服众多同行: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本土巴氏鲜奶产业,将中国人的“奶瓶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必须树立“优质奶产自本土奶”的理念,推动国产奶业从“安全”向“优质”、“绿色”全面转型升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绿色低碳、营养鲜活的优质乳制品。只有消费市场先行认可,才能倒逼和支撑整个产业链的基础建设与升级。长富的呼吁,为行业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持续践行国家优质乳工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制定
标准起着引领与支撑作用,先进、科学的标准体系已经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在一个高质量标准体系下,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优质乳工程通过建立涵盖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乳分级、加工工艺、产品指标等全产业链条的优质乳高标准技术体系,为中国奶业装上了一个强大的“高质量发展引擎”。长富自2014年成为国家优质乳工程实验田,参与相关标准体系的建设至今已逾10年,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全产业链革新,产品品质大大提升,从根本上显著提升了国产奶的核心营养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优质乳标准体系让中国奶业在“质”的层面实现了真正的飞跃。
四、深入社区积极推动,创新实践有效引导乳制品消费
(一)建立国民营养社区公益体验馆,打造健康知识科普阵地
2022年起,长富在国家优质乳工程团队的专业指导下,联合各级奶业协会及政府相关部门,启动了一项规模宏大的社区营养教育工程——在闽浙赣三省建设“国民营养社区公益体验馆”。截至2025年4月底,已在46个城市建设并运营了120家体验馆,面向社区居民完全免费开放,提供舒适的学习交流空间,结合模型、展板、互动设备,生动展示牛奶的营养价值(特别是活性营养)、科学饮奶知识、不同人群(儿童、老人、孕产妇等)的营养需求、如何阅读乳制品标签等。
(二)组建公益宣讲员队伍,以家国情怀搭建信任的桥梁与纽带
知识的有效传递需要“人”的链接,长富面向社会招募热心公益、有一定沟通能力的社区居民(如退休教师、医生、社区积极分子等),系统展开“健康中国”“国民营养计划”等宣导与解读,辅以专业化的营养健康知识及沟通技巧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者,成为公益宣讲员。
截至2025年4月,累计举办公益宣讲员培训班808期,成功培训并认证了超过34,000名公益宣讲员。这支庞大的宣讲员队伍走进千家万户,特别是对有老人、小孩的家庭,进行面对面的个性化交流,解答关于饮奶、营养补充的具体困惑,提供定制化建议(如乳糖不耐受人群如何选奶)。他们在公园、小区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等场所,组织小型讲座、咨询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身边案例,普及营养健康知识,现场答疑解惑,成效显著。
截至2025年4月底,长富“国民营养社区公益体验馆”及公益宣讲员体系,累计开展各类营养科普活动超过47,000场,直接惠及民众超过200万人次。不仅为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还有效引导了科学饮奶消费,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同时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感、认同感和邻里互助氛围,获得了高度认可和积极响应,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亮点。
五、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激活闽北乡土经济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脚于创造更广泛的“价值”。作为横跨农牧工商的基础性产业,奶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激活乡土经济的金钥匙。长富依托其全产业链布局,特别是规模化牧场和生态循环模式,将奶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化为激活乡土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一)生态循环—变废为宝,沃土生金
1.创新实践“牛—沼—草—牛”高效、环保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固粪利用:奶牛产生的固体粪便,经过先进的生物发酵技术处理,转化为优质的生物发酵垫料,回填奶牛卧床。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奶牛休息的舒适度(降低乳房炎等疾病发生率),显著改善了牛舍环境,还极大减少了传统冲洗用水和后续污水处理的压力与成本。
(2)沼液肥田:牧场产生的粪污进入消纳池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液则成为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优质液态肥,免费提供给周边合作的种植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用于灌溉蔬菜、水果、牧草、茶叶、食用菌等农作物。
2.生态循环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多重效益
(1)环境效益:实现了牧场粪污的资源化、无害化、全量化利用,有效保护了周边水土环境。
(2)土壤效益:长期施用沼液,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实现了土壤的可持续改良。
(3)农产品效益:土壤的改良直接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沼液灌溉的蔬菜更爽口、水果更香甜、茶叶品质更优,推动了周边一批果蔬基地、茶园、菌菇大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绿色、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带。
(4)经济效益:牧场节省了垫料采购和粪污处理成本;周边种植户节省了化肥开支,提升了农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围绕长富牧场已形成13个专业蔬菜基地,总面积达6000亩,成为重要的“菜篮子”工程。
(二)就业增收—农户家门口的“金饭碗”
长富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牧场运营、牧草种植、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环节,为当地农村创造了大量稳定、可持续的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
1.直接就业:牧场本身需要大量的饲养员、兽医、繁育员、挤奶工、设备维护工、管理人员等。这些岗位技术要求有高有低,有效吸纳了当地不同文化层次的劳动力。
2.种植带动:牧场的粗饲料(如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需求巨大。长富积极引导和扶持周边农民利用流转土地或自有土地规模化种植牧草,签订长期订单,提供技术指导,保障稳定收购。据不完全统计,仅牧草种植一项,就直接带动周边7000多户农户参与。年种植优质牧草面积超过6万亩,为参与农户创造年收入总计超过5700万元。种养结合,真正为当地农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三)产业融合—牧场变景区,田园成乐园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现代化的牧场设施和独特的奶牛文化,长富积极探索“牧旅融合”“农旅结合”的发展新路,将牧场、工厂与观光休闲、科普教育、田园体验深度融合,打造出乡村经济新增长点。
以长富第14牧场为例,建设休闲农业观光及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访客超5万人次。衍生出的牧场观光、田园休闲等乡村文旅,形成了产业融合的新局面。 牧场观光的热潮,有效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如用沼液种植的水果蔬菜)等业态的发展,形成了“以牧促旅、以旅兴农”的良性循环,为当地乡村开辟了除传统农业外的重要收入来源,激活了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结语:
长富的实践深刻昭示:全产业链的深度掌控是品质的根基,国家优质乳工程标准体系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擎,而以每日配送与社区教育为核心的创新模式,则是激活消费、赢得信任的突破口。 当奶源自主、品类自信、标准自立、消费自强形成合力,奶业的高质量发展便拥有了不竭动力。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