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在看日本神经科医生桦泽紫苑的代表作《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觉得这本书简直是相见恨晚。
古语有云: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人到中年,总觉得时间过得好快,转眼时针又指向了晚上11点。
最近在看日本神经科医生桦泽紫苑的代表作《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觉得这本书简直是相见恨晚。
作者被认为是“日本最懂网络的精神科医生”。原本被工作”忙杀“的他经过合理的时间管理,实现了效率的成倍提高,也拥有了成倍的自由时间,还出过好几本书。这本《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就是作者用他神经科医生的专业视角去分享他个人成功的时间管理经验,称之为”神之时间管理术“。
以下是书中六大精华内容的提炼与实践建议,帮助你告别低效,让时间价值最大化。
01 匹配专注力时段,做对的事
大脑的专注力并非全天恒定,上午起床后的2-3小时是“黄金专注期”,适合处理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如写作、策划)。下午专注力下降,可安排会议、沟通等低耗能工作。
其余“专注力高的时间段”还有“休息之后 ”“运动之后”下班前的一段时间”“工作截止日的前一天”等。只要把“需要高度专注力的工作”放在这种“专注力自然很高的时间段”里做就好了。
行动建议:
记录一周内专注力波动情况,找到个人高效时段。
将核心任务安排在专注力峰值期,琐事移至低效时段。
02 睡眠是高效之源,早睡早起强过熬夜
坚持早睡早起,这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现代人来说,却很难做到
有一项研究对人们的睡眠时间与脑机能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研究人员以每天睡眠8个小时为基准,分别对比了每天睡8个小时、6个小时和4个小时的人的脑机能。结果发现,连续14天每天只睡6个小时或4个小时的人,脑机能逐日下降。即使每天睡6个小时,人的认知能力也会下降。
长期睡眠不足(<7小时)会显著降低记忆力和判断力,甚至加速脑力衰退。高质量睡眠7-9小时能重启大脑,提升次日效率。
行动建议:
固定作息时间,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
每天至少午休20分钟补充精力,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03 有氧运动:重启疲惫大脑的“快捷键”
运动能促进多巴胺分泌,激活大脑前额叶(负责决策与专注)。每周3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可显著提升思维敏捷度。
行动建议:
工作间隙做5分钟深蹲或爬楼梯,快速恢复状态。
下班后运动替代刷手机,既减压又提效。
04 选择“主动性娱乐”,让休闲时间增值
被动娱乐(追剧、刷短视频)消耗时间却无成长;主动娱乐(阅读、运动、学习技能)在放松中积累价值。
行动建议:
制定“娱乐计划”:如每天阅读30分钟,每周学习1项新技能。
用碎片时间听知识类播客,替代无目的刷社交平台。
05 科学休息:15-45-90法则
大脑专注力存在天然周期:
15分钟:简单任务后休息2分钟(闭目或喝水)。
45分钟:中等强度工作后休息10分钟(散步或冥想)。
90分钟:高强度任务后休息15分钟(彻底脱离工作环境)。
行动建议:使用番茄钟工具,按周期分段工作,避免疲劳累积。
06环境整理:减少杂念,提升效率
杂乱的环境会分散注意力,增加隐性时间消耗。整理物理与数字空间能减少干扰,让思维更清晰。
行动建议:
办公桌“每日清空”,文件按优先级归类。
电脑文件用“日期+关键词”命名,10秒内快速检索。
杂念产生时,立即记录到纸质清单,清空大脑缓存。
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能量管理” 高效人士并非天生自律,而是通过科学方法优化精力分配:
1. 尊重生理规律,匹配任务与专注力;
2. 投资健康(睡眠+运动)保障脑力续航;
3. 主动规划休闲与工作,让每一分钟为成长赋能。
时间是最公平的资源,掌握这六步,你也能将平凡日常打磨成熠熠生辉的人生。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