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鉴往知来,破谬论,正视听,讲好抗战故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8 17:06 1

摘要:作为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论节目,东南卫视 《中国正在说》 栏目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媒体责任,提前布局、系统谋划、匠心打磨,重磅推出的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系列节目以三集翔实而生动的篇幅“弘扬正确史观, 守护胜利成果”,像一扇深刻打开的时光门—— 它没有用

作为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论节目,东南卫视 《中国正在说》 栏目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媒体责任,提前布局、系统谋划、匠心打磨,重磅推出的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系列节目以三集翔实而生动的篇幅“弘扬正确史观, 守护胜利成果”,像一扇深刻打开的时光门—— 它没有用宏大的口号开篇,而是以史料为笔、以故事为墨,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绘成了一幅能触摸到力量与温度的长卷。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民族精神。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各大主流媒体以抗战主题精心策划、展开丰富多彩的创作,涌现出一批思想主题与艺术价值兼具的精品力作。

作为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论节目,东南卫视 《中国正在说》 栏目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媒体责任,提前布局、系统谋划、匠心打磨,重磅推出的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系列节目以三集翔实而生动的篇幅“弘扬正确史观, 守护胜利成果”,像一扇深刻打开的时光门—— 它没有用宏大的口号开篇,而是以史料为笔、以故事为墨,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绘成了一幅能触摸到力量与温度的长卷。

有网友表示:

“原来那些课本里‘艰苦卓绝’的文字背后,藏着这么多滚烫的人和事;原来‘人民史观’ 从来不是生硬的理论,而是被这些故事稳稳托住的信仰。”《中国正在说》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系列节目不止是“纪念”,更是一次带着我们 “重返” 历史的精神之旅、认知之旅。

主题深刻:映照历史与现实的璀璨光芒

深刻的理论节目,从不会让“主题” 悬在空中 —— 《中国正在说》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三集系列节目以“弘扬正确史观 守护胜利成果” 为核心,把落点扎在了 “史实” 和 “现实” 中,没有空谈“历史意义”,而是以人民史观为线索,一点点揭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赢得胜利” 的必然:不是偶然的幸运,是无数人用信念和牺牲堆出来的结果。

第一集《抗战胜利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张海鹏的讲述没有念枯燥的史料,每一个观点都带着扎实的史实支撑。比如他说“抗战胜利是民族精神的升华”,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从敌后游击战到全民支援,一点点铺出来的逻辑。这种 “接地气的厚重”,让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再是遥远的词汇,而是和抗战胜利紧紧绑在一起的 “必然结果”。

101岁的八路军战士王洪昌

更动人心弦的是,101 岁的八路军战士王洪昌 —— 当他兴致勃勃地唱起《大生产》《军民鱼水情》时,声音虽有些沙哑,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有网友说道:“那不是表演,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是当年和战友们一起开荒种地的苦,是军民互相送粮送衣的暖,节目的每一个细节都强化着历史与当下的情感共鸣。”

《中国正在说》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系列节目通过三期内容,实现从微观史料到宏观判断的跨越,既具有学术权威性,又富现实感召力,有效引导公众形成正确历史认知。

该系列节目主创表示,此次特别节目史料层面,严格锚定权威性,节目邀请的专家可谓是不折不扣的抗战史研究的国家队,其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张海鹏;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夏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刘作奎等专家学者,确保学术阐释的严谨与深度;内容层面,更注重建立历史与当下的关联,不仅罗列史实,更解析其背后的因果脉络与现实启示,节目最终落脚于清晰的历史判断与当代共识;现实层面,节目明确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与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对非西方战场贡献的系统性忽视,并呼吁守护历史真相、捍卫人民胜利成果,倡导以坚实的历史自信支撑民族复兴的当代进程。

思想引领:点燃前行道路的精神火炬

现在很多人聊抗战,容易陷入“碎片化故事”,忽略了背后的 “史观”—— 《中国正在说》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三集系列节目的独到之处,就是用“故事” 带 “观点”,让 “正确史观” 自然而然地走进心里,而不是硬灌进来。它像一座灯塔,不是晃眼的强光,而是真实而坚定地照亮我们看历史的方向。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何用正确的历史观看待抗战?第二集《砥柱中流决胜东方》节目里,夏春涛所主讲的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主题,用事实说话,以历史胜利者的恢弘气度与坚实自信,通过详实的史料分析,系统阐释了正确的抗战史观与二战史观,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是二战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否认、歪曲、美化侵略历史,拒绝承认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历史事件,并且顽固地坚持皇国史观、军国主义史观,这不仅是对历史事实的严重歪曲,更是提醒亚洲国家需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对此,夏春涛指出时至今日,我们更应警惕的是,日本国内不断出现篡改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以及部分政客为谋取政治私利,公然为军国主义辩护的错误行径。

节目现场邓其平正在讲述父亲邓仕均的故事

在本期节目互动环节特别邀请了多位嘉宾担任观察员,他们是“血战磨河滩钢铁连”连长、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邓仕均之子邓其平,日本八路军新四军会副会长、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胶东支部副支部长小林清之子小林阳吉,军史研究学者高戈里,华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张立齐,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周德宇。夏春涛所长就“八路军为何能够以弱胜强”“日本应如何正视侵华历史”“两岸怎样共同书写抗战记忆”等诸多问题,与观察员们展开了深入交流。

日本八路军后代小林阳吉

其中,日本八路军后代小林阳吉的故事也让我们为之动容。他说父亲小林清从“侵华日军俘虏” 变成 “八路军战士”,不是被迫,是被中国共产党的 “正义” 打动:不虐待俘虏,不放弃每一个愿意悔改的人。节目选这个视角比较巧妙 —— 它让抗战史观不再只是 “我们的历史”,而是能跨越国籍、立场的 “正义共识”。小林阳吉讲述父亲的转变的背后是,真正的正义,从来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也是节目想传递的“史观” 之一。

正如该系列节目主创所言:“小林清的故事深刻诠释了人民军队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仁义之师;而针对西方的错误二战史观,节目中周德宇通过讲述自己在美国高校教书的经历,也揭露了美国没有历史教育,只有历史宣传的真相,通过与主讲嘉宾的问答互动,凸显了弘扬正确史观的现实意义。”

《中国正在说》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系列节目不仅与抗战史观紧密相关,而且极其具有现实的针对性。该系列节目主创表示,节目中针对互联网上一些人过于夸大正面战场的作用,吹捧国民党高官的抗战贡献,高戈里在节目中批判了精英主义史观的言论,精辟地分析了精英主义抗战史观的要害所在,在“破谬论”的同时,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组织群众的人民抗战史观。

回首往事,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一不容置疑的历史定位,在该系列节目中完整而周延的叙事建构中,得到了充分而有力的彰显。

故事讲述:重现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

思想理论节目最怕“冰冷”—— 如果只念档案、放老照片,再厚重的历史也会变得无味。《中国正在说》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三集系列节目就像《诗经》里的“采风者”,不辞辛苦地到山东、山西、云南等地的革命旧址,把那些真实的故事,从亲历者的嘴里“抢” 了回来。这种 “用脚做出来的内容”,让抗战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而是能听见、能看见、能共情的 “活历史”。

在历史叙事的建构上,该系列节目突破了传统革命历史题材“宏大叙事为主导”的单一模式,实现了“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的双向耦合”。

《中国正在说》栏目组采访96岁的滇缅公路筑路者,云南保山市施甸县大坪子村村民郭希茂

第三集《为了永久和平而战》里,96 岁的郭希茂老人讲筑滇缅公路的故事,他说“当时没机器,全靠手挖、肩扛,好多人累死在工地上”;廖明发讲父亲廖诗原营救 “杜立特行动” 队员,说 “躲在山里不敢开灯,怕被日军发现”;林晓昌讲南侨机工,说 “他们放弃海外的好日子,来跑滇缅公路,好多人连名字都没留下”。这些老人不是 “历史符号”,是活生生的 “见证者”,他们嘴里的 “苦” 和 “险”,比任何纪录片都更真实。因为主创团队在采访拍摄过程中,重走了一段滇缅公路,其中包括目前已经被列入保护的惠通桥,主创团队也拍摄了廖明发老人的老宅以及奥祖克跳伞降落地点。这些画面都巧妙地用在节目中,更具感染力。

“台湾义勇队” 档案

节目还拿出了福建省档案馆的“台湾义勇队” 档案 —— 李友邦将军组织义勇队,台湾同胞改名明志、投身抗日,这些细节之前很少被提及。节目把这些 “小众却珍贵” 的故事挖出来告诉我们: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不管是大陆同胞、华侨,还是台湾同胞,都拧成了一股绳。这种 “不遗漏任何一份力量” 的讲述,才是对历史最完整的尊重。

《中国正在说》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系列节目启用如今还健在的当年抗战老兵以及英烈后人等作为叙事主体之一,其口述内容兼具“史实真实性”与“情感真实性”,这种“双向真实”的叙事特质,有效消解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隔阂,使“缅怀英雄、赓续精神”不再是空洞的呼吁,而成为观众发自内心的情感升华。

现实意义: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为一部兼具史料厚度与思想深度的精品节目,《中国正在说》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系列节目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对民族苦难记忆的忠实还原、对守土卫国担当的生动诠释,更在于以“声情并茂叙事”为纽带,实现了家国情怀的当代激活与抗战精神的时代传承。

比如节目里,第四代女飞行员王莉对比昔日苏制战机和今日国产战鹰时,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从当年“先进武器靠缴获和外援”,到现在 “自己能造先进战机”,这哪里是装备的变化?是中华民族从 “苦难里站起来” 到 “强起来” 的脚印。节目没有刻意渲染这种自豪,而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对比,告诉观众:抗战精神不是“过去式”,是支撑我们现在搞研发、谋发展的 “精神底气”。

更难得的是,节目直面 “历史虚无主义” 的问题 —— 现在总有人想歪曲抗战历史,说 “中国抗战没贡献”,甚至诋毁英雄。面对这些错误言论,《中国正在说》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三集系列节目拿出史料“硬刚”:从滇缅公路的运输数据,到台湾义勇队的作战记录,用事实回击谎言。这种 “不妥协、不纵容” 的态度,特别提气 —— 为历史“正名”,让我们心里有底、脚下有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在《中国正在说》节目演讲

再比如,对于“为什么我们能在艰苦卓绝中实现抗战的胜利、开辟新的前景?”这样的问题,节目综合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有演讲论述,也有史料、档案、文献的支撑;有见证者的口述历史,也有脍炙人口的歌曲传情;有历史发生地的探访展示视频,也有新时代建设者的基层坚守故事……通过多种方式的组合应用,有理有据给予强化论证,深刻、系统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作用,展现了党领导下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

传媒内参&后记观察

《中国正在说》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系列节目以三集篇幅,更多细节,将不容忘却的历史、需要永远铭记的英雄,有理有据有声量地讲给更多人听——因为只有记住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三集节目是对过去的庄严铭记,更是面向未来的历史公开课。它让铁血荣光永存民族记忆,让英雄气概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继续照亮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同时,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栏目在此次系列节目中,充分展现了媒体的担当和责任。它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精心策划、制作了三集节目,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高质量的精彩内容,彰显出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宣传中的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

80 年过去了,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节目里那些滚烫的故事、坚定的信念,却像一束光,一直照在我们前面。它提醒我们: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永不过时的精神,是支撑我们勇毅前行的最强底气。

来源 | 传媒内参读完点个【在看】👇

来源:东南卫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