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东东莞务工的嘉禾人常说:“有困难,找‘娘家人’!”指的正是嘉禾县总工会驻东莞农民工维权服务站及律师团。自2006年成立以来,该站以“党工共建、服务为民”为核心理念,成为全国首家党工共建异地农民工维权服务机构。通过跨省联动、双向维权、组团帮扶等机制,有效保障
红网嘉禾分站9月18日讯(通讯员:廖莉华 李昭明)在广东东莞务工的嘉禾人常说:“有困难,找‘娘家人’!”指的正是嘉禾县总工会驻东莞农民工维权服务站及律师团。自2006年成立以来,该站以“党工共建、服务为民”为核心理念,成为全国首家党工共建异地农民工维权服务机构。通过跨省联动、双向维权、组团帮扶等机制,有效保障了嘉禾籍在莞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跨省联动解纠纷,乡音调解化心结
2024年冬夜,唐女士在东莞东坑镇下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受伤后陷入维权困境。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嘉禾县总工会驻东莞农民工维权服务站。服务站迅速启动跨省联动机制,联合东莞市镇街人社、交警部门,通过“乡音调解法”组织双方协商。调解员用熟悉的家乡话与唐女士沟通,舒缓其焦虑情绪,同时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其有权同时主张交通事故赔偿和工伤待遇。
在服务站的协助下,唐女士很快获得了肇事方的责任赔偿,并通过工伤认定程序顺利领取工伤待遇。如今,嘉禾县总工会驻东莞农民工维权服务站已在东莞常平、大朗、谢岗、石龙、麻涌等镇街设立“乡音调解志愿服务室”,年均调解纠纷80余起,成功率达97.5%。
维权帮扶全覆盖,法律援助暖人心
农民工李大哥在东莞某工厂工作时因工受伤,企业拒不承担医疗费用。无奈之下,他找到服务站,该服务站委托广东莞彰律师事务所设立的律师团立即介入,通过调查发现企业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且未缴纳社保。律师团通过驻地工会“一函两书”制度向企业发出《监督提示函》,并联合东莞市镇街总工会开展法律援助。最终,企业全额支付医疗费并补偿误工损失。
服务站依托流动党组织的组织网络,组建了由党员律师、志愿者构成的维权队伍,为经济困难农民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诉讼代理。2025年以来,已为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650万元,法律咨询覆盖超6000人次,法律援助20余例。
技能培训促就业,“工匠人才”助转型
为帮助农民工适应东莞、嘉禾产业升级需求,服务站联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远程教育站点,开展电工、数控、智能制造等定向培训。来自嘉禾的“90后”小伙小陈参加电工培训后,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入职东莞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月薪翻了一番。“培训不仅教技术,还帮我们对接企业需求,真正实现了稳定就业。”小陈说。
服务站还依托嘉禾商会资源,与东莞企业建立用工合作机制,定期发布岗位信息。近年来,已组织技能培训20余场,培养技能型人才4500人,在莞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5%以上。
暖心服务常态化,娘“嘉”关爱永相伴
嘉禾县总工会驻东莞农民工维权服务站除了维权与就业支持,服务站更注重人文关怀。每年开展“四送”活动:春季送岗位、夏季送清凉、秋季助助学、冬季送温暖。此外,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社工为农民工提供情绪疏导服务。2025年,已成功疏导心理问题15例,组织文体活动50场次,真正打造了农民工的“异地之家”。
从维权到就业,从培训到关怀,嘉禾县总工会驻东莞农民工维权服务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娘‘嘉’有爱,在莞心安”的承诺。“服务站将继续深化‘党工共建+跨省联动’机制,推动社会治理与农民工服务深度融合,让每一位在莞务工的嘉禾人都能感受到‘娘家人’的温暖。”嘉禾县总工会负责人表示。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