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千年智慧领航 共绘文明新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16:54 3

摘要:由中共重庆市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长江文明论坛9月17日在重庆开幕。本届论坛以“跨越江海 文明互鉴”为主题,聚焦长江文明保护传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等话题。

由中共重庆市委、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长江文明论坛9月17日在重庆开幕。本届论坛以“跨越江海 文明互鉴”为主题,聚焦长江文明保护传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等话题。

论坛期间,2025龙骨坡遗址学术研讨会、2025世界大河歌会、“从敦煌到大足”专题陈列展、“新韵重庆”无人机表演、长江文化探访交流活动等一系列文化研讨交流活动,不仅点燃了人们对长江文明保护传承、交流互鉴的热情,也为共绘长江文明长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江文明蕴含中华民族精神基因。长江文明不是静止的历史遗产,而是流动的文化血脉。从200余万年前的“巫山人”到现代文明,长江畔始终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这条河流孕育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连续不断、创新不止、包容开放的特质。长江文明所蕴含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智慧,为人类文明共存提供了宝贵启示。保护好长江文明,就是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更是为世界文明多样性作出贡献。

非遗活化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文明传承需要创新表达,本次论坛推出的长江流域非遗精品展,汇聚了13个省区市100项非遗代表性项目、800余件非遗精品,并创新发布首张《“跟着非遗游长江”非遗旅游地图》。这些举措突破了传统保护模式,探索出“非遗+旅游”“非遗+消费”的新路径。让非遗从展柜中走出来,融入现代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活态传承。重庆与四川、湖北等地开展的跨区域合作,更是打破了地域限制,形成了文化保护合力。

大河对话书写世界文明新篇章。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有来自英国、法国、巴西、埃及、巴基斯坦等国研究尼罗河流域、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大河文明的专家学者。嘉宾们围绕长江文明保护传承、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等主题进行演讲交流,彰显了文明互鉴的开放姿态。只有以全球视野审视长江文明,才能更好认识其世界意义。

文明互鉴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长江文明的保护传承,不仅具有文化意义,更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特别是当下文旅融合新模式正在激活沿线资源,创造经济新增长点。如重庆系统梳理长江重庆段文化脉络,提炼28个文化主题,遴选69个文化标识,实施系列考古工程,修复2400余件(套)三峡出土文物,这些工作无疑为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江文明蕴含的生态智慧、创新精神、开放品格,正是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文化支撑。让文化赋能经济,让经济反哺文化,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长江之水奔流不息,文明交流互鉴永不停止。本次论坛既是展示平台,更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抓手,搭建学术研究平台,创作文艺精品,长江文明的故事必将跨越江海、绵延流传,古老文明定将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刘纯银

来源:华龙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