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棋高手,特别是职业棋手,之所以能快速“算清”各种变化,可不是像计算机那样,把所有可能性都穷举一遍,而是靠着一套极为专业的思维模式,再加上大量训练,从而形成的综合能力。仅是个人观点:
围棋高手,特别是职业棋手,之所以能快速“算清”各种变化,可不是像计算机那样,把所有可能性都穷举一遍,而是靠着一套极为专业的思维模式,再加上大量训练,从而形成的综合能力。仅是个人观点:
这情形就好比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一眼就能瞅出棋盘上的杀招,而不是像数学家在脑子里做微积分运算。他们所谓的“计算”,其实是直觉、模式识别以及逻辑推理完美融合的结果。
下面咱们就来说说,他们为啥能做到这一点:
1. 丰富的“棋形”储备(模式识别)
这可是重中之重。经过无数盘的对弈,还有大量的打谱学习,高手们的大脑里就像建了个超大的“棋形库”。
啥是棋形呢? 简单说,就是棋子之间构成的特定结构和相互关系。像“跳”“飞”“尖”“虎”这些基本形状,还有更复杂的,比如“死活常形”(像“直四活、曲四活、刀五死、梅花六死”这些)、“定式”(角部对弈时大家约定俗成的下法),以及常见的攻防套路。
这是咋发挥作用的呢? 当高手看到棋局的一个局面,他们可不是从头开始,把每个可能性都算一遍,而是马上就能识别出那些熟悉的形状和片段。这就跟你看个单词,不用逐个字母拼,一眼扫过去就知道啥意思一样;又好比老司机开车,根本不用琢磨每一步操作,车就开得顺顺当当。
效率怎么就提高了呢? 一旦他们认出“嘿,这是‘大猪嘴’形,点这儿就能杀棋”,那就不用再去计算这个局部所有可能的变化了,直接用已知的结论(“扳点死”),这样就能把宝贵的计算精力,放到棋局里那些更复杂、还不确定的地方。
2. 敏锐的“直觉”与精准的“形势判断”
高手的直觉可不是瞎蒙,那是基于经验,把计算过程压缩之后的结果。
方向感超强: 他们能一下子就判断出棋局下一步大概该往哪儿走——哪个地方价值最大?是该进攻还是防守?是要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还是去削减对方的?这种宏观上的判断,能帮他们把计算范围大大缩小。他们只去算那些“可能有用”的走法,而不是所有能走的地方都算一遍。
懂得取舍: 他们很快就能知道哪些地方可以舍弃,哪些地方必须争。对那些无关紧要的变化,他们压根儿就不会去费神计算,这就避免了精力的浪费。
自带估值系统: 就像AI有个评估局面好坏的函数一样,高手脑子里也有个虽然模糊但很高效的“估值系统”。算完一个变化分支,他们马上就能判断这个结果对黑棋有利,还是对白棋有利,或者双方差不多,然后就能决定这个变化可不可行,不用非得算到最后分出胜负。
3. 高效的计算技巧与方法
他们计算的时候,也是有一套方法和技巧的:
分层计算(构建计算树): 他们的计算就像树状结构一样。
第一层: 先琢磨对手可能做出的最强回应(一般就两三个点)。
第二层: 针对对手的每个强回应,再想自己下一步的最强应对。
就这样一层一层推下去: 但一般不会算得太深,因为越深分支越多,不确定性也就越大。他们只算到局面能判断出优劣就行。
目标明确的计算: 他们计算的时候,都带着明确的目的。比如说,“我这步棋能不能把那块棋杀掉?”然后所有计算就围绕着“攻击”和“防守”这两条主线展开,不会去算那些乱七八糟、没关系的变化。
减少失误: 大量的训练让他们几乎不会“漏算”。对于常见的死活问题、对杀情况,还有官子,他们一眼就能看到关键地方,不会犯低级错误。
4. 出色的记忆力与专注力
记忆力超棒: 他们能在脑子里清楚地“看到”棋盘,记住好几个计算分支里虚拟的棋盘状态,还能在这些不同状态之间切换比较。
专注力惊人: 在重要的对局中,他们能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保证计算又深又准。
总结:一个形象的比喻
咱们可以把新手和高手下棋的差别,想象成在陌生城市找路:
新手(业余爱好者): 站在十字路口,拿着手机地图,每个方向都想试试,走过去发现不对,再退回来。速度慢,效率低,还特别容易迷路。
高手(职业棋手): 他就像是这座城市开了多年出租车的老司机。看一眼路牌和周围的建筑(模式识别),就知道哪条路是死胡同,哪条路在施工,哪条路是去目的地最快的(直觉和方向感)。他可能也会想:“要是前面堵车,我就右拐走小道”(计算分支),但他思考的范围仅限于那些真正可能通行的路线。
因此,围棋高手的快,本质上是将逻辑计算转化为模式识别的能力。他们通过海量训练,将无数复杂的计算“压缩”成了瞬间的直觉,只在必要的时候才启动深度、精确的逻辑计算引擎。
这种能力是天赋、热爱和极其刻苦的训练共同作用的结果。
来源:王老师教围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