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早上边灌装蓝色艾草精油边直播,直播间何老师问我去不去参加4月25日在无锡开的国际艾灸大会,他说想了解下艾灸方面的东西,准备在医馆增加艾灸项目。
今天早上边灌装蓝色艾草精油边直播,直播间何老师问我去不去参加4月25日在无锡开的国际艾灸大会,他说想了解下艾灸方面的东西,准备在医馆增加艾灸项目。
在这里非常感谢国际灸法创办人纪凯老师赠送我的VIP赠票,建议想深度了解艾灸的中医朋友过去看看,也许有不少收获。
下面我从4个方面聊聊为什么中医馆一定要重视艾灸项目。
第一,艾灸的普及率和接受度高于中医其他项目。
据相关数据表明,2024年全国艾灸市场规模达900亿元,全国各类医疗养生店,开展艾灸项目有200多万家。
如果把艾灸从中医所有的项目里面单独拎出来,艾灸的普及率和大众接受程度远比中医其他项目强。
这说明,艾灸是非常符合国人当前生活方式的,我们医馆需要借助艾灸来扩展自己的用户群体。
第二,艾灸对医馆的价值贡献明显。
中医馆近几年的发展,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偏向,就是重内治轻外治,这在社会经济不发达的时候是合理的。
但在今天,内治越来越难满足用户对医疗健康服务项目的双重要求:疗效+愉悦体验。
这一点我们从台湾中医馆营收结构比例就可以看出来,内治占30%左右,外治和产品占了70%甚至更多。
从国外中医馆相关项目发展趋势来看,艾灸项目会随着针灸、推拿的普及而火起。
所以,国内中医馆,必须加强外治项目,丰富医馆变现方式,增加外治项目的营收比重来降低医馆经营风险。
而在所有中医外治项目里,体验感最强的外治项目就是艾灸和推拿,而且内治/针灸+推拿+艾灸是非常好的组合,不仅能贡献营收,还能提升综合疗效和口碑。
笔者在见过一家开在写字楼的中医馆,主打针灸+推拿+艾灸,250平方,1个医生+10个理疗师,月营收80万以上。
从艾灸本身来讲,具备简单易用、成本低,疗效确切、体验感强等优势。
因此,艾灸既可以作为医馆的低价引流项目,也可以用来服务和锁住中高端用户,增强变现,其价值比刮痧、拔罐等更符合医馆和用户需求。
第三,艾灸是医馆场景和用户健康生活场景的最佳连接器之一。
鉴于艾灸简单易用、成本低,效果确切等独特优势,既可以在医馆实施,也可以在家里实施,
这是其它中医项目做不到的。
随着医馆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诊疗利润摊薄,中医馆必然重视中医健康产品的运营,打破场景限制,把相关产品和服务从医馆场景连接到用户的健康生活场景,实现场景串联。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考,什么样的项目、产品是最能把医馆场景和用户健康生活场景串联起来的?
目前来看,艾灸是最佳选择,因为:
艾灸具备产品和服务的双重消费属性,在家艾灸医馆可为其提供产品和技术指导,来医馆艾灸享受专业服务。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家庭艾灸对艾柱、艾条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最为重要的,一旦用户从你医馆购买艾条艾柱,也就意味着他会从你医馆购买任何中医健康产品。
中医馆从诊疗往健康市场转型过程中,抢占用户健康生活需求的各个细分场景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建议提前布局。
第四,艾灸具有成瘾性。
任何领域,最容易做出市场规模和大品牌的就是具备上瘾特质的产品。
如碳酸饮料领域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白酒领域的茅台、五粮液等,奶茶领域的茶颜悦色、蜜雪冰城等,咖啡领域的星巴克、瑞幸等。
这些上瘾产品基本上都含有不同的上瘾元素,如酒精、糖、咖啡因等。
目前,中医领域做得最好的上瘾产品有王老吉及加热类产品,如各类热敷包、泡脚包、艾灸等。
为什么释放“热量”的产品具有上瘾性?
一是热量能扩张血管,加速局部血流,缓解肌肉僵硬、酸痛(如腰背痛、痛经),形成“热敷→疼痛减轻”的即时正向反馈。
二是高温刺激能激活皮肤中的热感受器,通过“门控理论”暂时阻断痛觉神经信号传递(类似“以热制痛”)。
三是舒适的热量会触发大脑释放内啡肽(天然镇痛剂),产生类似“运动后的愉悦感”,长期使用可能形成依赖。
三是在寒冷环境下(如冬季),人体会本能寻求热源维持核心体温,频繁使用热敷产品可能导致体温调节适应性下降,更怕冷。
四是热量 带来的包裹感和温暖感,类似“被拥抱”的触觉体验,能缓解焦虑、孤独感(尤其在压力大或失眠时),形成心理慰藉。
五是在固定场景下的释放热量的产品如睡前贴暖宝宝、办公时用加热坐垫等会强化条件反射,变成一种放松仪式,中断时可能产生不适。
六是热量产品能形成强烈的心理预期(如“贴上暖宫贴就不痛了”),可能放大实际生理作用,增强依赖性。
相比中医领域其他上瘾性的项目和产品,艾灸在热量释放、治疗保健效果、愉悦体验等方面具备天然优势,被誉为“保命三法”之首。
过去,中医馆忽视了艾灸项目和其他释放热量类产品的开发、推广,实属遗憾。
今天,中医馆一定要把艾灸项目作为必选项目,同时开发其他相关上瘾类的项目和产品。
来源:蒋小富说中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