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有个青溪镇,镇口有条蜿蜒的青溪河,河水清澈见底,滋养着镇上百十来户人家。镇上最热闹的地方要数东街的集市,每天天不亮,摊贩们就挑着担子、推着小车赶来,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在这集市里,有个叫张老三的商贩,专卖粮油米面,他家的铺子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传统典籍《民间故事》,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清朝乾隆年间,江南有个青溪镇,镇口有条蜿蜒的青溪河,河水清澈见底,滋养着镇上百十来户人家。镇上最热闹的地方要数东街的集市,每天天不亮,摊贩们就挑着担子、推着小车赶来,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在这集市里,有个叫张老三的商贩,专卖粮油米面,他家的铺子位置好,又经营了有些年头,生意本该红火,可镇上的人提起他,却都忍不住摇头叹气。
张老三这人,脑子活络,可心思全用在了歪处。他总想着走捷径赚大钱,丝毫不顾旁人的死活。就说卖米吧,别家都是足斤足两,他却在秤上动了手脚,一斤米实际只给九两,时间长了,有细心的顾客发现不对劲,找他理论,他却死不承认,还倒打一耙,说顾客是想讹诈他,闹得顾客有苦说不出,久而久之,大家虽心里清楚,可镇上就他一家粮油铺离得近,不少人图方便,也只能忍气吞声继续在他这买。
这天,青溪镇来了个游方僧人,僧人穿着破旧的僧袍,手里托着个钵盂,挨家挨户化缘。走到张老三的粮油铺前时,僧人停下脚步,双手合十道:“施主,贫僧云游至此,腹中饥饿,能否施舍些吃食?” 张老三正坐在柜台后拨着算盘,听见僧人的话,头也没抬,不耐烦地挥挥手:“去去去,我这是做生意的地方,哪有闲饭给你吃,别耽误我赚钱!”
僧人不恼,依旧温和地说:“施主,若一味贪财,恐会招来灾祸啊。” 张老三闻言,猛地抬起头,眼睛一瞪:“你这和尚,少在这胡说八道!我看你就是想骗吃骗喝,再不走,我可要拿扫帚赶你了!” 僧人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镇上有户姓王的人家,家境贫寒,妻子常年卧病在床,家里就靠王老汉打零工维持生计,还要养活两个年幼的孩子。这年冬天,天气格外冷,王家的米缸见了底,王老汉实在没办法,只好揣着仅有的几个铜板,来到张老三的粮油铺买米。他小心翼翼地对张老三说:“张老板,给我称两斤米,孩子和老伴还等着吃饭呢。”
张老三瞥了王老汉一眼,见他穿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心里不仅没有同情,反而打起了坏主意。他趁王老汉不注意,偷偷把秤砣换了个小的,称米的时候,故意把秤杆抬得高高的,看着像是给足了两斤,实际上连一斤半都不到。王老汉拿到米,虽然觉得分量好像轻了点,但也没多想,道谢后就匆匆回了家。
可没想到,这还不算完。过了几天,王老汉的小儿子突然身体不舒服,王老汉急得团团转,连忙带着孩子去镇上的医馆看病。医生诊脉后说,孩子是因为天寒,又吃了不洁净的东西,开了几副药,嘱咐王老汉一定要给孩子吃干净的食物,注意保暖。王老汉拿着药方,心里犯了嘀咕,家里的食物都是自己精心准备的,怎么会不洁净呢?
他回到家,仔细查看了剩下的米,这才发现米里混着不少沙土和霉点,他这才明白,肯定是张老三把劣质的米掺在了里面卖给了他。王老汉又气又急,可想到自己势单力薄,根本斗不过张老三,只能暗自垂泪。
张老三可不管这些,他见用这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方法能多赚钱,更是肆无忌惮。他不仅在粮油上动手脚,还开始打起了其他主意。镇上有个李寡妇,丈夫早逝,独自一人带着一个女儿生活,靠着给人缝补浆洗勉强糊口。
李寡妇家有一块菜地,就在张老三铺子后面,那块菜地土质好,种出来的蔬菜鲜嫩可口,李寡妇经常把吃不完的蔬菜拿到集市上卖,换些钱补贴家用。张老三早就看中了这块菜地,想把它买下来扩建自己的铺子,可李寡妇说什么也不肯卖,她说这是丈夫留下的唯一念想,要留给女儿。张老三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
一天夜里,张老三趁着月色,偷偷溜到李寡妇的菜地里,把菜地里的蔬菜全都踩烂了,还在地里挖了几个大坑。第二天一早,李寡妇来到菜地,看到眼前的景象,当场就哭了出来。她知道这肯定是张老三干的,可她没有证据,只能去找张老三理论。张老三却矢口否认,还嘲讽道:“谁知道是你自己不小心,还是被野狗踩的,跟我有什么关系?你要是再胡搅蛮缠,我就对你不客气了!” 李寡妇又气又恨,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
张老三的恶行远不止这些,他还经常挑拨离间,搬弄是非。镇上的赵家和孙家本是世交,两家关系一直很好,经常互相帮忙。张老三因为嫉妒赵家的生意比自己好,就故意在孙家面前说赵家的坏话,说赵家背地里抢了孙家的生意,还说赵家老板在背后嘲笑孙家穷。孙家老板一开始还不信,可张老三说得有鼻子有眼,还伪造了一些 “证据”,时间长了,孙家老板也渐渐起了疑心,开始疏远赵家。
赵家老板见孙家对自己态度冷淡,心里很纳闷,去问孙家老板,孙家老板却把张老三说的话复述了一遍,两家就此产生了矛盾,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和睦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张老三靠着这些卑劣的手段赚了不少钱,他盖了新房子,买了良田,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可他却没意识到,灾祸正在悄悄向他逼近。
有一年夏天,青溪镇遭遇了罕见的暴雨,连续下了半个多月,青溪河的水位暴涨,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镇上的百姓都自发组织起来,加固河堤,抢救粮食和财物。张老三却躲在家里,不管不顾,还说:“我家房子结实,地势又高,就算河堤决了堤,也淹不到我家,我才不去凑那个热闹呢!” 他不仅自己不去,还阻止家里的伙计去帮忙,说:“你们是我雇来干活的,不是去当苦力的,少管那些闲事!”
可天不遂人愿,一天夜里,暴雨再次倾盆而下,青溪河的河堤终于抵挡不住洪水的冲击,决了一个大口子。洪水像猛兽一样冲向青溪镇,瞬间就淹没了低矮的房屋。张老三的房子虽然地势高,但洪水来势凶猛,很快也被淹没了一层。张老三这下慌了神,他连忙带着家人往二楼跑,可刚跑到楼梯口,就听见 “轰隆” 一声,房子的柱子被洪水冲倒了,屋顶瞬间塌了下来,张老三和他的家人都被埋在了废墟之下。
等洪水退去后,镇上的百姓开始清理废墟,寻找幸存者。当大家挖到张老三的房子时,发现张老三竟然还活着,只是双腿被砸断了,浑身是伤,他的家人却都不幸遇难了。张老三躺在废墟上,看着眼前的景象,悔恨不已,他想起了游方僧人的话,想起了自己做过的一件件坏事,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就在张老三绝望之际,他突然看到不远处的青溪河边,站着一位身穿白衣、手持净瓶杨柳枝的女子,女子面容慈祥,眼神温和,正是观音菩萨。张老三连忙挣扎着想要起身,却怎么也起不来,他只能趴在地上,哭着对观音菩萨说:“观音菩萨,我知道错了,我不该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不该欺负李寡妇,不该挑拨赵孙两家的关系,我做了太多的坏事,现在家破人亡,这都是我的报应啊!求您救救我,我以后再也不敢做坏事了!”
观音菩萨轻轻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张老三,你可知你犯下的罪孽有多深重?你贪图小利,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坑害百姓,这是欺心骗利;你为了得到李寡妇的菜地,不惜毁坏她的劳动成果,欺负孤儿寡母,这是恃强凌弱;你嫉妒赵家生意好,就挑拨离间,破坏他人关系,这是搬弄是非。这三件事,皆是大恶之举,你坏事做尽,必有灾殃,如今家破人亡,双腿残疾,都是你自己种下的恶果啊。”
张老三听着观音菩萨的话,更是羞愧难当,他哭着说:“观音菩萨,我已经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求您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以后一定多做善事,弥补我的过错。”
观音菩萨点了点头,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若真心悔改,便还有机会。从今往后,你要牢记,欺心骗利、恃强凌弱、搬弄是非这三件事,千万不能再做。你要多行善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你的行动来弥补你过去的过错,或许还能得到他们的宽恕,安度余生。” 说完,观音菩萨化作一道金光,消失在了原地。
张老三望着观音菩萨消失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头。从那以后,张老三变了一个人。他把剩下的家产都拿了出来,帮助那些在洪水中受灾的百姓,还主动向王老汉和李寡妇道歉,赔偿了他们的损失,又去调解赵孙两家的矛盾,向他们坦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一开始,大家都不愿意原谅他,可看到张老三真心悔改,还做了很多善事,渐渐地也开始接纳他。
张老三虽然双腿残疾,但他每天都会去集市上帮着摊贩们摆摊,给有困难的人送米送油,还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教他们要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日子久了,镇上的人对张老三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大家都称赞他是个好人。
有一次坐在椅子上,看着青溪镇繁荣昌盛的景象,看着孩子们在集市上欢快地奔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虽然曾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但幸好得到了观音菩萨的指点,及时悔改,用余生的善举弥补了过去的罪恶,也算是没有白活一场。
这个故事也在青溪镇代代相传,也是在提醒着人们: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欺心骗利、恃强凌弱、搬弄是非这三件事,千万不能做,只有多行善事,才能福报绵延,一生平安。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小橘子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