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土专家领着村民挣钱,不少成了“百万元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8 08:30 1

摘要:大潮何以壮观?因朵朵浪花汇聚向前。潮城海宁的美好,也如这奔涌的浪潮,由千千万万个你我他接续奋斗而来。海宁发布推出“传承海宁精神,增强发展动能”——《奋斗在潮城》系列报道,一起见证那些平凡却炽热的奋斗故事,感受“敬业奉献、猛进如潮”融入日常的持久生命力。

大潮何以壮观?因朵朵浪花汇聚向前。潮城海宁的美好,也如这奔涌的浪潮,由千千万万个你我他接续奋斗而来。海宁发布推出“传承海宁精神,增强发展动能”——《奋斗在潮城》系列报道,一起见证那些平凡却炽热的奋斗故事,感受“敬业奉献、猛进如潮”融入日常的持久生命力。

金秋时节,阳光洒满连绵的葡萄园,藤蔓上挂满了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曹建堂穿梭于葡萄架间,仔细查看果实的生长情况。

这位被村民亲切称为“土专家”的葡萄种植能手,是海宁周王庙镇星火荷叶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与葡萄结缘已有三十多个春秋,用半生时光在潮乡大地上书写一段葡萄架下的共富传奇。

辞了“铁饭碗”,当起“老农民”

曹建堂出生于1964年,周王庙镇星火村人。高中毕业后,他先是进入一家良种场工作,每天与农作物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农作物种植技术。

△曹建堂

1986年,凭借勤奋好学的品质,曹建堂被单位推选到当时的浙江农业大学深造,成为那个年代难得的农业技术培养人才。在校园里,系统的农业理论知识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也让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海宁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种葡萄,如果能把先进技术用到自家地里,说不定能闯出一条新路。”

1993年,曹建堂的试验正式启动。他在自家的1.5亩地里种下巨峰葡萄,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常常天不亮就钻进葡萄园,观察新芽萌发的状态,傍晚又守在田埂上,记录叶片的生长变化。遇到难题,他就翻出在农大学习时的笔记,或是通过电话向恩师请教。

一年后,葡萄园迎来首次丰收。4000斤巨峰葡萄挂满枝头,果肉饱满、甜度适中,一上市就被商贩抢购一空。“亩均销售额6000元!”这个数字在当时的农村堪称奇迹,让曹建堂看到了葡萄产业的光明前景,也更加坚定了他种植葡萄的决心。

1995年,曹建堂做出了一个让家人和同事都惊讶的决定——从良种场辞职,回村承包10多亩地,专心从事葡萄种植

“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觉得‘铁饭碗’丢了可惜,但我认为,葡萄种植大有可为!”曹建堂说,当时的星火村,村民大多种水稻、蔬菜,经济效益有限,他想通过自己的尝试,让大家看到农业种植的更多可能。

“老农民”成了“曹师傅”

辞职回村后,曹建堂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葡萄种植中,他积极前往全国各地的葡萄种植基地考察学习,把优质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带回星火村,率先引进避雨栽培、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新技术。通过反复试验,终于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

随着种植技术日益成熟,曹建堂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村里不少村民看到他种葡萄效益好,也纷纷想要尝试,但苦于没有技术。曹建堂二话不说,主动当起了“免费技术员”,哪家有需求,他随叫随到,从品种选择、园地规划到田间管理,手把手教村民种植技术。

2010年,在曹建堂的倡议下,星火荷叶葡萄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吸引全村120多户村民加入。技术过硬、乐于助人的曹建堂被推选为合作社副理事长。

合作社成立初期,成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葡萄品质差异较大。为此,曹建堂制定了详细的技术培训计划,每月组织技术交流会,邀请省市专家前来开展技术讲座、现场指导等;建立“葡萄管理交流群”,100多名种植户每天在群里交流种植经验,遇到问题随时提问,曹建堂总是第一时间解答。

除了技术帮扶,曹建堂还积极为村民拓宽销售渠道,带领合作社成员跑市场、找销路,先后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大型商超、水果批发市场建立合作关系,还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让星火村的葡萄走向全国各地。

销售额近亿元,助农增收300万元

2020年,在曹建堂的推动下,周王庙镇星火村成立了嘉兴市首个葡萄产业党建联建品牌,整合了村党支部、合作社、农业企业、技术专家等多方资源,创新推出了“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为葡萄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党建联建的推动下,星火村的葡萄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户种植葡萄的亩均收益从2万元左右提升至最低4万元,高的甚至能达到10万元的收益。高峰期有农户1亩8分地的阳光玫瑰葡萄卖出了18.4万元的高价,不少村民通过葡萄种植成为了“百万元户”

目前,全村有150多户农户从事葡萄种植,种植面积达1600多亩(含周边),葡萄年销售额近亿元,助农增收300万元。村里不仅成功打造了“荷叶星”葡萄品牌,还建起了葡萄产业综合服务大楼、冷冻库、保鲜库及农业直播中心等现代化设施,并连续十年举办“星火葡萄文化季”,让星火葡萄成了海宁乃至嘉兴的一张“农业金名片”

年过花甲,他又吃起了“螃蟹”

近年来,曾经风靡市场的阳光玫瑰葡萄价格大幅下跌,不少种植户陷入焦虑。面对困境,曹建堂没有气馁,而是把它看作是葡萄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为了找到适合星火村的新品种、新模式,他先后前往江苏、陕西等地考察,最终确定了引进“宝光”“紫玉”等有色葡萄新品种的思路。面对技术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不少村民对此持观望态度,担心赔本。

“大家有顾虑很正常,但如果没人带头尝试,产业就永远没有突破的可能。”于是,曹建堂决定自己先“吃螃蟹”。

他在自家的葡萄园里尝试种植“宝光”“紫美人”等新品种,“虽然目前新品种还处于试验阶段,但从生长情况来看,表现还不错,预计明年就能批量上市。”曹建堂说,“如果试验成功,我们就会在合作社内推广,让更多村民受益。”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曹建堂依然整日穿梭于葡萄架下,奔波在技术指导的路上。他还计划打造集葡萄采摘、休闲观光、研学教育、电商销售于一体的“葡萄产业综合体”,谋划开发葡萄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这位葡萄“土专家”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海宁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星火葡萄就像我的孩子,我希望它能不断成长,走得更远、更好。”曹建堂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星火村的葡萄产业能够持续发展,让更多村民通过种植葡萄实现增收致富,让“荷叶星”葡萄品牌享誉全国。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