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白奴贸易:白人女性最受欢迎,一匹马就能换到3个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01:10 1

摘要:1785 年深秋,英国驻阿尔及尔领事馆的信差颤抖着拆开一封来自的黎波里的密信。信中字迹潦草,却字字泣血:“三百名欧洲女子被关在市场地窖,她们像牲口般被按牙齿、发色定价,最便宜的三个换一匹马。” 这封从未公开的信件,揭开了一段欧洲人刻意遗忘的黑暗历史。

1785 年深秋,英国驻阿尔及尔领事馆的信差颤抖着拆开一封来自的黎波里的密信。信中字迹潦草,却字字泣血:“三百名欧洲女子被关在市场地窖,她们像牲口般被按牙齿、发色定价,最便宜的三个换一匹马。” 这封从未公开的信件,揭开了一段欧洲人刻意遗忘的黑暗历史。

地中海的风,曾长期带着哭喊声。16 世纪的某个黎明,希腊克里特岛的渔民发现,隔壁村庄的灯火一夜熄灭。沙滩上散落着儿童鞋履,教堂钟楼的绳索还在摇晃,却再无敲钟人。村民们知道,那些黑帆船只又来了。

这种 “消失” 成了常态。从爱尔兰西海岸到意大利渔村,沿海居民养成了听风辨船的本能。巴巴里海盗的三角帆一旦出现在海平面,母亲们就会把女儿藏进酒窖,男人则抓起农具冲向海滩。但更多时候,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被拖上船。

这不是孤立的海盗行为。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北非的阿尔及尔、突尼斯等港口成了奴隶贸易枢纽。克里米亚的鞑靼人每年掠走两万欧洲人,巴巴里海盗则在公海拦截商船。1701 年英国议会档案显示,仅阿尔及尔就有两万白人奴隶,而法国外交部记录,1675 年突尼斯新增三千名白人奴隶。

黑死病是这一切的催化剂。14 世纪的瘟疫让地中海人口锐减,奥斯曼帝国扩张又需要大量劳力。教义规定穆斯林不能为奴,信奉基督教的欧洲白人便成了目标。从 14 世纪到 19 世纪,这场持续五百年的贸易,吞噬了上百万白人生命。

奴隶市场像牲畜集市。16 岁的法国少女玛德琳在 1704 年被海盗掳走,她在回忆录里描述:“买家捏我的手臂看肌肉,掰开嘴数牙齿,有人用手杖挑起我的下巴。” 最终,她以 27 英镑卖给摩洛哥苏丹,成了后宫第 724 名女奴。

市场有明码标价。切尔克斯女性因白皙瘦弱最受欢迎,能换一匹好马;普通欧洲女性三个换一匹马;有刺绣、音乐技能的可加价;牙齿缺损的直接半价。1598 年热那亚商会账本记载,4.3 万白人经西西里岛转卖北非,12 - 16 岁少女被称作 “珍珠”,橄榄油擦拭后竞拍。

白人女性受欢迎有复杂原因。奥斯曼社会以白为美,她们被视为奢侈品。年轻貌美的进后宫,普通的做家务。与黑人女性相比,白人女性更易进入中产家庭。海盗发现女性利润高后,甚至专门搜寻有女性的船只。

但这 “价值” 是灾难。1698 年奥斯曼法令规定,女奴子女归主人所有,血统登记制度让奴隶制代代相传。英国领事馆信件提到,的黎波里市场的女性被分两类:“珍珠” 供贵族挑选,其余像麻袋堆在角落,等待农夫用谷物交换。

男性奴隶命运更苦。有手艺的能在工坊存活,强壮的被编进军队,多数人从事挖矿、修城等重活。1652 年突尼斯官员书信记载:“一英格兰人逃跑被抓回,剥光吊在城门,三日才死。” 这不是特例,而是维持秩序的手段。

也有少数人改变命运。意大利少女卡特琳娜因会记账,被突尼斯商人重用,后来管理庄园。但更多人在绝望中凋零。英国水手约翰・怀特的日记记录,1680 年的冬天,五十名白人奴隶冻死于阿尔及尔城墙下,尸体被扔进大海喂鲨鱼。

赎回是唯一希望,但代价高昂。17 世纪的 350 英镑赎金,相当于英国工匠十年收入。教会有时组织募捐,可多数家庭无能为力。档案里 “约翰・史密斯,赎金 350 镑释放” 的记录背后,是更多未被赎回者的绝望。

贸易的终结并非因良知。1830 年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摧毁海盗基地;俄国吞并克里米亚,切断鞑靼人供应链。工业革命带来机械劳力,海军进步让海盗无立足之地。当欧洲列强殖民非洲时,很少提及同胞曾是奴隶。

这段历史被刻意遗忘。欧洲教科书强调黑奴贸易,对白奴贸易轻描淡写。19 世纪画家索罗拉的《白奴贸易》油画,成了少见的见证,画中四个白人女性像牲口般被挑选,中间人手指比划着价格。

但痕迹仍在。爱尔兰西海岸的 “哭泣石”,是母亲等待被掳子女的地方;阿尔及尔的 “基督徒区”,残留着奴隶教堂遗址。更隐秘的是基因,摩洛哥苏丹后裔的金发碧眼,是那段历史的无声诉说。

如今,阿尔及尔的奴隶市场已变广场,孩子们在曾关押奴隶的地窖遗址嬉戏。海风依旧吹拂,只是再无黑帆阴影。但当我们谈论奴隶制时,不该忘记,肤色从未决定命运,贪婪才是真正的枷锁。


来源:小豫讲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