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答:在4月2号之前大家就关心关税对公司这类硬件公司的影响。此前认为影响不大,但没预估到针对中国的关税会这么高。不过性质一样,公司国内制造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品出口到美国,这部分略有影响。公司会观察未来关税落地情况,相信客户会要求将这部分出口美国的产品移到相对关税
立讯精密
重点机构:
富国基金:朱少醒、范妍、顾飞飞、何信、胡博、黄天擎、李响、宋房纺、徐颖真、闫伟、周羽:
泓德基金:孟焱毅、时佳鑫
华夏基金:顾鑫峰、黄皓、任梦婷、叶力舟、张木、郑晓辉
嘉实基金:安昊、蔡丞丰、高群山、归凯、郭杰、刘杰、刘美玲、刘晔、孟丽婷、彭民、王丹、吴昊、熊昱洲、朱子君、卓佳亮
交银施罗德基金:ChrisYim、JackLee、高扬、何帅、于畅、周中
景顺长城基金:李林岭、刘力思、孟棋、张靖
泉果基金:刚登峰、钱思佳、王惠、游瑾、赵浩、赵诣
睿远基金:陈烨远、傅鹏博
上海和谐汇一资产:范如铭、韩冬、韩羽飞、梁爽、林鹏、罗霄、施跃、赵雪、周园园
上海睿郡资产:张航
上海运舟私募基金:施巧瑜
红杉资本:孙凯风、闫慧辰
天弘基金:申宗航、余浩、张弋
兴证全球基金:陈聪、陈泓志、程剑、郭超瑾、孟维维、乔迁、沈安妮、王品、谢书英、谢治宇、徐留明、薛怡然、杨宇辰、虞淼
易方达基金:陈广瑞、冯波、姜宛悦、王坤、叶曦
中欧基金:卢纯青、邵洁、余科苗
调研摘要:
1、目前美国对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加征关税,这对公司有哪些影响,公司有哪些应对措施?
答:在4月2号之前大家就关心关税对公司这类硬件公司的影响。此前认为影响不大,但没预估到针对中国的关税会这么高。不过性质一样,公司国内制造的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品出口到美国,这部分略有影响。公司会观察未来关税落地情况,相信客户会要求将这部分出口美国的产品移到相对关税比中国低的地方,这会带来一些挑战。
2、公司较大的海外客户目前有什么措施规划?
答:无论是海外大大小小的客户,还是类似公司这样的企业,都在努力跟当地政府沟通,传递对产业链比较健康的声音。同时,很多企业和客户都在做沙盘推演。
3、关税之后需把一些成品移到关税较低地区,公司在印度、越南、墨西哥、巴西等地的产能规划后续是否会进一步扩大,各个国家会做哪些产品,目前是否有规划?
答:除非越南的关税比其他国家地区高很多,否则消费电子过去多年大部分在越南的产能再转移出去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多年来中国硬件企业产能出海,越南在物理边界连接、物流、产业链和人才累积等方面有优势,越南政府招商引资和支持企业的政策也比较成熟,打破现有格局将会徒增品牌方的成本。公司在东南亚其他国家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地的工厂,能看到这些地方产业链还不是很成熟,物流和产业链支持不是非常理想,转移可能性不大。
4、印度后面的扩产目标和产能规划是否与大客户有沟通,后续如何考虑这方面问题?
答:整体来讲,基于目前公司既有产能合理利用的考虑,公司消费电子海外扩充计划会优先考虑东南亚。
5、增加的关税成本是否会由供应链客户和终端消费者共同承担,若承担,比例大概是怎样的?
答:一直以来,按照常规贸易规则,所有硬件制造厂商都不会承担关税、物流、仓储等成本,这些不是硬件供应商需要考虑的。客户一直以来都会协同供应商提升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选择更合适的合作伙伴。过往遇到关税问题,都没有出现客户让供应商承担关税的情况
券商研报:
水晶光电
重点机构:嘉实基金、兴证全球基金、富国基金
调研摘要:
1、问:现在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较强,公司战略上有没有调整?是否还会拥抱大客户?
答:水晶是一家中国的企业,在这个宏观形势下,我们一定是跟着国家走,这是根本性原则。前面有提到关税对公司基本没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可能会存在,但是手机这种消费电子产业链全球化供应链格局是不可改变的。过去我们提出的“全球化、技术型、开放合作”的战略指导方针不会因为关税政策产生任何动摇。对于大客户,过去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盈利,也对公司组织能力、运营能力提升给予了帮助,使得公司的企业竞争力也有很大的提升,这个提升是全方位的。未来大模型时代,我们相信这家公司以及全球其他优秀的龙头公司一定是值得我们去拥抱的。
在这个局势下,我们坚定双循环布局。我们仍然保持信心,公司的基础布局、发展态势和能力都已形成,不动摇不慌张,坚定战略。过去我们就对今天的局面有所预感,很早我们就树立了“活着就是成长”的底线思维,早早提出双循环战略,未来我们要加快新加坡运营中心建设,加快越南二期建设,坚持修炼内功,坚持推动现场主义,持续打造市场2.0体系。此外捂紧钱袋子,坚持现金为王,公司一直是风险厌恶型的经营风格,账面始终保持充裕的现金流,在现在的局势下更要把充足的现金流当作第一要务,让投资更精准,口袋更加饱满,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不乱说,不乱动,不过早判定形势,不先做不必要的决策,我们相信国家的智慧,也相信全球化不可逆转的趋势,就像前面说的,做好充足的准备,并且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会让公司更有韧性、更具有抗风险能力。
2、问:公司厂房搬迁的计划会不会调整?
答:目前生产基地的调整按部就班进行中,新加坡运营中心的建设我们也在做,公司始终坚持成长性思维,无论多复杂的形式我们都会沉着冷静应对。
3、问:请问公司波导的量产进度和客户验证情况?如果量产的话未来是否会搬到关税比较低的全球性区域?
答:AR是公司的第三成长曲线,我们坚信AR会是消费电子非常重要的分支,我们的投入是坚定不移的,并且希望未来水晶成为AR时代的龙头企业。
我们的业务布局也是立体的。在光机上,过去我们做过光机的代工,对光机有深刻的理解,现在在光机元器件上我们有产品布局;元器件的平移,手机上大量和2D、3D摄像传感有关的元器件,我们会坚定地平移到AR眼镜上,并且我们极具优势和竞争力。尤其是3D视觉,我们正在筹备3D视觉在机器人视觉和AR上的战略地位;关键的显示系统,做AR眼镜时代显示的龙头企业,我们走得很坚定,并且一直以来和巨头共舞的,我们的技术、设计、量产都是和巨头互动的,公司的角色是在匹配设计的同时解决量产的问题,并且目前在反射光波导量产性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就。由于和客户有相关商业协定的限制我们不能透露具体的进展情况,但是目前在特殊工艺的解决和量产导入的进展上总体符合预期,我们坚信水晶是解决反射光波导量产难题的最主要的角色。
对于量产线规划目前不排除搬出的可能性,但是当下研发的核心攻关还是在国内,搬出的前提是自动化能够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客观可行性、可操作性。
4、问:请问公司怎么看碳化硅刻蚀波导技术路径?
答:从行业上来看目前是衍射光波导和反射光波导两条线路并行发展,技术在进步,材料在进步。碳化硅材质在高折射率上有优势,高折射率在大视场角有优势。目前碳化硅在材料降本上存在一定的挑战,但是我们相信中国企业在降本上的能力,材料成本不是最核心的因素,光学指标更加重要。碳化硅刻蚀方案不是目前成熟量产的半导体工艺能够做的,在技术工艺上也还要进一步成熟。反射光波导方案要解决量产性问题,满足高折射率条件下光胶的问题,两条技术路线各有不同的难点。在显示效果上,理论模型来看反射光波导还是具有优势。我们坚定地相信反射光波导是未来AR眼镜最主流的技术,只要突破量产性问题,能够实现大规模、高效率、合理成本量产,我们有信心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5、问:请问车载板块是否会随着海外客户的量产节奏改善?
答:车载业务板块发展形势很好,行业增长态势很快,但是同时也非常内卷,尽管公司AR-HUD出货量快速增长,但是由于价格下跌在毛利上还存在挑战。
在客户结构上,公司在欧洲已经取得多个海外主流汽车品牌的定点,但是海外客户普遍定点转量产需要3年左右时间,相信随着海外客户量产后,我们的盈利水平能够得到改善,因此还需要时间和耐心。
另外我们也在和客户开发标准化、模块化的AR-HUD产品,并且通过供应链管理进一步降低AR-HUD的成本。
在技术上我们也看到AR-HUD在不断升级。公司切入AR-HUD领域就是以光学系统解决方案为优势,客户也看中了公司的系统解决优势、技术品牌优势。我们通过TFT方案打开市场后,LCOS以及其他更加高端的AR-HUD方案使得公司的技术优势充分体现。目前也已经有头部企业明确AR-HUD将成为智能座舱的标配,走技术升级路线,公司作为技术优势的企业是优先受益的。
另外激光雷达上车速度和标配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激光雷达可以有效弥补2D摄像头纯视觉方案的缺陷,在恶劣天气环境下精准识别周边环境,为安全驾驶兜底,在激光雷达上的客户布局我们也在加速。人形机器人对激光雷达也有很强需求,今年针对人形机器人的激光雷达视窗片等产品也会进入量产阶段。
券商研报:
杰瑞股份
重点机构:兴证全球基金、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泓德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景顺长城基金、泉果基金、上海睿郡资产
调研摘要:
1.请介绍下公司在中东市场的业务情况及产能建设情况?
答:公司坚定执行国际化战略,中东地区是公司的重点战略市场之一,也是公司业务布局最全和收入规模最大的海外市场。公司通过多年以来的积淀,已在中东地区形成较为完整的业务链条,业务板块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油气工程服务、油气技术服务、再生循环业务、油气田开发等多个领域。近年来,公司高端装备业务在中东的市场占有率保持着持续向好的态势;油气工程服务和油气技术服务业务亦得到中东市场的广泛认可,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未来,随着中东新一轮油气开发进程的逐步推进,部分市场已开展非常规能源的开发,相关设备、工程服务、技术服务等需求将会提高,市场机会也会相应增加,公司也积极与潜在客户保持高质量沟通,密切关注市场机会。产能建设方面,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在阿联酋迪拜新建生产及办公基地的相关工作,以进一步贴近客户,更好地满足海外市场对于交付周期及售后服务的需求,利用中东的区位优势、设施优势、管理优势、政策优势,辐射中东、北非、中亚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基于目前市场情况,公司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中东基地建设工作。
2.请问公司在中东开展业务的优势有哪些?
答:公司在中东业务链条较为完整,具有强大的产业协同能力。公司以优势产品或服务打开市场,逐渐建立品牌影响力,进而带动各个业务板块进入高端市场,各板块相互赋能,实现整体协同发展。2024年,公司与巴林国家石油公司(BAPCO)签署了7个天然气增压站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含税总金额达3.16亿美元,项目包含了由杰瑞设计、制造和供货的压缩机单元,该项目充分体现了公司各板块业务协同发展的理念,通过EPC项目带领公司天然气压缩机产品走向更多海外市场。同时,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质量控制、交付周期、客制化等方面得到了市场高度认可,为中东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请问公司在北美市场的业务情况?
答:公司坚定执行国际化战略,海外战略布局取得显著成效,业务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中东、中亚、亚太等地区,中东市场是公司布局最全、规模最大的海外市场,其次是中亚。公司直接出口至美国的收入规模较小,且公司在美国建有生产基地,同时也有发电服务业务等。为应对贸易环境变化,公司已提前储备相关的原材料及大部件,关税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整体可控,公司会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并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应对相关情况,积极应对关税压力影响。实际上,公司早在2008年就已成立美国杰瑞公司并建有厂房,先前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近年来,为推动公司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建设运营、更好地应对潜在贸易摩擦,公司在美国杰瑞现有厂房的基础上,进行产能扩建,在研、产、供、销、服全产业链职能布局上逐布形成规模,并已具备相关设备总装配的生产能力,有效满足北美地区的生产需求。未来,公司仍将通过产能建设全球化、供应链多元化等措施,积极应对国际业务经营风险的影响。
4.公司2024年度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有所改善,主要是什么原因?
答:公司坚持“有现金流的净利润”的经营管理理念,致力于保持健康的现金流,聚焦资源在更优的项目上。2024年,公司强化降本增效并注重两金管理,全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25.94亿元,同比增长147.3%。存货管理方面,建立更加科学的精细化存货管理机制,做好预投的源头管控;应收方面,完善重大经营项目的事前风险评估,提升销售合同签署质量,扎实做好事前资信调查,密切过程管控和事后分析,多措并举降低收款风险。此外,公司海内外收入比重的变化也会对公司现金流情况产生积极影响。
5.请问公司未来战略规划如何?
答:公司将继续通过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保持公司在钻完井设备等高端装备领域的领先地位,推出智慧井场压裂解决方案,实现数据分析智能化、风险预警实时化、智能决策科学化;同时,持续深化在燃气发电领域、深层煤岩气开发领域的布局。在市场布局方面,公司坚定不移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深化中东、中亚等地区的本地化中心部署,提升本地化和属地化管理能力,从而不断加强海外产能建设,建立本地化运营团队,保障海外战略稳步实施。此外,公司将持续聚焦人才梯队建设,着力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培养业务骨干,推动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
券商研报:
来源:一地基毛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