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区、街道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非遗传承人、艺术家代表,企业协会代表及媒体同仁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承载岭南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时刻。
今日
佛山古镇文化展厅启用
暨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揭牌仪式
在佛山古镇文化展厅举行
揭牌仪式现场
市、区、街道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非遗传承人、艺术家代表,企业协会代表及媒体同仁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承载岭南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时刻。
设施活化
祖庙再添文化地标
此次启用的佛山古镇文化展厅,正是祖庙街道公共文化设施活化的又一标杆项目。展厅依托配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属性,由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承接运营,聚焦非遗技艺的展示、研发与推广,为市民打造近距离感受岭南文化魅力的全新平台。
据了解,佛山古镇文化展厅将免费向市民开放,未来将围绕“文化惠民” 持续发力:常态化举办非遗体验课、青年艺术沙龙、文创市集,让市民在家门口触摸千年文脉;针对青少年推出 “赤舞非遗课堂”,通过二次元 IP 互动、沉浸式体验,拉近年轻人与非遗的距离;面向社区开设公益性非遗课堂,邀请传承人亲授彩灯扎制、剪纸技艺,让非遗从 “展厅里的展品” 变成 “生活里的烟火”。
作为岭南文化核心承载地,祖庙街道始终将公共文化设施活化利用作为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在市、区政策指引下,街道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构建“政府搭台、社会唱戏、市民受益” 的良性机制。
截至目前,祖庙街道已接收完成建设验收的公共文化设施12处,其中9处已实现活化运营或签订合作协议——从全国首家古镇里的新华悦读空间,到艺术家荟萃的佛山古镇艺术创作中心,从名师共建的梁玉嵘艺术工作室,再到此次新启用的佛山古镇文化展厅,昔日的文化空间不断迭代升级,成为兼具人文高度、审美深度与社会参与广度的 “市民文化客厅”,为辖区文化惠民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2024-02-19
2024-07-03
2025-04-15
69载坚守
开启传承新程
当天,1956年成立于祖庙路5号的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文化展示厅正式进驻佛山古镇文化展厅,开启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新征程。
作为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这支拥有69 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力量,始终坚守“守正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的初心:
从建国初期抢救保护铜凿剪纸、佛山狮头、彩灯等濒临失传的岭南技艺,到改革开放后带着非遗作品七次赴新加坡举办中秋灯会、让金箔剪纸《小鸟天堂》成为全国最高价剪纸作品;从承担外贸订单让佛山工艺品远销海外,到如今将动漫元素融入彩灯设计、用铜凿剪纸装点城市地标,艺术社始终是岭南文化的 “守护者” 与 “创新者”,守护着彩灯、剪纸、狮头、木版年画、秋色五项国家级非遗技艺,更成为佛山人共同的 “集体记忆容器”—— 过年的灯会、端午的彩扎龙头、过节的剪纸礼品,都藏着艺术社与市民生活的深厚联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迁入新展厅后,艺术社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展厅内不仅陈列着《民间艺术大观园》剪纸珍品、突破吉尼斯纪录的千龙彩灯模型、“五行狮” 等非遗佳作,还设置非遗研发区、教学体验区,既展示传统工艺的匠心,也呈现 “非遗 + 国潮” 的创新成果,让市民直观感受 “老手艺” 的 “新活力”。
多元活动
社会合力共绘传承蓝图
仪式现场,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环节彰显多方协同传承非遗的决心:在“印刻非遗・四方同行” 启动仪式上,文化推动者、机构践行者、技艺守护者、创新传承者四方代表共执滚轮,印下 “非遗共创” 印记,象征佛山非遗传承的多元力量凝聚。
祖庙街道妇联为艺术社授予 “祖庙街道童享古镇儿童成长空间” 牌匾,未来孩子们可在此学扎狮头、剪彩纸,让文化根脉在童年扎根;现场还为黄志伟、封伟民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颁发艺术顾问聘书,为郭文钊、陈健珊等青年艺术家授牌,实现 “老带新” 的传承接力。
“印刻非遗·四方同行”启动仪式
“祖庙街道童享古镇儿童成长空间”揭牌
艺术顾问授牌仪式
合作青年艺术家授牌仪式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佛山非遗商创共生” 倡议书签署仪式同步举行。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佛山市旅游协会、戴德梁行、观澜湖手艺工场等企业代表与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共同签约,未来将通过商业空间植入非遗元素、媒体传播非遗故事、开发“非遗生活美学” 产品等方式,构建 “以商养艺、以艺赋商” 的共生模式,让商业力量反哺非遗传承,推动免费展览、研学活动常态化开展。
倡议书签署仪式
祖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佛山古镇文化展厅的启用与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的揭牌,是街道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里程碑。未来,街道将继续盘活优质文化资源,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让千年岭南文脉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彩,为佛山“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 贡献祖庙力量。
祖庙微新闻编辑小组
编辑:禅城融媒体中心楚琴
审核:冯上斌、王晓琳、楚琴
来源:易汇缘风水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