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 月 16 日,国家网信办正式发布《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和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认定办法 (征求意见稿)》,这是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实施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新规将如何保护孩子上网安全?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本文为您详细解读。
导语: 9 月 16 日,国家网信办正式发布《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和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认定办法 (征求意见稿)》,这是继《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实施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新规将如何保护孩子上网安全?家长应该如何应对?本文为您详细解读。
网络环境亟待净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上网比例越来越高,但网络环境也面临诸多问题:
不良信息泛滥:暴力、色情、低俗内容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网络沉迷严重:游戏成瘾、短视频沉迷等问题日益突出网络安全风险: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等安全隐患价值观扭曲:炫富、拜金、极端情绪等不良价值观的传播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2021 年: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2023 年 9 月 20 日:国务院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2024 年 1 月 1 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2025 年 9 月 16 日:《认定办法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的认定标准:
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注册用户 1000 万以上或月活跃用户 100 万以上服务对象不局限于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注册用户 1000 万以上或月活跃未成年人用户 100 万以上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认定标准:
下载量、注册用户数量、月活跃用户数量规模较大未成年人登录频次、使用时长、喜爱程度、消费金额等指标较高涵盖大量涉及或面向未成年人的信息内容在相关垂直领域排名靠前被认定的网络平台需要履行以下特殊义务:
设计研发阶段:在平台服务的设计、研发、运营等阶段,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定期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
未成年人模式: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未成年人专区,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平台内产品或服务
合规制度建设: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规制度体系,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进行监督
平台规则制定:制定专门的平台规则,明确平台内产品或服务提供者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
违规处理: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平台内产品或服务提供者,停止提供服务
年度报告:每年发布专门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报告,并接受社会监督
认定程序规范:
认定工作由国家网信部门统筹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设立认定咨询委员会承担具体工作认定工作原则上每 3 年开展一次,也可根据情况适时启动认定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动态调整机制:
对认定结论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监测已认定的平台如持续 6 个月不符合标准,可申请变更认定结论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优化调整认定标准网络保护软件要求:
有效识别违法信息和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便于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智能终端产品要求:
制造者应当在产品出厂前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销售者应当采用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安装情况和渠道监护人应当合理使用并指导未成年人使用相关软件和产品部门协作:网信、教育、公安、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督管理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行业自律:网络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制定相关行业规范,指导会员履行保护义务
家庭责任:监护人应当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
学校教育:学校应当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社会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违法行为,可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
影响:
监管手段更加丰富和有效责任更加明确和具体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网络素养与孩子的沟通和引导更加重要建议:
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网络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网络素养以身作则: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合理引导:加强对孩子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技术防护:合理使用网络保护软件和智能终端产品的未成年人模式沟通交流: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和需求家校合作: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做好孩子的网络保护工作要求:
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的管理制度依法规范管理未成年学生带入学校的智能终端产品培养学生网络安全和网络法治意识应对策略:
课程设置:开设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学生上网行为技术防护:在学校提供的上网设施中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师资培训:为教师提供网络素养培训,提高教师的网络教育能力家校协同:与家长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挑战:
合规成本增加监管要求更加严格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未成年人保护商业模式可能需要调整机遇:
政策支持和引导更加明确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形象提升开拓未成年人市场的合规路径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的动力应对策略:
合规先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技术创新: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网络保护技术水平内容优化:提供更多有益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和服务用户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和家长的网络安全教育合作共赢: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教育机构等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影响:
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和健康学习和成长的网络空间得到保障网络使用的规范和限制更加明确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更加重要引导策略:
树立正确观念: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使用观念提高辨别能力:培养未成年人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判断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帮助未成年人养成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习惯增强保护意识: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丰富课外活动:鼓励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线下活动,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短期效果:
网络平台对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不良信息和有害内容得到有效清理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家长和学校的监管能力得到增强中期效果:
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普遍提升网络环境更加清朗和健康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事件大幅减少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氛围基本形成长期效果:
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长效机制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家庭负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保护体系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面临的挑战技术手段更加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1. 建立规则
制定明确的上网时间和时长规定明确禁止访问的网站和内容建立奖惩机制,培养良好习惯2. 技术防护
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开启智能终端的未成年人模式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软件3. 内容引导
推荐有益的网站和内容与孩子一起观看和讨论网络内容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信息4. 沟通交流
定期与孩子沟通上网情况了解孩子的网络需求和困惑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应急处理措施发现孩子沉迷网络时:
保持冷静,不要简单粗暴地禁止了解沉迷的原因和程度制定科学的戒断计划增加线下活动,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发现孩子接触不良信息时:
及时制止并删除相关内容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情况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加强技术防护措施必要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发现孩子遭遇网络欺凌时:
及时制止欺凌行为保存相关证据与平台客服联系,要求处理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和安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新规的出台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但要真正实现有效保护,还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认真落实。
作为家长,我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网络素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作为学校,要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作为网络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作为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执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的违法行为。
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配合,才能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清朗、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让他们在网络时代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网络蓝天!
互动话题:您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什么好的建议?在保护孩子上网安全方面遇到过哪些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验和看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一根薯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