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记忆——侨批中的家国情怀”:书信中的民族大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8 01:38 1

摘要:侨批作为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遗产,承载着海外华侨抗战时期支援祖国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是研究抗战史与华侨史的珍贵史料。走进广东省中山市博物馆五桂山展厅,正在展出的“抗战记忆——侨批中的家国情怀”主题展以侨批为核心载体,通过120余组珍贵侨批及相关展品、数百

侨批作为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遗产,承载着海外华侨抗战时期支援祖国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是研究抗战史与华侨史的珍贵史料。走进广东省中山市博物馆五桂山展厅,正在展出的“抗战记忆——侨批中的家国情怀”主题展以侨批为核心载体,通过120余组珍贵侨批及相关展品、数百张历史图片资料,系统呈现抗战时期的侨批,展现海外华侨倾力支援祖国抗战的壮举。

展览现场 中山市博物馆供图

“挖掘侨批文化内涵,唤起广大海外侨胞情感记忆,是讲好华侨故事的价值所在。”中山市博物馆馆长余子龙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抗战侨批主题展览以小切口透视抗战史,生动展现特殊背景下海外华侨万众一心的家国情怀。

“抗战记忆——侨批中的家国情怀”主题展由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广东华侨博物馆指导,中山市博物馆、江门市博物馆、中山市档案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梅州市客侨博物馆主办。约550平方米展览面积和120米展线,将内容分为3个单元。“纸短情长——战前侨批的家园印记”展示战前侨批的历史由来、范畴定义与递送网络,“血泪见证——抗战时期的家书万金”聚焦抗战中的侨批及其承载的民族大义,“家国纽带——战后侨批的历史抉择”展现抗战胜利后侨批承载的新使命。

展览通过异国谋生、侨房厅堂、唐人街街景等不同场景营造氛围,辅以环境音效,嵌入轰炸声、义卖声,打造可听、可看、可写、可读、可玩的体验式展览,构建沉浸式情感空间。同时,采用舞台造景、黑盒空间等戏剧表现手法,让观众不止于看展览,更能见真情。展览策划之初,中山市博物馆积极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推出10期侨批系列短视频,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展示侨批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并策划“读家书悟家风”“识侨批写家书”“侨批故事历史小剧场”“抗战侨批中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讲座以及“纸越烽火声传山海——侨批识读”线上活动,结合“粤讲粤精彩——侨批故事”“趣探博物馆——策展人带你看展览”“一分钟趣挑战侨批历史知多少”等宣传视频,形成线上线下共振的传播格局,拓宽了观众覆盖面、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在展览互动留言区,上千名观众留言表达观后感。有一名观众这样写道:“见字如晤,展信舒颜。今日参观抗战侨批展,收获颇多。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愿天下太平、世界和平,祖国繁荣昌盛。”

策展人语

中山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策展人 寇海洋:

展览以“抗战家书视角”重构宏大历史,设置“纸短情长(战前)—血泪见证(战中)—家国纽带(战后)”的叙事逻辑,采用“微观史”叙事手法,构建三层叙事维度:个体记忆层,90%的展品为首次展出的家书,以笔迹诉说“投入祖国怀抱抗日”的决然,引发共情;集体行动层,通过侨批串联华侨认购救国公债、捐款救助家乡难民和支援祖国等史实,彰显群体力量;文明价值层,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讲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面对征集周期长、研究力量薄弱、文献类展览创新难等挑战,中山市博物馆成立华侨历史文物专项征集组,以“华侨动员+民间寻访”模式开展专项征集。经多年努力,累计征集侨批实物3000余件(套),其中抗战相关侨批达580件(套),形成覆盖战前、战中、战后3阶段的完整序列。以此为基础,本展览构建了抗战文物“征集—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全链条活化的展陈框架,让侨批中的历史价值得到更好展示。

稿件来源:中国文化报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