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职工故事 展现奋进风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8 00:41 1

摘要:由密云区总工会主办的“中国梦 劳动美——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2025年密云区职工宣讲比赛近日落下帷幕。这场汇聚全区职工智慧与热情的赛事,不仅为劳动者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更以鲜活故事诠释了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凝聚起“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转自:劳动午报

由密云区总工会主办的“中国梦 劳动美——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2025年密云区职工宣讲比赛近日落下帷幕。这场汇聚全区职工智慧与热情的赛事,不仅为劳动者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更以鲜活故事诠释了劳动精神的时代内涵,凝聚起“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

据了解,本次宣讲比赛自启动以来,便得到密云区各级工会的高度重视与积极响应,共有来自全区31家直属工会的48名选手报名参赛。经层层选拔、复赛比拼,最终20名选手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场上,20名选手紧扣“中国梦 劳动美——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核心主题,以“小故事”折射“大时代”,用“身边事”传递“大情怀”。他们中有来自企业的选手讲述扎根生产一线,攻克技术难题,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奋斗历程,展现了新时代产业工人 “敢闯敢试、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机关单位选手分享立足岗位为民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暖心故事,诠释了公职人员“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也有教育系统选手以三尺讲台为背景,讲述坚守教育初心、培育时代新人的育人故事,彰显了人民教师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情怀。

“比赛中,选手们风格各异却同样动人。他们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细节、鲜活的案例,深刻解读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将党史、工运史知识融入故事,让‘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梦想’ 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密云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职工宣讲比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密云区职工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在全区范围内营造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弘扬劳动精神的浓厚氛围。相信在这些劳动故事的激励下,全区广大职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工作,在推进密云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书写更多属于劳动者的精彩篇章。

■职工宣讲故事选登■

“法官妈妈”刘珍君

在密云区人民法院,提到刘珍君法官,大家都有共同的印象:她温柔可亲,总是微笑,是一朵温暖的“太阳花”;她有韧劲,有冲劲,敢打敢拼,是有名的“拼命三娘”。如今,刘珍君法官有了一个更广为人知的称呼——“法官妈妈”。

2022年3月,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刘珍君,接过了少年审判的接力棒。少年审判是情、理、法碰撞最直接和激烈的地方,每个案件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幸福和未来。

那年,17岁的明明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在法庭上,听到宣判的男孩依然挂着漠不关心的神情,好像一切都与他无关。“不用和我爸妈说。说了也没人管我。”面对这样的情景,审判长刘珍君心中满是怜惜和担忧。明明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对他关心很少。被“放养”的男孩在读高中时结交了一些热衷高消费的“朋友”,产生不合理的消费欲望,才走上了犯罪道路。直到宣判,他可能都不太清楚自己的行为会对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

案件虽已审结,但刘珍君一直记挂着这件事。她尝试着联系了孩子父母,邀请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心理咨询师耐心和明明爸妈沟通,努力修复“受伤”的亲子关系。为了帮助明明重启人生,刘珍君多方奔走,想办法争取到了让明明接受社会教育的机会。重新回到阳光下的少年郑重地对她说:“我知道,您本来不用做这些的。谢谢您,我以后会好好读书、好好生活。”对此,刘珍君法官深感欣慰。

在刘珍君法官的抽屉里,有很多色彩斑斓的信件,都是孩子们写给她的。他们在信里称呼她“法官妈妈”,和她倾诉烦恼、分享喜悦。近年来,刘珍君法官带领少年法庭积极与密云区教委、各学校联合互动,开展模拟法庭、法治微课、法院开放日等百余场活动,绘制着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同心圆”。

征途漫漫,“法官妈妈”刘珍君始终秉持天平的公正,心怀母亲的柔情,在少年审判这一“特殊的希望工程”中,运用司法力量守护孩子们的美好明天。

从一颗气球到一群工匠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身为一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轰轰烈烈的成果,怎么才算是“劳动担当”呢?直到遇到一个叫小泽的孩子,身为老师的彭婉婷找到了答案。

5岁的小泽活泼好动,尤其痴迷于气球。每当气球在教室里飞舞,他就兴奋地追逐,但在彭婉婷眼中,那是一种对动力与创造最原始的好奇。这不正是引导孩子从劳动中探索科学的最好契机吗?

彭婉婷没有制止他,而是在第二天往班级中投放了纸箱、瓶盖、木棍等低结构材料,并轻声问:“想不想让你的气球带着小车跑起来?”这句话让孩子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这些看似简单的材料成了打开孩子们主动探索的大门。低结构材料没有固定玩法,却可以激发他们组合、试错与创造的可能。小泽不再满屋跑,而是安静地坐了下来,尝试用木棍做车轴,用瓶盖做轮子,用纸板拼出车身。整整一周,他反复调试。终于,当气球小车在教室里成功跑起来的那一刻,所有孩子都欢呼起来!小泽的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自信和成就感。

在那之后,彭婉婷决定将这次偶然的发现,延伸为全班性的劳动探究活动。他们成立了“小小工程师”工作坊,一起研究:什么样的轮子跑得更快?什么样的地面更适合小车行驶?孩子们分成小组,有的负责测量距离,有的负责记录时间,有的负责改进设计。

最让人感动的是,成为“总工程师”的小泽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同伴。那个曾经独自放飞气球的孩子,现在学会了合作与分享;那些原本对科学不感兴趣的孩子,也在动手劳动中发现了探索的乐趣。

一个月后,班里举办了“气球动力小车竞赛”。孩子们不仅做出了各式各样的小车,还自制了测量工具、设计了比赛规则。当看到他们像小小工匠一样精心打磨作品,彭婉婷深深感受到劳动教育的魅力——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动手实践中获得成长。

彭婉婷说:“现在,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在劳动中专注的眼神,在成功时喜悦的欢呼,我就更加坚信:我们今天播下的劳动种子,明天必将成长为支撑中国制造的参天大树;我们今天培养的工匠精神,明天必将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对党忠诚担使命,消防助力谱新篇

“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消防队伍的训词精神,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消防员的心中。身为消防员,他们不光要进行高强度的体技能训练和学习专业的消防知识,还要面对的是:无论是在吃饭、睡觉,哪怕是正在上厕所,只要听到警铃声响起,都要放下所有事,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登上消防车出警。因为在消防员的心中,每一声警铃都是人民需要的声音。

2023年入职消防队伍的李鹏宇还是个“新兵”。今年2月10日下午,休假回家途中的李鹏宇发现附近的河流中有人落水。来不及思索,他立刻停车救人。当时正值寒冷的冬天,冰面湿滑且落水者浑身是水的衣服大大增加了救援难度,再加上陷入惊慌的落水者情绪极不稳定,让救援难上加难。李鹏宇手死死地拽住落水者,一次又一次进行安抚:“大哥,你别怕,我会救你的。抓紧我,千万别松手!”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下,在接近力竭的情况下,李鹏宇最终将落水的孙先生救了上来。由于救援及时,孙先生没有发生生命危险。

“消防员来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们有救了!”2024年8月2日深夜,一辆拉砂石的半挂车与一辆小轿车发生碰撞。密云消防救援支队接到警情,迅速赶赴现场救援。现场情况不容乐观:小轿车车身发生侧翻,车体严重变形且存在漏油情况。严重的挤压和变形不断压缩着车内一家三口的生存空间,他们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41岁的“老将”展武林凭借22年救援经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找到了救援突破口,并带领着消防团队不断突破汽车间的夹缝。“孩子,我试试,你忍一忍啊。小孩,坚强啊!”展武林不断安抚被困小女孩的情绪,直到凌晨1点10分,终于将孩子从车里救出。“出来了!宝贝没事了!”听着展武林的声音,现场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消防员将“对党忠诚”四个字化作了流淌在血液中的职业本能,无论身处工作岗位还是休息假日,无论是“新兵”还是“老将”,他们都秉承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着,打造好专属于消防救援队伍的团建品牌,用实际行动为守护万家灯火贡献青春和力量。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