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答:拆穿“降血糖食物”的套路,教你用科学方法管住血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1 16:18 1

摘要:答: 假的!所有食物只要吃进肚子,要么会升血糖,要么缓升,但绝不可能像吃药一样“把血糖降下去”。市面上那些号称“降血糖”的南瓜、苦瓜、燕麦饼干,其实只是“升糖慢”或者“不怎么升糖”。商家把“不升”偷换成“降”,纯粹是为了卖货搞的文字游戏。举个例子:你血糖已经高

总是有许多朋友来问我是否能吃这个?喝那个可以吗?今天我整理出一些朋友常问的问题,希望您能够认识一下已经买回家的那些网红所谓的”降血糖”食品。

问网上总说吃XX能“降血糖”,是真的吗?

答: 假的!所有食物只要吃进肚子,要么会升血糖,要么缓升,但绝不可能像吃药一样“把血糖降下去”。市面上那些号称“降血糖”的南瓜、苦瓜、燕麦饼干,其实只是“升糖慢”或者“不怎么升糖”。商家把“不升”偷换成“降”,纯粹是为了卖货搞的文字游戏。举个例子:你血糖已经高了,这时候吃一根黄瓜,血糖不会下降,顶多因为黄瓜本身碳水少、纤维多,不会让血糖继续飙升。但如果你指望啃黄瓜能把高血糖“啃”下去,那绝对是想多了!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吃了这些食物血糖变好了?

答: 两种情况。1)替代效应:比如你原本早餐吃白粥配包子,血糖飙升到10,现在换成杂粮饼+鸡蛋,血糖只升到7。这不是杂粮饼“降”了血糖,而是它比白粥包子“少作妖”。2)安慰剂效应:心里觉得“这食物能降糖”,于是更加注意控制饮食、多运动,结果血糖好了,功劳却被算到食物头上。2021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一篇论文直接打脸:对12种“降糖网红食物”(比如苦瓜提取物)的临床试验发现,它们的效果和安慰剂差不多,唯一能稳定控糖的是整体饮食结构调整。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 2021, "Effects of functional foods on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2 diabetes"

普通人怎么避开这些坑?

答: 别偷懒!家里备个血糖仪(人民币100块左右),吃完东西测一测,比看广告靠谱一万倍。举个例子:吃一碗面条,餐后2小时血糖从5升到9 → 说明面条对你升糖猛;换成同等分量的魔芋面条,血糖从5升到6 → 说明这魔芋面条对你血糖更友好。记住: 每个人对食物的反应不同,网红清单不如自己动手测。

商家老说的GI、GL到底是什么?需要在意吗?

答: 这两个概念是控糖的核心武器,但九成人根本没搞懂:GI(升糖指数):反映食物让血糖“冲多高”。高GI(>70):吃完血糖坐火箭(比如白米饭、馒头);低GI(<55):血糖爬楼梯(比如大部分蔬菜、豆类)。GL(升糖负荷):GI的升级版,兼顾了“升糖速度”和“食物分量”。公式:GL = GI × 食物中碳水含量 / 100高GL(>20):哪怕GI低,吃多了照样爆血糖;低GL(<10):适量吃对血糖影响小。重点:只看GI会被坑!比如西瓜GI高(72),但GL只有5(因为水分多、碳水少),吃200克没问题,但啃半个西瓜照样升糖。

左图可能是一碗面,一份水果带来的血糖震荡,右图是吃了低升糖食物的血糖值,比较平稳,不伤身体。

西葫芦刨成丝来取代面条

低碳水饮食能控糖吗?会不会伤身体?

答: 低碳水不是不吃碳水,而是“挑碳水吃+控制量”,对控糖最直接有效。*少吃“快碳”:精制米面、甜食、含糖饮料(这些是血糖过山车的罪魁祸首);*多吃“慢碳”:纤维高的蔬菜(延缓糖分吸收);搭配蛋白质和脂肪:比如鸡蛋、瘦肉、坚果(能进一步拉平血糖波动)。《糖尿病护理》期刊2020年的一篇研究对比发现:低碳水饮食(碳水占比<30%)比传统低脂饮食,能更显着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且对肝肾没有负面影响。

《糖尿病护理》, 2020, "Low-Carbohydrate Diets for Diabetes Management"

低碳水饮食的食物,都是菜市场可以买到的食物,不需要高科技,不需要花大钱。

具体怎么吃才能让血糖平稳?

答: 记住三个原则: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碳水。纤维和蛋白质能形成“缓冲层”,延缓糖分吸收。比如先吃一盘西蓝花,再吃鸡腿,最后吃半碗糙米,血糖会比“一上餐桌就扒两口米饭的人”平稳得多。*加工越少越好:土豆泥的GI比蒸土豆高30%,因为打碎后更好消化;苹果榨汁后,纤维没了,GL直接翻倍。控量比控种类更重要:低GI的杂粮吃两碗,血糖照样飙高;高GI的西瓜吃一小块,反而没事。老话一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食物在不同人身上的反应也不同,使用血糖机乖乖测试,才能了解自己对于这种顺序或食物的血糖震幅状况。如何分辨高GI或是低GL食物,上百度或Deepseek搜寻都能快速找到答案。

现代人都被”高醣”的碳水化合物绑架味蕾了

需要花钱买“降糖食品”吗?

答: 千万别交智商税!“无糖饼干”:没加蔗糖,但可能用淀粉、糊精(升糖比白糖还快);“降糖奶粉”:不过是多加了点膳食纤维,价格翻三倍;“糖尿病专用主食”:换个包装的普通杂粮,自己买原料更便宜。2022年一项市场调查发现,87%的“降糖食品”营养成分和普通食品几乎一样,但价格贵了2-5倍。与其被割韭菜,不如把钱花在血糖仪和新鲜食材上。既然你已经知道不升就是他们所谓的”降”,那就学会分辨食物、勤测血糖就好

总结一下,控糖的关键到底是什么?

答: 就三句话。

1)没有食物能降血糖,只有“少作妖”和“作大妖”的区别。

2)血糖仪比任何专家清单都靠谱,吃完测一测,立马现原形。

3)控糖不是苦行僧,学会挑食物、调顺序、控分量,照样能吃香喝辣。花点时间搞清楚每天吃进嘴里的东西,才是防高血糖、守护健康的长久之计。

来源:乐饭桶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