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倘若我执意耗尽笔墨,你心中可会泛起一丝涟漪?这疑问悬在心头多年,竟似那永不消散的薄雾,萦绕着我每一个晨昏。
关注有情 点赞有爱 点个关注 评论传真情 分享传播美好。
感谢每一位关注的你
希望与你同频共振。一道欣赏文字的海洋,感受最炽热的情感
你对这篇文章有何意见。说出你的观点,如有不满 评论区交流谢谢!
您的满意是我最大的荣幸。谢谢!
墨尽海棠碎:未寄之书与未言之爱
倘若我执意耗尽笔墨,你心中可会泛起一丝涟漪?这疑问悬在心头多年,竟似那永不消散的薄雾,萦绕着我每一个晨昏。
我忆起那个春日,庭前海棠初绽,粉白的花瓣在微风中轻颤。
我立于窗前,手中笔管已干,却仍在纸上徒劳地划动着。墨尽了,就如同我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语,终究困在方寸之间,不得解脱。
“想你是我千万次在回忆挣扎的证明”。这般思绪,何尝不是古往今来多少痴儿怨女的心声?
李商隐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道尽了人间多少未言之痛。
回忆挣扎:千万次的想念
我认识她那一年,正值海棠盛开时节。
她总是坐在窗边的位置,目光时而投向窗外那株海棠树。我每每从书房望去,
便能见着她的侧影,与窗外花枝相映成趣,竟不知是人衬花娇,还是花衬人丽。
那时我们皆年少,她习画,我攻书。她笔下常出现那株海棠,
我文中总藏着她的影子。这般情愫,竟如春雨润物,悄无声息地滋长,却从未有人说破。
她曾笑言:“这海棠年年花开,却不知为谁而艳。”我心中暗答:“为你而艳,只因你常在此驻足。”然而此话终未出口,只化作纸上墨迹,藏于屉中。
今人皆知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之痛,却不知那些未曾开始便已结束的情愫,
同样教人肝肠寸断。至少东坡先生曾与王弗有过举案齐眉的岁月,而我等只有未曾言明的相思,连悼念都失了名分。
碎碎难忘:摇曳的海棠与难圆的梦
“无数碎碎念,越念越难忘”。这般碎念,堆积在心,竟如那满地落花,扫不尽,理还乱。
她最爱海棠,说此花不似桃李那般喧闹,也不似梅兰那般孤高,自有一番端庄雅致。我于是遍寻古籍,
方知海棠又名“断肠花”,象征苦恋与离别。心下暗惊,却仍强作镇定,只道是巧合。
那年春末,她将随家迁往南方。临别前日,她递我一卷画,展开竟是院中海棠,题有“相思一夜窗前梦,
犹见海棠独立时”之句。我怔在原地,待到想起应当回应些什么,她已转身离去,衣袂飘飘,如海棠花瓣零落风中。
那夜我独坐灯下,欲作长书以明心迹。然千言万语堵在心口,落笔竟只剩寥寥数字:
“愿你前程似锦,一世安乐。”墨未尽,意已绝,这封信终究未曾送出。
晏几道词云“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何等贴切!后来我确曾踏遍江南青石板路,
访遍各处园林,只为寻找一株与记忆中相似的海棠,却终不可得。方才明白,我所寻觅的,何止是一树花?
窗台与梦境:相见之难
“你要望向窗台,才能发现一树摇曳的海棠”。窗台之隔,竟似天渊。我们总是隔着什么,或是实际的距离,或是心中的藩篱。
她离去后,我仍保持旧习,每日向窗外望去。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那海棠依旧如期绽放,
只是窗边再无那个熟悉的身影。有时恍惚间,似乎仍见她坐在那里,低头作画,偶尔抬眼,眸光流转。
待定神看去,却只有空荡荡的位置和摇曳的花枝。
“你要安然入眠,才有机会梦到最想见的人”。为此,我竟养成早睡的习惯,只为在梦中有缘一见。
然而梦中之她,总是模糊不清,或背我而立,或匆匆走过,从不曾驻足交谈。醒来时,枕畔常湿,不知是梦中流泪,还是夜露浸染。
李商隐《无题》中“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之句,恰似为我而写。梦中的别离更添惆怅,欲写相思却墨淡纸薄,如何能传达深心之情?
踏步明朝:拥抱未来的勇气
“你要踏步明朝,才能够拥抱未来”。此言不虚,然实践何其难也!
她走后三年,我仍困守旧地,每日对着窗外海棠发呆。友人劝我外出游学,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我知他们好意,却总迈不出那一步,仿佛离开此地,便切断了与她的最后一丝联系。
直至那年深秋,海棠果已红透,我收到南方来信。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她已许配人家,
将于来年春天成婚。信末写道:“犹记故居海棠,不知今日可好?”
我持信立于窗前,见秋雨淅沥,打落满地海棠果,红如血泪。忽然明白,我所以为的深情,
不过是一场自编自演的戏码,她早已向前行去,唯我仍困在原地。
次日我便收拾行装,辞别故乡。临行前,最后看一眼那株海棠,轻声道:“你我皆该放下了。”
临行之际,忽忆起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爱情何尝不是如此?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我,竟连第一重境界都未能超脱。
未言之情:一生不敢说出口的爱
“爱你是我这一生都不敢说出口的情话”。这秘密藏于心深处,竟似那未绽放的花苞,永无见天日之时。
游学期间,我见识了无数名花异草,却总觉得不及记忆中那株海棠。在金陵,友人指着一株西府海棠道:
“此乃海棠中极品,花繁叶茂,胜寻常海棠多矣。”我微笑不语,心道:纵是国色天香,又怎及得上心中那株寻常海棠?
那年收到家书,道是她曾回旧居探亲,问起我的近况。家人告以我外出游学,她笑言:“他终是走出去看了世界。
”这句话竟让我泪流满面——原来她深知我困守旧地的缘由。
我曾无数次想象,若当初勇敢一点,直接表露心迹,结局是否会不同?或许不会,或许会。但这“或许”二字,最是磨人。
纳兰性德词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若一切停留在初识时的美好,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至少记忆中的她永远那么美好,不曾被现实磨蚀光彩。
墨尽心语:爱的哲学思考
历经数载游历,我终于明白:爱之一字,非必拥有才是圆满。
世间情爱,有多种形态。有如烈火烹油,炽热浓烈;有如细水长流,平淡持久;亦有如我这般,未曾开始便已结束,却仍在心底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庄子》有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或许我与她,便是那相忘于江湖的缘分。不必相互牵绊,
只在记忆深处保留一份美好,未尝不是爱的另一种形式。
这些年,我写下无数文字,有的发表成名,有的藏之箧笥。
但最真心的话语,却始终未曾落笔成文。仿佛一旦写成,就亵渎了那份纯净的情感。
如今我已不再年轻,鬓间渐染霜华。偶尔还会想起那个窗边的身影,
和那株摇曳的海棠。但心中已无疼痛,只余淡淡温情,如同冬日暖阳,不炙热却舒适。
终得释然:海棠依旧笑春风
去年春日,我重返故乡。老宅依旧,海棠依然,只是物是人非,事事皆休。
我立于窗前,恍如隔世。忽然小童递来一封信,说是南方来的。拆开一看,
竟是她的笔迹。信中言及这些年的生活,相夫教子,平淡如水。末了问道:“君可曾怨我当年不辞而别?”
我提笔回信:“从未有怨,唯有感激。因君之故,我识得爱情之美;因君之别,我得见天地之广。”此番竟文思泉涌,墨不尽意。
信送出后,我心忽地轻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原来放下不是遗忘,而是接纳;不是否认,而是释然。
走出书房,见海棠花开正盛,微风过处,落英缤纷。我伸手接住一片花瓣,轻声道:“谢谢你,赠我空欢喜。”
白居易诗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爱情或许如野草,烧之不尽,但经过时间的淬炼,终会化作滋养心灵的养料,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人。
墨尽爱长存
如今我常坐窗前,看庭前花开花落。有时执笔欲书,却不再为耗尽笔墨而焦虑。
因为我知道,有些情感,不必言说也能长存;有些爱意,不必拥有也能完整。
“倘若我执意耗尽笔墨,你是否会有那么一刻的心疼?
”这问题的答案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曾经那么纯粹地喜欢过一个人,那么真诚地等待过一份可能。
海棠年年绽放,不为谁开,不为谁落。正如那份爱,存在过,美好过,便已足够。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爱之一字,不必说出口,也能温暖岁月;不必有结果,也能惊艳时光。
这才是爱的最高境界:无求、无怨、无憾、亦无终。爱至此境,
已不再是私己的占有,而化作天地间的一缕清风,吹拂过生命的每一个角落,不留痕迹却无处不在。
无求之爱:化作春泥更护花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又是十年光景。
我已定居乡间,建一小筑,名之“忘言堂”。堂前植海棠数株,春来花开如云,秋至果红似火。
友人问及堂名由来,我只笑而不答。唯有自知,
这“忘言”二字,取自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句。
有些情意,本就无需言说;有些领悟,本就难以言传。
这些年,偶尔还能收到她的来信。信中多是家常琐事:
子女成长,家事变迁,偶尔提及南方海棠,总道不如北地之盛。我回信时,也只说些读书心得,游历见闻,从不提及往事。
这般书信往来,淡如清水,却余味回甘。我们皆默契地避谈当年,
仿佛那一段朦胧情愫从未存在。但我知道,正是那段未果之情,塑造了今日之我。
龚自珍诗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爱亦如此,
未必都要结出果实。有时凋零本身,就是一种成全;放手之际,反得永恒。
无怨之心:此情可待成追忆
甲辰年春,我得讯她将北上省亲,途经故地。心中竟无波澜,只吩咐童子洒扫庭除,备好新茶。
那日午后,我正于堂前修剪海棠枝叶,忽闻门外车马声。
转身望去,见一妇人款步而来,虽年华已逝,眉目间仍可见当年风韵。
我们相视一笑,竟如昨日才别般自然。
“别来无恙?”她问道,声音依然清澈。 “劳挂念,一切安好。”我答曰,引她入堂看茶。
堂中悬挂我新作《海棠春晓图》,她驻足观看良久,轻声道:
“画中海棠,倒比真花更有神韵。” “真花易谢,画中花长存。”我应道。 她转身看我,目光澄明:“有些花,谢了反而更美。”
我们谈起这些年的经历,她相夫教子,我著书立说,各自人生轨迹已然分明。临别时,她忽然道:
“当年那卷画,你可还留着?” 我微微一怔,颔首称是。 “那便好。”她笑意浅浅,“留个念想,总是好的。”
送她离去后,我独坐堂前,看夕阳西下,海棠花影渐长。心中竟无半分惆怅,反觉释然。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之叹,于此化作“送君归去去,心随白云轻”之悟。无怨之心,方得自在;无执之爱,乃见真淳。
无憾之悟:人生自是情痴处
夜来无眠,我取出那卷珍藏多年的海棠图。画纸已泛黄,
墨色却依然清晰。展开观看,忽见画轴内侧有一行小字,当年竟未察觉:“愿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
我怔在原地,良久方笑出声来。原来当年她已暗示如此明白,只怪我太过怯懦,未能领会其中深意。
然而奇怪的是,得知真相后,我并无遗憾之感。反而庆幸当年未曾说破,让这份情愫保持了最初的纯净与美好。
人生自有情痴,此情无关风月。真正的爱,未必需要结果;
最美的花,未必都会结果。有时保留一份未完成的可能,反而让爱有了永恒的想象空间。
欧阳修《玉楼春》中“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道尽了多少痴儿怨女的心事。而今日我方悟得:
情痴不必成恨,风月本是清欢。爱与美,存在过即是永恒。
无终之思:此爱绵绵无绝期
今春海棠花开尤盛,我常邀三五知己,于花下品茗论诗。众人皆道我晚年心境开阔,不复少年时的忧郁之气。
唯有我自知,这份开阔非因遗忘,而是因为懂得:有些爱,不必拥有也能长存心间;有些人,不必相见也能相伴终生。
那日收到她最后一封信,言及因路途遥远,日后难再北上。信末附小诗一首:
“北地海棠发几枝,南国相思知不知。 愿君莫惜金缕衣,愿君惜取少年时。”
我持信立于海棠树下,任花瓣落满衣襟。忽然明白,这数十年的情愫,早已超越了男女之爱,升华为一种对生命本身的珍视与热爱。
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期盼,至此化作“不必共剪西窗烛,心照巴山夜雨时”的默契。
真正的相爱,未必需要相守;深刻的理解,反而需要距离。
墨尽之悟:笔已停而意无穷
今岁深秋,我自觉体力日衰,知大去之期不远。于是闭门谢客,将平生所作诗文整理成集,题曰《海棠未央》。
集末附一短跋:“余一生为情所困,亦为情所悟。少年时执于求不得,中年时苦于放不下,
晚年方知:爱之至境,在无求、无怨、无憾、无终。海棠年年发,此爱绵绵绝。”
搁笔之际,忽见窗外海棠果红透枝头,在秋阳下熠熠生辉。想起数十年前那个春天,她坐在窗边作画,
我躲在书房写诗。那时只觉得前路漫长,来日方长,殊不知刹那已是永恒。
王维《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
我今日方得真切体会。墨有尽而意无穷,笔已停而爱未止。这份未曾说出口的情话,反而成了最动人的诗篇。
永恒之爱:化作千风绕海棠
冬至前日,我唤来弟子,嘱咐后事:“我去后,勿需厚葬,只将骨灰撒于海棠树下。《海棠未央》集可刊印流传,
让世人知:世间有一种爱,不必言说也能长存。”
弟子泣不成声,问我可还有未了之心愿。 我笑道:“心愿皆了,无牵无挂。只愿来生化作春风,吹拂海棠花开。”
是夜,我梦回少年时,见她在海棠树下作画。我走上前去,
这一次,终于说出了那句珍藏一生的话:“你的画真美。” 她抬头微笑,目光清澈如初:“我知道你会来。”
梦醒时分,晨光熹微。我安然闭目,心中澄明如镜。
白朴《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至此化为“朝阳初上,安心人归宇宙”的宁静。
爱之永恒,不在时间长短,而在境界高低;不在是否拥有,而在是否纯粹。
海棠依旧笑春风
今人路过忘言堂,但见海棠依旧年年绽放,春来花满枝头,
秋至果红似火。堂中《海棠未央集》广为流传,书中字字珠玑,页页生辉,尤以末句最为人称道:
“墨有尽而意无穷,笔已停而爱未止。 此爱绵绵无绝期,化作千风绕海棠。”
有时夜深人静,过路人仿佛能听到堂前海棠树下,有细语轻声: “倘若我执意耗尽笔墨,你是否会有那么一刻的心疼?”
“心疼的不是墨尽,而是你不知:我早已在心中,回应你千千万万遍。”
然而仔细听去,唯有风吹海棠叶动,飒飒作响如天籁之音。不知是真实还是幻听,恰如那未曾开始便已结束的爱情,朦胧却又美好,短暂却又永恒。
秦观《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豁达,
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至此都化作“无需朝暮相守,不必眉头心头,自在天地长久”的大彻大悟。
爱之至境,果然无求、无怨、无憾、亦无终。 海棠依旧笑春风,此爱绵绵无绝期。
点赞 在读 关注 不错过 。
来源:時代亿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