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驾驶,绝非简单的“机器替人开车”,而是一场由“感知—决策—控制”三大环节无缝衔接的系统性革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高精定位等多源传感器,像人类五官般 360° 无死角地“看”清百米开外的锥桶、突然蹿出的行人,甚至路面薄冰;云端与车端大模型协同运算
智能驾驶,绝非简单的“机器替人开车”,而是一场由“感知—决策—控制”三大环节无缝衔接的系统性革命: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高精定位等多源传感器,像人类五官般 360° 无死角地“看”清百米开外的锥桶、突然蹿出的行人,甚至路面薄冰;云端与车端大模型协同运算,每秒进行千万次概率推演,“脑”中实时生成一条兼顾安全、效率、能耗与乘坐舒适的最优轨迹;线控转向、制动、油门则以毫米级精度执行指令,让车辆像职业老司机般顺滑变道、稳刹缓启。由此,人为因素导致的 94% 交通事故有望被大幅削减,堵车焦虑、泊车烦恼、长途疲惫也将被系统默默消化,出行体验从“手握方向盘”升级为“坐在移动生活舱”。
正因为其横跨汽车、芯片、软件、通信、人工智能五大产业集群,智能驾驶被视为“轮子上的数字经济”。眼下,无人集卡已在港口 24 小时连轴转运集装箱,将传统物流效率提升 40%;Robotaxi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核心城区开启全无人驾驶收费运营,高峰期单车日订单量逼近网约车平均水平;智能网联公交车在苏州、重庆等城市跑出“绿波”时速,精准到站误差小于 30 秒,老人刷卡的瞬间,车门踏板自动降低,轮椅坡板同步伸出——这些场景已从“试点”走向“常态”。
9 月 17 日,《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意见,首次把“人机共驾”阶段的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OTA 升级安全等全链条纳入强制红线。这意味着 L2+ 组合驾驶辅助必须在 150 米外识别静止异形障碍物、在 120 km/h 内实现 0 误触发紧急制动,系统失效时须 500 ms 内发出接管请求并保留 30 s 冗余缓冲……标准落地后,行业“野蛮生长”时代正式结束,拥有全栈自研能力与完善安全体系的企业将迎来二次扩张。
一、车载镜头
1. 联创电子
细分领域:车载光学镜头及模组的研发与制造,覆盖从200万像素到800万像素的全系列产品,构建从光学设计、模具开发到模组集成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亮点:作为Mobileye、英伟达核心合作伙伴,11款车载镜头通过EyeQ系列平台认证,800万像素ADAS镜头模组率先量产并配套蔚来ET7等高端车型。
2. 宇瞳光学
细分领域:车载镜头的规模化生产与研发,聚焦车规级光学镜片及模组的批量交付,具备从玻塑混合材料研发到精密加工的全流程能力。
亮点:全球安防镜头市占率超40%的龙头企业,通过CNAS国家级实验室认证,车规级镜头良率突破95%。自主研发的玻塑混合技术降低30%成本,产品覆盖200万至800万像素规格。
3. 力鼎光电
细分领域:车载ADAS镜头的设计与制造,专注于高分辨率、低畸变光学解决方案,产品涵盖前视、环视、舱内监控等多场景。
亮点:自主开发12MP超高分辨率镜头,支持自动车牌识别、盲区监测等智能驾驶功能,动态范围达120dB,光学失真控制在8%以内。
4. 蓝特光学
细分领域:车载镜头核心光学元件的研发与生产,聚焦玻璃非球面透镜、棱镜等精密部件,提供从材料加工到镀膜封装的一站式服务。
亮点:自主研发的纳米镀膜技术使镜头透光率提升至99.8%,耐候性指标优于行业标准30%,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成像性能。在激光雷达与摄像头融合趋势下,其高精度光学元件将成为多传感器系统的关键支撑。
二、毫米波雷达
1. 道通科技
细分领域: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研发与制造,覆盖24GHz、77GHz频段,提供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栈解决方案。
亮点:自主开发的AUR100短距毫米波雷达支持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可替代12颗超声波雷达+4颗角雷达,适用于自动泊车、自主代客泊车等场景。
2. 华域汽车
细分领域:车载毫米波雷达的规模化生产与技术创新,聚焦4D成像雷达研发,构建从芯片级联到算法优化的完整技术链条。
亮点:与Uhnder合作开发基于PMCW相位调制技术的4D毫米波雷达,抗干扰能力提升50%,可同时检测300米内的动态目标与静态障碍物。
3. 德赛西威
细分领域: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研发与集成,覆盖前向、角向等多类型产品,具备从雷达硬件到域控制器的协同开发能力。
亮点:国内车载雷达Tier 1厂商中量产规模第二,77GHz角雷达市占率仅次于森思泰克,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集成趋势下,其“雷达+芯片+算法”的一站式方案具备显著竞争优势。
4. 亚太股份
细分领域:车载毫米波雷达的研发与应用,聚焦主动安全系统的集成开发,提供从雷达感知到制动控制的全闭环解决方案。
亮点:获得“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防追尾系统”发明专利,通过融合雷达与视觉数据实现紧急转向避撞,可降低30%追尾事故风险。在智能驾驶安全法规趋严背景下,其主动安全雷达方案将成为强制标配的核心受益标的。
5. 神通科技
细分领域:毫米波雷达核心光学元件的研发与生产,聚焦雷达透镜、反射镜等精密部件,提供从材料成型到镀膜封装的全流程服务。
亮点:自主开发的毫米波雷达透镜通过多家车企验证,每颗雷达需配套一片其透镜产品,在智能驾驶传感器小型化趋势下,其高精度光学部件技术将支撑4D雷达性能升级。
三、通信OBU
通信OBU领域
1. 万集科技
细分领域: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ETC设备、V2X通信单元(OBU)及智能网联汽车核心产品研发与生产,构建“车-路-云”一体化智能交通网络。
亮点: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在固态电池相关的汽车轻量化趋势中,其激光雷达与智能车载终端通过铝合金材料优化,助力整车减重10%以上。
2. 金溢科技
细分领域:车路协同核心设备供应商,聚焦ETC设备、V2X通信单元及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智能高速、城市交通等场景。
亮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构建iACT网联交通智能体与CCTE网联交能复合体,实现车路信息实时交互与能源协同管理。其ETC设备累计出货量超8000万套,市占率长期居首。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其路侧单元(RSU)与车载终端(OBU)组合方案,支持L4级自动驾驶场景下的毫秒级低时延通信。
3. 华铭智能
细分领域:ETC全产业链服务商,通过子公司聚利科技提供OBU、RSU等核心设备,覆盖前装市场与后装市场。
亮点:其ETC产品通过交通部检测认证,具备抑制邻道干扰、零唤醒等技术优势,累计服务超2000万车主。在固态电池相关的轻量化趋势中,其OBU模块采用镁铝合金外壳,重量较传统产品降低40%。
4. 恒宝股份
细分领域:智能卡与通信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涵盖ETC用户卡、超级SIM卡及车联网安全模块,服务车联网身份认证与数据交互。
亮点:其超级SIM卡集成安全芯片与大容量存储,可同时支持ETC支付、车载Wi-Fi热点及车辆数据加密传输,已应用于蔚来、小鹏等车企的高端车型。
5. 东信和平
细分领域:车联网安全模块供应商,为车企提供数字身份识别、车规级SE安全芯片及ETC等产品,构建车联网安全防护体系。
6. 楚天龙、澄天伟业
细分领域:智能卡与通信设备制造商,业务涵盖车联网安全芯片、OBU智能卡及通信模组,聚焦车规级安全认证与数据交互。
亮点:楚天龙的ETC智能卡采用生物识别技术,澄天伟业的OBU通信模组集成5G+北斗定位功能,定位精度达亚米级,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导航场景。
四、通信T-BOX领域
1. 兴民智通
细分领域:车联网硬件与数据服务提供商,通过子公司英泰斯特提供T-BOX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市场。
亮点:新能源汽车T-BOX市占率近40%,支持远程控车、电池监控及OTA升级。与百度联合开发的双5G T-BOX集成高精度定位与边缘计算功能,可实时处理L2+级自动驾驶数据,延迟低于50毫秒。
2. 东软集团
细分领域:智能座舱与车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T-BOX产品支持远程控制、车辆数据采集及V2X通信,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深度协同。
亮点: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市占率全国第一,其T-BOX产品集成4G/5G模组与高精度定位模块,支持车辆与云端的实时数据交互。
3. 经纬恒润
细分领域:汽车电子系统供应商,自主研发国产化4G远程通讯模块T-BOX,支持高精度定位与车辆状态监控。
亮点:关键元器件(4G模组、MCU)实现国产化,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30%,支持车辆数据采集、故障诊断及远程控制。
4. 高新兴
细分领域:车联网与智能交通服务商,T-BOX产品支持C-V2X通信与车路协同,助力智能网联汽车落地。
亮点:其5G T-BOX集成C-V2X通信单元,可实现车-路-云实时交互。
五、智能座舱领域
1. 德赛西威
细分领域: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系统龙头企业,产品涵盖座舱域控制器、AR-HUD及全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亮点:第五代智能座舱平台G10PH采用高通8295芯片,支持多屏联动与AI语音交互,2024年智能驾驶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5%,新订单金额超百亿元。
2. 宸展光电
细分领域:车载显示系统供应商,产品涵盖中控屏、仪表屏及娱乐屏,构建“中国+泰国”双工厂布局。
亮点:与鸿通科技合资拓展智能座舱业务,2024年车载显示屏营收6.65亿元,同比增长92.5%。
3. 索菱股份
细分领域:舱驾融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推出全栈自研的跨域融合技术,支持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协同。
亮点:基于地平线征程?6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SoDrive3.0-J6M,支持高速NOA与城市道路自动驾驶,散热方案灵活适配不同场景。
4. 华安鑫创
细分领域:车载显示系统集成商,提供定制化中控屏、HUD及智能表面交互方案,服务新能源汽车市场。
亮点:其曲面OLED中控屏曲率达30R,分辨率4K,已应用于蔚来ET7等车型。与京东方合作开发的透明A柱显示系统,可消除驾驶盲区,提升行车安全性。
5. 路畅科技
细分领域: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服务商,与百度Apollo深度合作,提供智能车机系统及L2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6. 光庭信息
细分领域:智能座舱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车载操作系统、导航引擎及智能交互算法研发。
亮点:自主研发的车载操作系统NeuSAR获ASIL-D功能安全认证,支持多任务实时处理。其智能座舱软件可实现语音、手势、视觉多模态交互,交互响应速度低于0.8秒。
六、自动泊车领域
1. 经纬恒润
细分领域: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及自动泊车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产品覆盖行泊一体域控制器、AVP自主代客泊车系统及泊车性能测试设备,构建“感知-决策-执行”全栈技术体系。
亮点:2023年量产的第二代行泊一体域控制器ADCU II支持L2+级自动驾驶功能,集成16TOPS算力芯片与全栈自研算法,可实现NOA导航辅助驾驶、APA自动泊车、RPA遥控泊车等20+功能。
2. 华阳集团
细分领域:智能座舱与自动泊车系统集成商,产品涵盖360环视系统、APA自动泊车控制器及基于华为海思芯片的智能泊车方案,服务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市场。
亮点:与华为联合开发基于LCOS技术的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将泊车路径投影至前挡风玻璃,提升驾驶员视觉引导效率。
七、线控系统领域
1. 浙江世宝
细分领域:线控转向系统(SBW)核心供应商,产品涵盖机械解耦式线控转向器、冗余ECU及车规级扭矩传感器,适配L3及以上自动驾驶场景。
亮点:线控转向系统采用双电机、双控制器、双传感器的三重冗余设计,通过ISO 26262 ASIL-D功能安全认证,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超10万小时,支持自动驾驶模式下的紧急接管。
2. 均普智能
细分领域:线控制动与转向系统智能装备制造商,提供磁悬浮传输产线、智能装配检测设备及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助力车企实现线控系统规模化量产。
亮点:采用磁悬浮传输技术实现零部件无接触高精度定位,产线节拍提升至1200件/小时;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WCBS)安装空间减少30%,重量降低25%,支持L4级自动驾驶冗余制动需求。
3. 瑞玛精密
细分领域:空气悬架系统总成及线控制动核心部件供应商,产品涵盖电控空气弹簧、ECAS(电子控制空气悬架)控制器及轻量化金属结构件,服务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
亮点:自主研发的多腔空气弹簧总成获国内车企定点,生命周期订单金额达12.6亿元,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囊皮,寿命较传统橡胶提升50%,支持车身高度±50mm动态调节,配套线控制动系统用精密金属结构件,采用镁铝合金材料实现部件减重40%,同时提升抗腐蚀性能,适配800V高压平台制动系统。
4. 宁波高发
细分领域:线控换挡系统(EPS)与电子油门踏板供应商,产品涵盖电子换挡器、电子驻车控制器及车规级传感器,服务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市场。
亮点:开发的线控换挡域控制器集成自动驾驶接口,可接收V2X信号自动切换驾驶模式(如进入停车场自动切换至P挡),2024年线控换挡系统通过特斯拉严苛验证,成为其上海超级工厂核心供应商。
5. 拓普集团
细分领域:线控制动系统(IBS)与空气悬架系统龙头企业,产品涵盖智能刹车系统、电控空气弹簧及底盘域控制器,构建“线控底盘+智能悬架”一体化解决方案。
亮点:IBS-PRO智能刹车系统采用One-Box集成方案,建压速度达150Bar/s(150ms内达100Bar),支持能量回收与机械备份制动,重量仅5.8kg,制动能量回收率提升20%。
6. 科博达
细分领域:底盘电子与智能执行器供应商,产品涵盖电控悬架控制器、进气格栅控制系统及车规级DC/DC转换器,服务高端汽车与自动驾驶场景。
亮点:开发的底盘域控制器集成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及空气悬架控制功能,采用Autosar AP架构支持跨域协同,助力车企实现中央计算平台架构升级。
来源:哲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