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种是少年衬衫上淡淡的皂角香。隔着图书馆的书架,阳光将他解题时专注的侧脸勾勒成金色。那一刻的心跳是具体的,像夏日冰镇的橘子汽水,「噗嗤」一声涌出无数细密的、甜丝丝的泡泡。这是教科书里定义的「喜欢」。
林的记忆里,有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同样真切的心动。
一种是少年衬衫上淡淡的皂角香。隔着图书馆的书架,阳光将他解题时专注的侧脸勾勒成金色。那一刻的心跳是具体的,像夏日冰镇的橘子汽水,「噗嗤」一声涌出无数细密的、甜丝丝的泡泡。这是教科书里定义的「喜欢」。
另一种,是在一个下雨的午后,她和室友窝在懒人沙发里,共用一副耳机。室友 偏过头,眉飞色舞地讲一件糗事 。林看着她近在咫尺的、亮晶晶的眼睛,心跳漏了一拍。那一瞬间,心底涌起的不止是全然的安心,还有一种混着紧张的、让人想再靠近一点的贪恋。
她感到困惑。
这两种感觉如此不同,却又同样真切。她忍不住问自己:是不是其中一种是假的?我……是不是必须做出选择?
你有过类似的摇摆与困惑吗?
「测测你的性取向」
01爱不必是一条「单行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被告知,爱是一条单行道,要么向左,要么向右。但情感的真相,远比这复杂和美妙。
上个世纪的性学研究者阿尔弗雷德·金赛(Alfred Kinsey)曾用一个简单的量表,推翻了这种刻板的二元论。他告诉世界,人类的情感与欲望更像一道光谱。从 0 到 6 ,从「只被异性吸引」到「只被同性吸引」,中间存在着无数种细腻的、难以被简单定义的可能性。
这种情感的流动性,并非只是理论。近几十年的心理学研究为它提供了许多迷人的注脚,尤其是在女性群体中。
心理学家梅雷迪思·奇弗斯(Meredith Chivers)在200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的生理唤醒模式,远比她们自我认知的性取向要「开放」得多 [1]。后续的大量研究也反复验证了这一点。例如,在2016年的一项研究中,当面对不同类型的性刺激时,高达82%的女性参与者,身体都对两性内容产生了客观的生理反应——即便其中许多人一直以来都自我认同为「绝对异性恋」[2]。
《 下辈子我再好好过 》
甚至我们熟悉的 Pornhub 年度数据也显示,「女同性恋」(Lesbian)这个类别,常年位居其最受全球女性用户欢迎的搜索词前列 [3]。
这并不能证明任何人都能贴上「双性恋」的标签,而是揭示了一个可能:许多女性与生俱来的情欲底层设置,本身就具备更广阔的接纳度。
我们所以为的「钢铁直女」,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普遍。只是长久以来,我们缺少一套恰当的语言去描述那些在「友情」之上,又或许与传统「爱情」不同的复杂情感。
02承认自己的「流动性」为何如此之难?
既然这种丰富性如此普遍,为何承认它,有时会如此艰难?
双性恋者常常要面对来自多方的误解与压力,即双性恋恐惧(Biphobia)。一方面,在异性恋占绝对主导的叙事里,ta 们可能会被贴上「只是好奇」「玩玩而已」的标签,其情感真实性被轻视。而在一些LGBTQ+社群内部,ta 们也可能遭遇误解,被认为是「最终还是要结婚」,甚至被质疑为「骗子」。
这种身份不被看见、不被承认的处境,会带来长期的精神内耗,也就是少数群体压力(Minority Stress),导致更高的焦虑和抑郁风险。
这种困境,在男双性恋者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 性教育 》
在主流文化中,女性之间的亲密关系(即使含有浪漫成分)更容易被「友情」的外衣所接纳,而社会对男性的取向凝视则要严苛得多。一个男人对另一个男人表达出超越兄弟情谊的喜爱,会立刻触动社会关于「男性气质」的警报。这种文化背景,导致男性双性恋者常常被简单粗暴地归为「深柜同性恋」,他们的双性恋身份本身被直接抹除。
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一个喜欢男性的男人,只是在「觉醒」为同性恋的路上,他与女性的关系不过是「伪装」或「过渡」。因此,对许多男性而言,承认自己对同性的情感连接,需要跨越比女性高得多的心理和社会障碍。
03你不是被「掰弯」,你只是在成为自己
看到这里,你也许更想问:「那我到底算不算双性恋?」
或许,我们可以先放下这个略带审判意味的问题,而是先问问自己:「我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
《 绝望的写手 》
在开启这场自我探索之前,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会很有帮助。
▥ 性吸引(Sexual Attraction):更多是身体的语言,一种本能的、渴望与对方发生身体亲密接触的欲望。
▥ 浪漫吸引(Romantic Attraction):更多是灵魂的共振,一种渴望与对方建立深度情感联结,渴望被看见、被理解、想要分享生活、共度时光的强烈意愿。
对许多人来说,这两种吸引是捆绑的,但它们完全可以分离。文章开头林对闺蜜那种温暖、全然信赖的感觉,就是一种强烈的浪漫吸引......但是否又仅仅止于此呢?
为了帮助你提升关于性取向的认知、获得更多关于性取向以及性少数群体的知识、提升自身性取向认同感,我们开发了本测试。同时,我们也会根据你的情况,为你提供专属的成长指南,陪你一起应对自我完善中的困难与挑战。
「测测你的性取向」
研究证明,当人们了解到情感与吸引力的多维度光谱后,会有更多人意识到自己或许并非100%的「绝对异性恋」 [4]。这不是说这些知识「掰弯」了 ta 们,而是让 ta 们找到一套全新的语言和框架,去理解那些早已存在、却一直被忽略或误读的内在体验。
不必再追问哪一种心动才是「真的」。愿你能坦然拥抱自己所有的感受,自由而完整。
作者 Keyi
参考文献
[1] Chivers, M. L., Rieger, G., Latty, E., & Bailey, J. M. (2004). A sex difference in the specificity of sexual arous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15(11), 736–744. https://doi.org/10.1111/j.0956-7976.2004.00750.x
[2] Rieger, G., Savin-Williams, R. C., Chivers, M. L., & Bailey, J. M. (2016). Sexual arousal and masculinity-femininity of wome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1(2), 265–283. https://doi.org/10.1037/pspp0000077
[3] https://mashable.com/article/pornhub-women-searches-2019
[4] Morandini, J.S., Dacosta, L. & Dar-Nimrod, I. Exposure to continuous or fluid theories of sexual orientation leads some heterosexuals to embrace less-exclusive heterosexual orientations. Sci Rep 11, 16546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1-94479-9
测一测你的性取向
来源:简单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