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退赛威胁?欧歌赛突变“政治风暴眼”,保以色列还是保欧洲?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19:39 1

摘要:9月17日,荷兰国家广播公司Avrotros丢下一颗重磅炸弹,说要是以色列还打算参加明年的欧洲歌唱大赛,他们就直接退出。这句话一出,欧洲文化圈一下子炸开了锅,各国媒体和网友的关注点也一下子从音乐,转移到了加沙战争和人道危机。

9月17日,荷兰国家广播公司Avrotros丢下一颗重磅炸弹,说要是以色列还打算参加明年的欧洲歌唱大赛,他们就直接退出。这句话一出,欧洲文化圈一下子炸开了锅,各国媒体和网友的关注点也一下子从音乐,转移到了加沙战争和人道危机。

但其实这事早有苗头,2025年的欧洲歌唱大赛在瑞士举行时,以色列选手一举拿下了公众投票第二名,但不少观众觉得这结果有问题。西班牙和爱尔兰的广播公司第一个站出来质疑,说投票过程要查清楚,并且没人能接受在加沙每天死人和爆炸的情况下,还让以色列若无其事地唱歌比赛。

这下议论声一波接一波,不光赛场被点燃,社交网络上也是非议不断。很多欧洲人都在问,这种情况下,文化活动还能装得下去吗?

之后事态发展得很快,不仅仅是荷兰,西班牙的文化部长直接表示,不能让以色列这样参赛。爱尔兰国家广播公司也很快跟进,说要是加沙危机没完没了,他们不能继续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接着斯洛文尼亚和冰岛的媒体也纷纷传出可能抵制的消息,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对歌唱大赛的选择表示不满。过去,大赛各国评委和粉丝讨论的都是选手唱功,可现在变成了对是非的争论。原本庆祝艺术没有国界的歌唱大赛,现在谁来不来都成了重大新闻。

但其实这场抵制和抗议,比想象的要复杂。对于以色列来说,欧洲歌唱大赛不仅是音乐比赛,更像是他们在大众舞台上的一次“形象修补”,如果被踢出去,各方面都会很难堪。可是欧洲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广播公司和草根艺术圈都支持用文化作为表达立场的方式。

他们觉得,音乐不该为战争背书,也不能让那些正在受苦的人再被忽视下去。这种做法在几年前对俄罗斯进行过一次,当时因为乌克兰战争,俄罗斯直接被排除在外。结果这次遇到以色列,欧美社会的反应却出现了分歧,引发了“双标”的争议。

所以现在赛事组委会成了众矢之的,每场会议都避不开这个问题,几十年庆典的理想一下子被现实打了折扣。维也纳原本是这次70周年纪念的主办地,现在也被推到风口浪尖。

很多工作人员和艺术家不停地开会、讨论,有些被迫放下原来的工作内容,把注意力转向怎么给公众一个交代。是不是还要邀请以色列?如果更多国家退出,这项赛事会不会直接瘫痪?这些成了现在最棘手的问题。

而随着抵制声浪越滚越大,世界各地的抗议活动也没有停。伦敦、巴黎、柏林等地的音乐人和观众自发走上街头,把话筒换成标语牌,要求主办方表态。

网络上,关于加沙的影像和相关讨论不断更新,形成了无形的舆论压力。原本期待看一场大赛的普通观众,开始在乎比赛背后的新闻,大家讨论最多的已经不是唱什么歌,而是社会良知能不能被忽略。

走到这一步,欧洲歌唱大赛已经脱离了娱乐本身,彻底陷入了一场全球范围的政治讨论。荷兰广播公司的坚决表态彻底改变了生态,许多国家开始重新思考艺术和现实的关系。

抗议的浪潮一起,赛事主办方不得不考虑要不要给规则加上新的“强制条款”,比如人道审查和对参赛国的基本要求。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和粉丝都在等着看:这个一直鼓吹团结和多元的老牌舞台,到底要怎么处理争议,怎么回应世界。

现在,这场抵制还在蔓延,而欧洲歌唱大赛能不能守住它的初心,还是会被各国的现实拉扯得七零八落,成了每个关注这场风波的人的共同疑问。音乐曾经是联结的桥梁,但在这些争议眼前,它也成了选择的一道分水岭。

来源:修竹书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