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美国政界风云震荡,31岁的查理・柯克遇刺事件,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整个西方保守阵营,同时也将美国左右翼对立的残酷现实,清晰地展现在全球公众面前。
近期,美国政界风云震荡,31岁的查理・柯克遇刺事件,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整个西方保守阵营,同时也将美国左右翼对立的残酷现实,清晰地展现在全球公众面前。
当地时间9月10日,查理・柯克于犹他谷大学举办“美国复兴之旅”活动,在该校发表演讲时,突然遭受枪击。现场目击者称,事发时,柯克正与学生互动交流,此时,一颗子弹从约182米外的建筑楼顶呼啸而来。
军事专家推测,枪手原本大概率瞄准柯克眉心,子弹飞行途中因气流等因素稍向下偏移,精准贯穿其颈动脉,柯克当场气绝身亡,3000名在场观众目睹了这一恐怖场景。
柯克并非无名之辈,他18岁时就一手创立了保守派青年组织“美国转折点”(TPUSA)。历经13年运营,“美国转折点”已枝繁叶茂,在美国众多州设有分支机构,频繁深入校园举办证明我错等主题的面对面交流活动,查理・柯克也常常亲赴现场,与校园内的左派代表展开激烈舌战。
柯克逻辑清晰、能言善辩,尽管其秉持极端保守主义立场,却有着独特的演说魅力,有舆论分析认为,他至少帮特朗普拉来了数百万张选票,甚至有部分中间选民以及原本倾向民主党的群体,都被其风度与口才吸引,进而转变了政治立场。
枪击事件发生后,特朗普难掩悲恸,迅速下令全美降半旗,从9月10日一直持续到14日,这也是美国首次因非公职人员遇袭,进行连续数日的国家级哀悼。
9月13日,柯克举行国葬,副总统哈里斯出席葬礼并为其抬棺,葬礼规格之高,足见柯克在美国保守派阵营中的地位与特朗普对他的重视。
柯克遗孀艾丽卡在葬礼后的公开演讲中表示,定会让“美国转折点”的精神火炬永久燃烧,这番话语传播极广,感动了不少柯克的支持者。
然而,案件背后疑云重重,凶手泰格・罗宾逊出身令人匪夷所思。
罗宾逊父母皆是共和党的注册党员,且他本人是一名获得高额奖学金的优秀大学生。罗宾逊父亲在监控录像里发现儿子涉案身影时,满脸惊惶与困惑。
据其所述,儿子大学之前政治热情淡漠,入学后却逐渐政治化,开始频繁抨击特朗普与柯克,思想从温和转向激进,最终酿成如此惨剧。
罗宾逊家族向来有儿童自小接触枪支的传统,但动用长枪,于超远距离狙杀柯克,仍大大超出其父母预料。
柯克遇刺事件,无疑是美国政治生态的一次强烈地震,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与政治波澜,正不断向外蔓延扩散。
由于柯克长期作为特朗普的亲密盟友与重要造势者,其遇刺让美国保守派内部凝聚力出现新变化。
一方面,共和党阵营因核心成员的悲剧性死亡,生出同仇敌忾之情,党内激进派放言要为柯克复仇,这种复仇情绪正转化为政治斗争的驱动力。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柯克是“伟大且传奇”的人物,无人能及他对美国青年心理的洞悉,特朗普还将矛头指向金融大亨索罗斯,宣称要彻查索罗斯及其家族基金会,因这些机构常被指资助激进左翼团体,特朗普此举旨在向激进派示威,这也引发了金融时报等媒体对“美国右翼酝酿报复”的相关报道。
另一方面,美国民间舆情因柯克之死而暗流涌动。网络之上,有左翼人士对柯克遇刺表达幸灾乐祸,右翼群体迅速展开“狩猎”行动。
在右翼运营的社交账号上,号召网民检举庆祝柯克死亡的人群,一时间,美国各地教师、消防员、基层民选官员等诸多人员,只要发表过对柯克遇刺的负面或快意言论,便纷纷被曝光,紧接着就是调查与停职等惩罚措施。
从宏观层面看,柯克遇刺,只是美国近年政治暴力浪潮里的一朵醒目浪花。今年6月,明尼苏达州一位民主党籍议员遇刺,据信行凶者具有右翼极端倾向。
特朗普本人在2024年大选造势途中,也曾险遭枪击,另有一位州长的住宅被极端分子纵火。政治暴力事件的井喷式出现,表明美国部分群体已对民主协商、制度解决问题等正常渠道失去基本信任,转而诉诸暴力手段,这种思维与行为模式,正侵蚀着美国社会的稳定根基。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相关民意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社会暗杀文化正悄然滋生。
在左翼群体中,高达48.6%的受访者觉得暗杀马斯克具有合理性,55.2%的人甚至认可暗杀特朗普的行为,全体美国民众中,也有38.5%的受访者对刺杀特朗普之举持理解态度。
虽然该民调是否科学严谨有待验证,但它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政治对立已把部分民众情绪推至何等危险边缘。
柯克遇刺事件发生后,美国各界名人也都被卷入舆论漩涡。马斯克在柯克遇刺当日就在社交账号写道“民主党是谋杀党”,这样简单粗暴且缺乏事实依据的论断,加剧了社会情绪对立。
《时代》周刊则以凝重笔触,制作了血色封面,配文“够了”,副标题直指柯克遇刺与美国政治暴力泛滥的关联,试图唤起美国民众对政治仇恨与暴力循环的深刻反思。
如今,柯克遇刺已过去数日,但其激起的千层浪远未平息。这起案件不单单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美国政治极化、社会撕裂、暴力沉疴等诸多问题的集中缩影。
它向世界昭示出,当一个国家政治博弈脱离理性框架,当民众矛盾难以通过合法途径舒缓,政治暗杀等血腥手段就可能成为可怕的“选项”,而如此状况之下,美国所谓民主灯塔的形象,也正在黯淡与蒙尘。
来源:苏医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