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令人揪心的是,其中12名受害者是女性记者,她们在履行职责时,遭受了身体、性、言语等多方面的暴力。
在玻利维亚的街头巷尾,新闻工作者们本应是事实的记录者、真相的传播者。
可如今,他们却深陷危机。
拉巴斯女记者协会(CMP)发布的报告,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人们。
2025年上半年,竟发生45起针对新闻界的攻击事件。
更令人揪心的是,其中12名受害者是女性记者,她们在履行职责时,遭受了身体、性、言语等多方面的暴力。
这不禁让人疑惑,在这个国家,新闻报道究竟触动了谁的“奶酪”,让记者尤其是女性记者面临如此困境?
这些攻击事件绝非偶然,它们深深扎根于玻利维亚当下“政治、社会和经济两极分化”的复杂土壤中。
前总统埃沃·莫拉莱斯被剥夺8月17日大选参选资格。
这一政治事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国内各方势力矛盾激化。
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美元及燃料短缺引发的经济危机,让民众生活压力剧增,社会不满情绪高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试图客观报道,却常常被卷入漩涡中心。
从数据来看,5月和6月案件高发,仅这两个月就记录了20起攻击事件。
地点上,科恰班巴省首府科恰班巴市的邻近城市科尔卡皮鲁瓦成为重灾区。
而在全部45起案件里,甚至有10起是针对国际新闻记者的攻击,可见局势之混乱、对新闻界敌意之广泛。
这种环境下,记者们的每一次外出采访,都可能是一次未知的冒险,不知道何时就会因报道触及某些利益群体或情绪激动的民众,而遭受暴力对待。
在这场新闻业的“风暴”中,女性记者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
26%的案件受害者为女性,尽管数量上少于男性(73%),但她们遭受的暴力形式更为恶劣。
报告指出,针对女性记者的暴力是一种结构性、普遍且存在性别差异的现象,深刻反映了玻利维亚社会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和大男子主义模式。
年轻女记者纳迪娅·A.O.的遭遇令人痛心。
2024年她遭到摄影记者阿尔瓦罗·V.的性虐待,本应寻求法律公正,却反而遭受警察和检察官的“二次伤害”。
孤立无援、满心绝望之下,她陷入抑郁,最终在3月底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一悲剧并非个例,私营电视台Unitel的记者保拉·卡迪马,在报道科恰班巴的垃圾处理冲突时,被一群暴徒猥亵和攻击,承受了性、身体和心理上的多重暴力。
这些事件揭示出,女性记者不仅因记者身份面临风险,更因性别遭受额外的侵害,在公共和机构领域,她们的维权之路艰难险阻,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
拉巴斯女记者协会的报告数据来源严谨,是对新闻报道、社交网络以及记者工会相关谴责声明进行监测和整理得出的。
它清晰地呈现出问题的严重性,可问题的根源究竟该如何深挖?
一方面,政治局势的不稳定使得不同政治派别对新闻报道的立场极为敏感,一旦报道不符合某些群体的期望,记者就可能被视为“敌人”。
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下民众生活困苦,部分人将不满情绪错误地发泄到传递信息的记者身上。
而社会层面长期存在的性别歧视,更是让女性记者在困境中雪上加霜。
总统妇女事务委员会主席帕特里夏·弗洛雷斯认为监测数据和结果“非常令人担忧”。
为此,她介绍了一份以“人权和性别视角”为核心的选举报道协议。
其中整合了国家批准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旨在帮助记者尤其是女性记者了解保护自身权益的法规和工作指导方针。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政府、社会各界还需形成合力,从法律执行、社会教育、文化变革等多方面入手。
比如加强对暴力攻击者的惩处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新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改变社会观念等。
只有这样,才能逐渐为记者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让新闻业回归其应有的客观、公正与自由。
玻利维亚针对记者尤其是女性记者的暴力事件,是该国社会问题的集中缩影。
这不仅关乎新闻从业者的人身安全,更关乎新闻自由这一民主社会的基石,以及性别平等这一现代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
我们不能坐视记者们在恐惧中工作,更不能容忍女性记者因性别而遭受额外苦难。
玻利维亚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制度到文化,从政府到民间,携手消除暴力土壤。
让真相的声音能够自由传播,让每一位记者无论男女,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履行职责,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探秘发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