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客流断崖式下滑!因预制菜争议,罗永浩贾国龙互不相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19:25 1

摘要: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很快作出回应。他公开表示,西贝所有门店均使用自研食材,绝无“预制菜泛滥”一说,指责部分网红带节奏、造谣生事。双方你来我往,言辞激烈。

2025年9月,餐饮品牌西贝在多地出现客流断崖式下滑的现象,多个门店客流下降超过三成。是产品出了什么问题吗?还是舆论导向出了偏差?

2025年,罗永浩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则动态,提及在西贝用餐时发现菜品口感不佳,怀疑大量使用预制菜。这条评论迅速成为热搜关键词之一。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很快作出回应。他公开表示,西贝所有门店均使用自研食材,绝无“预制菜泛滥”一说,指责部分网红带节奏、造谣生事。双方你来我往,言辞激烈。

起初只是一次普通的消费者反馈,伴随更多人围观和转发,这件事逐渐演变成“谁代表人民、谁代表资本”的斗争。有媒体人在评论中提出质问:“罗永浩代表消费者,贾国龙代表谁?”这句话一出,舆论进一步分裂。

这种行为并不少见,每当有公共争议爆发,总有部分声音急于归类、贴标签、分阵营。这次争议中,不少文章标题直接用了“资本家对抗消费者”“企业封杀言论自由”等表述。

当讨论被赋予意识形态色彩,公众容易忽略事件的原点。本应是“企业产品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是否应标明预制菜比例”的理性话题,变成了“谁更正义”的权力比较。

在这场争议中,很多网民、媒体、KOL也卷入其中。有评论指出,现代人越来越倾向以“是否有利”来判断是非,不从“是否正确”的角度出发。这种功利导向的个人主义,在舆论场上迅速蔓延,导致人们在判断时更关注“你站在哪边”,不在乎对错。

这场事件的另一个争议点,是西贝被曝出调取罗永浩的点餐记录与监控视频,回应争议。这一做法再度引发公众不满:企业是否有权查看并公布顾客信息?这一行为是否越界?舆论转向了隐私与权力边界的争议。公众的注意力从“预制菜”转向“隐私权”,偏离了最初讨论的本质。

在当代舆论场中,个人身份和观点的更替非常频繁,不同的人在不同话题中持有不同的立场。在企业家撒钱团建事件中,有评论者前一天宽容,后一天严厉批评,理由取决于代入角色是“股东”还是“吃瓜群众”。这类“价值观漂移”现象,是社会讨论的根本原因。

当舆论只关注影响力、立场、角色时,讨论就很难真正解决问题。

这场事件中,罗永浩的吐槽和贾国龙的回应,都是一种观点表达。媒体参与和粉丝舆论的放大,观点开始被绑定到“代表性”上。

西贝与罗永浩的争议还在继续,问题已不再是“预制菜”本身。

人们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太容易失去判断,为立场发声,忽视了观点是否合理、讨论是否公正。

这场风波中没有绝对的赢家,贾国龙的西贝门店在多地遭遇客流骤降,罗永浩也被质疑动员粉丝攻击是否越界。

来源:内科医生小红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