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2.8亿。
高血压并非简单的“血压高”,更像是一颗“沉默的炸弹”,若不规范治疗,极易引发脑卒中、心梗、肾衰等严重后果。
近日,一则关于“浙江一男子服用氨氯地平后突发脑梗”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医生指出:降压药不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每一粒药背后都有科学机制与风险考量。
这个案例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警钟,牵扯出千千万万高血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氨氯地平:这一类药物到底是什么?
氨氯地平是一种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CCB),属于二氢吡啶类降压药。它的原理是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钙离子通道,使血管舒张,从而降低血压。
就像水管道变宽了,水流压力自然就会下降。氨氯地平缓慢起效,作用持续24小时,非常适合长期维持血压稳定。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国高血压联盟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中,氨氯地平被列为一线降压药物,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了广泛认可。
然而,即便是公认安全的药物,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也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服药不当,埋下隐患
浙江男子突发脑梗,追溯其用药行为发现,他在服药前未监测血压,且用药剂量随意调整。
这种做法在临床中并不少见,许多患者抱有“吃一颗药,血压马上降”的期待,甚至在血压正常时仍按习惯性服药,忽视了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个体差异。
氨氯地平起效较慢,若在血压偏低时服用,可能导致血压骤降,引发脑部供血不足,进而诱发脑梗。
脑梗死的本质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组织坏死,而血压过低恰恰可能加剧这种风险,尤其是在原本有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的患者中。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202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低血压状态下的脑灌注不足是导致老年性脑梗复发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该研究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上,强调了“过度降压”对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降压药不是万能钥匙,需因人而异
降压治疗并非“一刀切”,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每位患者的基础血压、合并疾病、代谢状态、年龄等因素都会影响药物的选择与剂量确定。
例如,一名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若长期使用氨氯地平,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踝部水肿、心率异常等副作用。
若合并慢性肾病,还需特别注意药物的代谢方式,避免加重肾脏负担。
2022年《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指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个体化降压方案比固定剂量治疗更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该研究对1.2万名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追踪,结果显示,规范化治疗组的脑卒中发生率降低了22%。
正确认识“脑梗”的发病机制
脑梗,全称脑梗死,是脑组织局部因为血液供应中断而坏死。常见原因包括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
血压的突然波动,尤其是急剧下降,会导致脑部灌注不足,从而触发血栓形成。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晓林教授强调:高血压患者的血管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已经适应了“高压环境”。
若突然使用强效降压药导致血压短时间内快速下降,反而可能造成脑部“缺血性休克”。
这就像是长期在高原生活的人突然下到平原,身体一时无法适应,容易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对血管也是同理,过快降压会打乱原有的调节机制,反而增加风险。
降压药的服用黄金法则
为了安全有效地控制血压,专家们提出以下几点用药建议,尤其适用于服用氨氯地平者:
服药前必须测量血压:若收缩压低于100mmHg,应暂停用药或联系医生调整。
按时按量服药:氨氯地平每日一次,建议在早晨固定时间服用,不宜自行增减剂量。
不要空腹服用:为减少胃部刺激,建议饭后半小时服用。
与其他药物的合理搭配:如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应选择联合用药方案,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决定。
警惕不良反应:如出现头晕、心悸、下肢浮肿等,应及时就医。
中医视角:高血压与“肝阳上亢”关系密切
从中医角度看,高血压多属“眩晕”范畴,病因以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湿中阻为主。肝主疏泄,调达全身气机,肝气郁结、阳气上逆往往是血压升高的内在根源。
中医治疗讲求“标本兼治”,通过调和阴阳、通经活络,达到稳定血压、防治并发症的目的。
常用中药材包括:
天麻:平肝息风,改善头晕。
钩藤:清热平肝,辅助降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菊花:疏风清热,适用于肝火旺盛型高血压。
但需强调,中药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忌自行配伍、随意服用。
健康养生:生活方式才是防病根本
除了药物治疗,更需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这才是对抗高血压的长远之计。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多食富含钾的蔬果,如香蕉、芹菜。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生物钟稳定。
适量运动:快走、太极、八段锦,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控制体重:体重每减少1公斤,血压可下降1-2mmHg。
戒烟限酒:烟碱收缩血管,酒精升高血压,需严格戒断。
医生的忠告:别让“习惯性服药”成为隐患
在临床中常见一些患者将降压药当“保健品”服用,一日三餐雷打不动,哪怕当天血压正常也照吃不误。
这种“机械性服药”极其危险,容易导致隐性低血压,特别是在早晨刚起床、洗澡后等血压本就偏低的时间段。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所长王继光教授指出,降压药的使用需“以压定药”,即根据当日血压状况灵活判断,而非一成不变。
总结:对症下药,科学用药,才能守护健康
高血压治疗没有捷径,唯有规范用药、科学生活、定期复查,才能守住健康防线。每一粒药都不是“万能灵丹”,而是以慎重为前提的医学工具。
健康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智慧。用心对待身体,才能换来长久安宁。
参考文献与数据来源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联盟
3. 李晓林,《高血压患者血压骤降与脑卒中关系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年
4. 王继光,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数据报告2022
5. 《老年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治疗研究》,《European Heart Journal》,2022年
6.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高血压管理指南》,2021年修订版
7.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2020年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康悦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