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以为走下坡路,Oracle却涨0.6个阿里,到底凭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17:47 1

摘要:毕竟,这几年大家聊云计算,想到的是亚马逊、微软;说数据库,想到的是开源MySQL、PostgreSQL;说AI,更不会想到它。

在很多人眼里,甲骨文(Oracle)这家公司早就过了巅峰期。

毕竟,这几年大家聊云计算,想到的是亚马逊、微软;说数据库,想到的是开源MySQL、PostgreSQL;说AI,更不会想到它。

可就是这样一家被认为“走下坡路”的公司,却突然一天涨出了0.6个阿里巴巴的市值。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这次甲骨文股价暴涨的导火索,其实就是一份合同。

和谁签的?OpenAI。

金额多大?整整3000亿美元,还是未来五年要履行的超级云计算合同。这份合同的核心,不是卖数据库软件,而是提供算力。

有人形容,这就像从“数据库软件商”摇身一变成了“AI基础设施商”。

问题来了,全球这么多云厂商,为什么OpenAI不去找微软、亚马逊,反而选择了甲骨文?

答案其实藏在数据库行业之外。

甲骨文其实一直在积累自己的硬件实力,而OpenAI需要的不是灵活,而是极致的性能,所以甲骨文正好补上了这个空档。

回头看,甲骨文能在今天靠AI再次翻身,并不是偶然。它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转型的故事。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

甲骨文靠数据库起家,可眼看着SAP在ERP软件上大杀四方,甲骨文也火速跟进。

虽然当时做得很粗糙,bug一堆,但凭着速度和强硬的市场打法,硬是挤进了全球ERP市场第二的位置。那时候,很多企业采购系统,数据库选甲骨文,ERP也顺手选甲骨文。

第二次是2010年前后。

移动互联网和PaaS、SaaS浪潮来了,国内像金蝶、用友都开始转型,还有eversheet专注做零代码PaaS,相较而言,传统软件开始走下坡路。

甲骨文咬牙推SaaS ERP,哪怕一开始用户天天吐槽,但公司内部直接定规矩:只算卖SaaS的业绩,不算卖传统软件的。逼着销售团队也要转型。正是这种强硬,最终让甲骨文的云业务逐渐追上来了。

第三次,就是现在的AI时代。

甲骨文再次盯准机会,把数据库以外的算力业务推到前台,先下手和英伟达锁定芯片供应,再大手笔拿下OpenAI的订单。看似是一天暴涨,其实背后是几十年“见风使舵”的延续。

当然,这场资本市场的狂欢,也不是没有隐忧。甲骨文签下的合同,要到2027年才会真正大规模交付。为了支撑这份订单,它现在就要大规模投入建机房、买芯片,短期内必然是负现金流。

更大的问题是,AI技术发展太快。谁能保证3年后,今天疯狂采购的GPU不会被新技术淘汰?谁能保证OpenAI还能保持现在的地位?一旦客户交不出钱,甲骨文的数据库也救不了这么大的窟窿。

但可以肯定的是,甲骨文用行动证明了一件事:在企业级软件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王者,也没有真正的没落者。只要能抓住机会,哪怕是老牌数据库公司,也能再赢一局。

最后,你有什么不同的观点?

文 | eamon

来源:清源eamo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