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仅凭借 20 人的小社群,历经一年的精耕细作,便成功转化出40万的直接营收,让 “欢喜财”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很多心理从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
从事心理行业是在积攒福报,顺便赚取“欢喜财”。
然而,现实却给众多心理从业者泼了一盆冷水。
流量的困局、财富的卡点,成了横亘在前行路上的巨石,难以逾越。
但是,在无比竞争激烈的线上赛道中,我成功打造了一个小而美的陪伴社群。
仅凭借 20 人的小社群,历经一年的精耕细作,便成功转化出40万的直接营收,让 “欢喜财” 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如是—幸福研习社会长)
不久前,我在幸福研习社进行了一场直播,分享了关于陪伴社群的经验,没想到引发了众多伙伴的浓厚兴趣。大家对如何打造成功的陪伴社群充满了好奇,都渴望从中学习到实用的方法和策略。
于是,幸福研习社便邀请我再一次更深入、更全面地揭秘我所运营的社群背后的故事。
(扫码加入研习社,学习更多实战分享)
我来自山西太原,加入幸福研习社已经四年。
在教育领域,我已经深耕多年,涉足家庭教育、幼儿园、早教托育等多个板块,曾经拥有三家幼儿园园所。
尽管如今园所数量有所变化,但我对教育的那份执着与情怀始终未曾改变。
我一直强调找到自我认可的重要性,在打造自己小而美的社群的过程中,我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我所运营的社群,是一个线上女性成长陪伴营,我们每月还会组织一次线下活动,为女性提供全方位的成长支持。
经过 100 天的精心运营,社群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一个20人的小社群,直接转化40万,社群学员分别购买了:私教陪伴、心理咨询个案、芬空间深度课程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其中16人继续报名我们二期的社群陪跑,长期跟随我们学习。这些学员通过我们第一期100天的陪伴,成长非常显著。
这也是我做教育十多年的过程中,自己感觉很成功、很有意义的一次社群运营。
成长之痛:曾经面临的挑战
在取得现在的成绩之前,我也曾面临诸多困境。这些困境,相信很多刚刚进入心理行业的人都面临过。
在学习上,我一心想掌握足够的技能去支持更多人,所以不断学习各种课程,芬空间的课程几乎都学了个遍,还学习了管理学、育儿、非暴力沟通等多领域知识,我感觉自己都快成 “学霸” 了。
可每学完一门课,我总觉得自己还不够,总觉得差一点才能真正去帮助别人。
这种不自信和对自己严苛的要求,让我陷入了学习的循环,却没能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价值。
2022年加入研习社成为会长后,流量问题又成了困扰我的难题。
我特别渴望获得更多流量,尝试了各种方法,甚至花钱加粉,但效果都不理想。
在曾经运营园所时,我都没意识到那些和我建立多年信任的家长和学员,其实是最宝贵的私域资源。
当锁课等运营方法逐渐失效后,我陷入了自卑与迷茫,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突破。
同时,我在自我定位和 IP 打造上也存在困惑。
我的朋友圈以前就像客服号,只是机械地发布各种课程和活动信息,毫无个人特色和生活气息,别人根本无法真正了解我这个人。
而且在收钱方面,我也有卡点——担心“推销”我的服务或者课程会引起别人反感,害怕客户不满意,这些顾虑让我在业务拓展上困难重重。
直到我在幸福研习社的线下赋能大会,一场关于教练的赋能,彻底打开了思维,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慢慢明确了自己作为女性成长导师的定位。
也开始注重朋友圈的打造,展示自己真实、鲜活的生活状态,没想到这真的激活了我的私域流量。
很多人因为看到我的改变,主动要求付费学习,成为我的学员或合伙人。
运营之道:小而美社群的魅力密码
托举赋能,激发潜能
在社群里,我们特别注重托举赋能。
我的合作伙伴率先托举我,通过直播等形式,介绍我的专业能力,给我充分的信任与支持,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被认可,从而激发了我的潜能。
在社群中,我们也用这种方式培养学员。
比如对于成长比较快的伙伴,我们营造氛围,让大家从一开始就称呼他们“老师” ,帮他们快速建立自信和身份认同感。
社群的姐妹,无论是去别的城市还是来到我这里,我们共同的感受就是这些人都特别的亲近,并不是单纯请个老师给讲课的感觉。
因为我曾经做教育,以往在做培训时,大家都有一种感觉就是:
我看你讲什么内容?你给我们的支持够不够?你的水平厉不厉害?有没有深度?
但是,通过我们社群长期托举的氛围,我有时候就开玩笑说,我甚至好像都享受到了德芬老师和卢老师的待遇。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被热情对待。
这种“被托举”,需要一个造势,可能没有特别多的套路,就是我们之间要需要一个亲密的链接。
同时,这种托举式培养,也让学员们能更快发挥优势,找到自身的价值感,也为社群贡献力量。
深度链接,高维变现
我们也非常重视深度链接,通过真诚的交流互动,和学员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
我会和学员一对一沟通,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卡点和困惑,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建立一个“小而美”的社群,而不是“大而全”的社群,在小而美的社群里,你才能真正深度链接和照顾到每一个人。
这种深度链接带来了高维变现。
学员们在情感、学习成长、外在变美等方面得到满足后,因为对社群高度信任,就愿意持续消费,购买各种课程和服务。
内外兼修,打造新方式
我们倡导内外兼修的理念,帮助学员活出幸福力和影响力。
在内在方面,我凭借自己在语言表达和沟通话术上的专长,为学员提供帮助。比如通过沟通话术指导,让学员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改善亲子关系。
学员遇到家庭矛盾等问题时,能在群里倾诉,大家互相支持,给予情感关怀和实际建议,让学员感受到社群的温暖,实现内在成长和情绪稳定。
在外在方面,我们也会给学员提供穿搭指导。每天学员在群里分享穿搭照片,由我们穿搭老师细致点评,从服装款式、颜色搭配到配饰选择,都给出专业建议。
这种外在形象的改变,让学员们更自信美丽,提升了气质和影响力,在生活中更加出众。
真心利他,赋能成长
真心利他是我们社群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员的成长与改变,学员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会全力提供帮助。
比如有学员在离婚冷静期来到社群,我们给予她充分关爱与支持,帮她走出困境,现在她老公都快回归家庭了。
对于和妈妈关系紧张的学员,我们先提供实际支持,帮助她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再根据情况推荐合适课程,帮助学员改善关系。
我们还定期邀请学员直播分享,哪怕学员一开始紧张得只能说几句话,我们也会鼓励支持,给学员提供沟通表达工具,让学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学员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就更愿意敞开心扉,积极参与社群活动,实现自我成长和突破。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互相监督,比如说鼓励的模板后劲是很大的,我们在某一天,所有的人一起鼓励一个人,她的这种状态,生命状态和能量就会起来。
一位精神医生曾经说过:
你必须至少拥有一个永远不会否定你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一定是爱人、家人和朋友,甚至可以是素未谋面的匿名网友,只要有一个就够了。
有了这样的地方,无论遇到多大的痛苦,人都能出乎意外地坚持下去。
而我们就是在提供这样一个社群,让所有人感受到温暖和无条件支持的社群。
精准定位,激活私域
我的成功离不开精准定位。在研习社的各种商业赋能培训中,我从局限于亲子教育,转变定位为女性成长导师,拓宽了服务领域和受众群体。
过去,我只把朋友圈当做一个“打广告”的地方,频繁发一些活动和课程;但是现在,我开始注重朋友圈打造,展示真实生活状态。
包括亲子互动、家庭生活、个人成长感悟等,让朋友圈好友看到一个鲜活、有温度的我。
(如是—幸福研习社会长)
这种真实展示吸引了很多人想靠近我、了解我,激活了私域流量。很多人因为看到我的改变,主动要求付费学习,成为我的学员或合伙人。
社群相比单个导师有独特优势。在社群里,女性之间天然的共情能力和互助精神能形成正向循环。学员遇到问题,其他学员会主动帮忙提建议,这种群体力量能让学员得到更多支持与滋养。
而且,社群能培养出有复制能力的团队成员,他们在社群里学习成长,慢慢承接社群部分工作,让社群能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一个必然爆发的赛道
情绪经济
其实当代社会每个女人都可以是心理成长师,人人都是心理成长师。
你知道这意味着未来中国有多么大的市场吗?
每个行业都可以后面加上心理疗愈来嫁接。
你们有没有发现,如果说你单独只做心理成长类,你会觉得竞争很卷。
如果你把心理和其他行业相结合,市场空间就很大。
心理结合服装、结合美业、结业茶馆、结业瑜伽,每个行业都可以结合起来,重新做一遍。
如果说大家把心理这份事业做得更好,其实回归了幸福研习社的初心:
就是期待这个世界上更多女性能够爱自己。
女性能够爱自己、活得好,那万千的家庭也能够变得更好,我们在做一份非常有爱有福报的事业。
如果说当我们自己在成为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我们这些点没有打通的话,我们真的很难去帮助到人。
当你帮助不到人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变现的,没有办法变现,就意味着你在这条道路上没法持续。
坦白说在今天我可能要颠覆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
在心理行业里,你的专业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当你的年龄超过了30岁,你的人脉,你的资源,你的经验一定比你的专业更重要。
如果30多岁接近40岁的年龄,你们还在专业上死磕的话,我觉得就不太放过自己。
到了40岁这个年龄,一定要把自己过往的经验、资源、人脉重新利用起来,它会比你的专业更能够打动一个人或一个客户。
心理成长它是无止境的,学习也是无止境。
我是希望大家不断地学习,我更希望你能够结合市场,走到人群当中去看身边的这些姐妹,她到底需要怎么样的心理成长内容?
不要盲目的就是把自己往学霸的方向不断的去拔高而忘记你的客户在哪里。
我们相信,每个人背后都藏着无数的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走进她们的心里,了解她们的痛点和需求,为她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多人在社群运营道路上取得成功,为心理成长领域注入更多活力和正能量。
编者按:
如是老师或许是很多心理行业从业者的缩影:最初不太相信自己,一直在无止境的学习,花费巨额学习费用,依然不敢落地实践……
庆幸的是,她们在女性成长这条路上,通过小而美的社群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从2018年到现在,8年的时间,幸福研习社见证了2500多位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逐渐走上心理学、走上个人成长的道路。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段丰富的故事,每个人也都在改写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对心理学、对女性成长、对个人成长感兴趣,想找一个全方位赋能和学习的平台,欢迎扫码咨询研习社。
来源:张德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