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7日,东兴基金一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引发市场震动:固收“顶梁柱”司马义买买提卸任公司最大货币基金“东兴安盈宝”。这一变动被外界视为司马义买买提或逐步淡出,甚至离职的征兆。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玫 帅可聪 北京报道
4月7日,东兴基金一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引发市场震动:固收“顶梁柱”司马义买买提卸任公司最大货币基金“东兴安盈宝”。这一变动被外界视为司马义买买提或逐步淡出,甚至离职的征兆。
东兴基金4月10日回应《华夏时报》记者称,此次调整系公司正常工作安排,司马义买买提目前仍管理八只基金产品,卸任“东兴安盈宝”与离职无关。
截至2024年末的数据显示,这位曾以“一人管理公司99%资产”创造行业神话的固收王牌,其管理规模已从职业生涯巅峰期的320.22亿元(当时东兴基金总规模为323亿元)降到2024年年底的283.89亿元。
“顶梁柱”卸任核心产品
4月7日,东兴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最大货币基金“东兴安盈宝”的基金经理司马义买买提正式卸任,由孙继青与新人王卉妍共同接管。
作为东兴基金的固收王牌,司马义买买提的职业生涯与公司发展深度绑定。自2021年加入以来,其管理的固收类产品规模一度占公司总规模的99.13%,推动东兴基金从行业末位跃升至腰部位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9日,东兴基金管理规模453.41亿元,行业排名第86位。
然而,自2023年四季度后,司马义买买提的管理规模持续缩水,由2023年底的354.11亿元降至2024年四季度的283.89亿元。此次卸任唯一货币基金,被市场视为其进一步淡出核心业务的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东兴安盈宝”的接任者孙继青的履历引发争议。自2007年10月起,孙继青就在东兴证券工作。起初他担任研究所钢铁行业研究员,直至2012年3月。随后,他在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期间,转任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投资品行业研究员及宏观策略研究员。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他晋升为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自2014年9月至2021年5月,他担任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基金业务部基金经理。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他加入东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研究部负责人及基金经理。2023年12月至今,他的职位进一步提升为东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经理,同时兼任基金经理。
不过,孙继青曾于2016至2021年管理“东兴安盈宝”,但期间业绩平平。不过,该产品也并非从未盈利。对于该只产品,东兴基金表示,孙继青曾在2016年6月至2021年4月担任“东兴安盈宝”基金经理,2017年3月末管理规模达121.82亿元,2017年度同类业绩排名前20%。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此前管理的“东兴改革精选”任期累计亏损20.2%,规模缩水至0.02亿元,最终被迫清盘。
新人王卉妍2025年2月才加入东兴基金,经验尚浅,市场对其能否担纲重任存疑。
不过,在东兴基金看来,孙继青拥有17年从业经验,王卉妍虽然刚来公司,但其过往拥有10年从业经验,曾任职于平安银行、中诚信、国寿安保基金等机构,二人均为资深投研专家,“双经理制”旨在实现投资策略平稳迭代。
司马义买买提的“神话”
司马义买买提是东兴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他的崛起堪称公募行业的“孤例”。
从履历上看,司马义买买提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2008年7月至2014年1月,其在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任职粤开证券(原联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业务总部下属资本市场部委员(北京业务部行政负责人);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任职九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固定收益资产管理部总经理;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任职江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市场总部总经理;2021年3月至2021年4月,在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基金业务部工作;2021年4月至2021年5月,任职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基金业务部基金经理;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任职东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基金经理;2023年12月至今,任职东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凭借精准的中短债和定开债策略,司马义买买提管理的产品在风险控制与收益间取得罕见平衡。例如,“东兴兴瑞一年定开”年化回报7.97%,稳居同类第一;“东兴兴福一年定开”年化6.71%,排名第七。
即使在2022年债市剧烈波动期,其产品最大回撤仅1.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其任职期内为基民累计盈利28.39亿元,收取管理费4.38亿元,堪称“吸金利器”。
然而,这种高度依赖单一基金经理的模式暗藏风险。2022年二季度,司马义买买提个人管理规模达320.22亿元,占东兴基金总规模的99.13%,创下行业罕见的集中度纪录。尽管公司近年来有意降低其管理占比,但截至2024年底仍高达62.61%。这种“一人撑起一家公司”的格局,加剧了投资者对“人走规模散”的担忧,也暴露了东兴基金在团队建设和产品多元化上的短板。
对此,东兴基金回应《华夏时报》记者称,单一基金经理占比过高既不符合监管导向,也不符合健康治理结构,公司正推进“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司马义买买提目前仍管理八只基金产品,本次卸任“东兴安盈宝”属于正常工作安排。
基金公司“去个人化”困局
近年来,中庚基金丘栋荣、国信永丰范妍等顶流基金经理均在出走后,引发基金规模大幅缩水。东兴基金若失去司马义买买提,恐面临类似冲击。其目前管理的产品中,“东兴鑫享6个月滚动持有债券发起A”等仍贡献主要规模,一旦离职,机构资金撤离风险陡增。
此外,司马义买买提近年已逐步卸任多只基金。例如,2023年10月卸任“东兴兴盈三个月定开债A”,2022年8月卸任“东兴兴财短债债券A”,2023年9月卸任“东兴兴源债券A”等。这些动作被解读为“渐进式退出”,或为最终离职铺路。而2023年9月,其接任李晨辉管理的“东兴蓝海财富混合”后业绩下滑(任期回报-2.47%),亦显示出跨领域管理的力不从心。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张碧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随着公募市场快速发展,产品的同质化已经较为严重。中小基金公司想要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可能会选择专注某一类型的产品,也可能会积极进行多元化创新。从公司的稳健发展来看,多元化的建设相对更能够提高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济安金信在对基金公司进行审慎性调查时也会给产品线更加丰富的基金公司较高的评分。但同时,基金公司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综合决定是否进行多元化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下一步发展,东兴基金强调,公司持续深化投研、销售、风控三大能力建设,坚持长期主义,在完善产品线布局的基础上,依托差异化产品风格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