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沉淀5年后营收狂飙170倍,毛绒情感经济反压盲盒!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7:29 1

摘要:还记得席卷Z世代的泡泡玛特盲盒热潮吗?从Molly到Labubu,盲盒曾是年轻人收藏与社交的代名词,“端盒”“隐藏款”成为潮流符号。然而,潮玩风向正在转变:毛绒产品异军突起,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达44.2%,首次超越盲盒手办,成为泡泡玛特第一大品类。这种“

还记得席卷Z世代的泡泡玛特盲盒热潮吗?从Molly到Labubu,盲盒曾是年轻人收藏与社交的代名词,“端盒”“隐藏款”成为潮流符号。然而,潮玩风向正在转变:毛绒产品异军突起,2025年上半年营收占比达44.2%,首次超越盲盒手办,成为泡泡玛特第一大品类。这种“此消彼长”背后,不仅是企业战略的调整,更折射出Z世代消费趋势的变迁。盲盒热潮真的在消退?毛绒品类为何能强势崛起?

一、毛绒逆袭:从“小透明”到“顶流”的情绪密码

根据泡泡玛特年报,毛绒品类营收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8.1%。2023年上半年,它还只是个营收0.5亿元、占比仅3.2%的“小透明”,短短两年后,营收飙升至61.4亿元,占比44.2%,一举超过霸榜多年的盲盒手办。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勤策消费研究

那毛绒为何能逆袭?

一是“贴身情绪伴侣”,治愈比陈列更重要。相比盲盒手办只能摆在柜子里当 “观赏品”,而毛绒玩偶的柔软材质、可拥抱的属性,完美契合当代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加班到深夜时抱一抱,通勤路上揣在包里,这种“即时性治愈”,是静态手办给不了的。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是全场景无死角,适配年轻人的每一刻。在工位上,它是缓解焦虑的 “桌面伙伴”;出差时,它是填补孤独的“枕边陪伴”;甚至和朋友约会,挂在包上的迷你款还能成为“社交暗号”。从居家到户外,毛绒的场景适配性,碾压了“固定陈列”的手办。

三是本身IP适配。当THE MONSTERS系列的Labubu,顶着“搞怪獠牙”却裹着软乎乎的绒毛;当高冷的Molly变成可rua的毛绒玩偶,这种“邪恶淘气包+柔软材质”的反差感,精准戳中了年轻人“拒绝千篇一律”的审美。IP赋能下,毛绒不再是普通玩具,而是有“性格”的伙伴。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盲盒手办占比下滑不等于“失宠”

到盲盒手办的营收占比从2023年上半年的76.1%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37.3%,很多人觉得“盲盒不香了”。但真相是,盲盒从未“失宠”,只是泡泡玛特的赛道变宽了。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勤策消费研究

从数据来看,盲盒手办的营收其实一直在涨。2023年上半年20.4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1.8亿元,两年间实现了1.5倍增长。占比下滑的核心原因,是毛绒品类的增速过快,其年复合增长率238.1%,从而稀释了它的营收占比。

更重要的是,这是泡泡玛特主动选择的“破局之路”。过去,它过度依赖盲盒单一品类,一旦市场审美疲劳,就容易陷入增长瓶颈。如今通过拓展毛绒、潮流周边等赛道,既抓住了Z世代“情绪陪伴”的新需求,又降低了对单一品类的依赖,相当于给企业装上了“多条腿走路”的稳定器。

三、Labubu的170倍奇迹:从 “小众 IP” 到 “全球顶流” 的逆袭密码

图片来源:泡泡玛特官网

如果说毛绒品类是泡泡玛特的“新引擎”,那Labubu就是这个引擎的“核心燃料”。这个由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尖牙小精灵”,从2019年1.1亿元的营收,飙升到2025年上半年的48.1 亿元,六年增长超170倍。

Labubu如何从“小众艺术IP”蜕变为“带飞品牌的顶流”?

阶段一 起步:从“艺术圈”走进“潮玩圈”,找对“商业化钥匙”

2016年,泡泡玛特首次推出Labubu盲盒,但当时的它还带着浓厚的“艺术感”,没能戳中大众市场。直到2018年拿下独家授权,2019年推出《THE MONSTERS森林音乐会》系列——把“音乐”这个全民喜好和“萌酷”的IP人设结合,Labubu才真正从“艺术角色”变成“潮玩商品”,一步步打开市场。

数据来源:勤策消费研究

阶段二 爆发:明星带货+全球传播,引爆“破圈效应”

2024年,Labubu迎来“现象级爆发”。韩国艺人Lisa在Instagram 晒出 Labubu马卡龙系列,瞬间引发粉丝疯抢;美国天后蕾哈娜带着粉色Labubu挂饰现身机场,直接让这款产品在海外断货。借着明星效应,泡泡玛特趁热打铁:推出掌心大小的迷你款、和奢侈品牌做联名、跨界联动影视IP。持续的产品创新,让Labubu的热度从国内烧到全球,成为首个真正“走向世界”的国产潮玩IP。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收集

阶段三 长青:用“情感+场景”,把IP变成“生活一部分”

Labubu能长盛不衰,核心在于泡泡玛特的“深度运营”。给IP“讲故事”:通过动画短片、漫画、线下展览,丰富Labubu的“森林伙伴”世界观,让粉丝不仅买玩偶,更“入戏”IP的故事,产生情感依赖;踩准“分级收藏”需求:从几十元的盲盒、几百元的毛绒玩偶,到上万元的MEGA大娃,覆盖不同消费能力的粉丝,让“收藏”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全场景渗透:从居家抱枕到通勤挂饰,从办公摆件到节日礼物,Labubu的产品渗透到年轻人的生活场景里,从“收藏品”变成“日常陪伴”。

图片来源:微博

四、 从“物品”到“情感载体”的潮玩进化

从盲盒热潮到毛绒逆袭,从Labubu的170倍增长到IP矩阵的持续深耕,泡泡玛特抓住了Z世代“情感优先”的消费逻辑,将潮玩从静态收藏品升级为融入日常的“情感伙伴”。这种需求驱动的创新,不仅为泡泡玛特打造了多元增长矩阵,也为潮玩行业指明方向:未来竞争的核心在于IP生命力、场景适配度与情感联结的综合较量。唯有深耕IP、灵活拓展品类、倾听消费者,才能让潮玩成为承载一代人情感的文化符号。

来源:勤策消费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