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需要打破传统模式,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与趣味性、实用性、通俗性深度融合,通过创新载体、贴近需求、强化互动,激发党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需要打破传统模式,将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与趣味性、实用性、通俗性深度融合,通过创新载体、贴近需求、强化互动,激发党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图片来自网络
(一)内容创新:让党建“有温度”
故事化表达。用“脱口秀”形式演绎党史人物,邀请基层优秀党员直播日常工作,设置弹幕互动问答。热点化结合。将党建融入社会热点,推出“党史答题闯关”小游戏,积分可兑换小奖品。 针对“淄博烧烤”“村BA”“村超”等现象,开展党建引领文旅经济案例研讨。 实用化赋能。开设“党建+”技能课,比如公文写作与PPT制作培训,直播带货与产品品牌设计,项目管理与创新思维训练
(二)形式创新:让参与“有乐趣”
沉浸式体验。改编《永不消逝的电波》为谍战主题剧本,党员扮演地下工作者破解密码。 AR党建地图,扫描办公楼走廊二维码,触发“党史上的今天”动画讲解。实景党课,开展“基站旁的党课”,现场观摩党员技术攻关成果。社交化设计。 创建“党建盲盒”,随机派发简单任务卡;组织“党建咖啡沙龙”“红细胞读书会”“打卡挑战赛”。竞赛化激励。举办“党建知识王者争霸赛”,党支部认领“微治理”项目,开展“我为单位干好一件事”。
(三)手段创新:让传播“有质感”
数字化工具应用。开发党建元宇宙,党员创建虚拟形象参加线上组织生活。 搭建“智慧党建”平台,用学习积分兑换红色书籍、电影券,自动推送党员“政治生日”祝福、会议通知。新媒体矩阵运营。“60秒党史知识”“会议室布置灵感”“书记说”访谈。大数据驱动优化。通过后台数据分析,识别党员高频学习时段,精准推送内容。
(四)机制创新:让动力“有源泉”
积分成长体系。设计“党员升级打怪”路径, 初心者、 先锋战士、红色导师,构建党建“同心圆”模式。双向奔赴机制。每月发布3个备选主题,党员投票决定最终方案 ; 设置“金点子奖”,采纳建议者担任下期活动策划。 资源链接平台。建立“党建资源交换市场”, 某支部提供场地,某支部分享讲师资源,某支部赞助小奖品。跨单位组建“党建联盟”“红细胞联盟”,共享活动策划方案库。
(五)设计创新:让群体“有共鸣”
针对90后、00后党员,他们厌恶说教,可在虚拟社区完成学习任务。针对流动党员,他们难以集中参与, 定制“党建能量包”,含音频党课、电子书、线上活动日历,进行派发。针对退休党员,推动发挥余热,成立“银发智囊团”,为单位做贡献。比如:某高校党支部将党史学习融入毕业设计,扫码可听语音解说。某社区党委推出“党建便利店”,党员用志愿服务时长兑换修家电、理发等便民服务。某国企党组织3D呈现党组织架构,点击支部即可查看活动实录。
小结:创新开展党建工作,让党员从被动参加者变为内容共创者,把严肃与活泼的平衡,核心政治属性不可娱乐化,如红色剧本杀需配备专业党史顾问。 通过将党建工作与时代脉搏、党员需求、技术趋势深度结合,既能增强吸引力,又能确保“党味”不淡化、实效不减弱,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来源:一撇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