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许多人感到不解,老罗为何突然停止了发声?难道真的是因为受到威胁,担心遭遇“跨省”压力而被迫低头?此前,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公开发文致歉,一边声称“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一边指责老罗是“网络黑嘴”,甚至将其形容为“网络黑社会”。原本,在国家级媒体和相
一、
许多人感到不解,老罗为何突然停止了发声?难道真的是因为受到威胁,担心遭遇“跨省”压力而被迫低头?此前,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公开发文致歉,一边声称“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一边指责老罗是“网络黑嘴”,甚至将其形容为“网络黑社会”。原本,在国家级媒体和相关部门介入后,老罗已表态“到此为止”。出乎意料的是,贾国龙并未顺势收场,反而再度出击。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老罗,他立即强硬回应,表示绝不罢休,要求对方给出明确解释,否则将以诽谤罪名提起诉讼,并扬言要将十万元悬赏送至西贝门店,公开羞辱贾国龙。
坦白说,看到贾国龙那份公开道歉的内容时,许多人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一位身家千亿的企业家,在公开争论中的表现竟与普通人无异,毫不顾忌形象,直接指责对方是“黑社会”,完全不见所谓的企业家涵养。更令人咋舌的是,服务西贝长达十年的华与华公司也迅速加入战局,公开支持贾国龙,并附和指责老罗是“网络黑社会”。这样严厉的指控,任谁都难以接受。老罗迅速反击,明确表示绝不妥协,并喊话华与华要求道歉。结果,这边老板还在坚持作战,那边的“军师”却已经迅速服软。
这一幕颇具讽刺——号称专业提供公关策略的公司,竟连自身的形象管理都做不好。标榜“不投标、不比稿”的华与华,在面对不按常理出牌的老罗时,也不得不低头妥协,主动求和。是他们真的畏惧老罗吗?并非如此。对他们来说,盈利才是首要目标,而非参与商战。真正需要直面风雨的是企业主,公关公司只负责在风平浪静时摘取果实。他们深谙此道:企业主的钱并不好赚,却容易以某种方式获取。否则,又怎能为西贝服务十年,并赚取高达六千万元的咨询费?
二、
既然出谋划策者已经退让,贾国龙也难以再固执坚持。于是在昨天下午,他发布官方声明,承认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期待之间存在显著差距,并正式致歉,同时提出九条具体整改方案。但认真阅读这份道歉信后,许多人不禁怀疑:西贝是否缺乏专业的公关团队?内容存在多处明显漏洞。例如,声称所有调整将在10月1日前落实,那是否意味着这半个月中业务照常进行?再如,承诺将原有大豆油全部更换为非转基因品种,这等于是间接承认此前一直使用转基因原料。此外,九项整改中竟有三项涉及儿童餐,这不禁让之前购买过高价儿童餐的家长们心生疑虑。
由此可见,华与华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提供情感支持而非专业建议。他们并非看不出问题,只是出于利益考量,选择迎合客户。毕竟企业不属于自己,老板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只要能拿到酬劳,何苦较真?那么,贾国龙为何最终选择让步?他为什么不坚持控告、对抗到底?事实上,他并不惧怕老罗本人。从他公开指责对方是“黑社会”就能看出,他根本没把老罗放在眼里。但他有更重要的顾虑:公司正在推进IPO进程,绝不能因小失大,让上市计划泡汤。说到底,还是资本的力量迫使他低头。一向以自信著称的他愿意迅速认错,并非出于本意,而是IPO已经启动,身后众多投资方无一能得罪。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为什么他的道歉信中,前面刚认错,后面却又语带指责。
三、
再来看华与华的表现。不少人质疑,他们为什么不劝阻贾国龙的冲动言行?提出这种问题的人,可能并不真正了解公关行业的本质。企业主聘请公关团队,不是为了听人指点对错,而是要对方为自己的决策增添光彩。他们要的不是专业批评,而是情感认同。正因如此,即便贾国龙接连失误,华与华仍然选择附和叫好,高呼“老板英明”。他们真的认为老板做得对吗?未必。他们只是在提供情绪价值——老板说要出击,他们就助威;老板说该收手,他们便称赞收得及时。
可以说,贾国龙如今的行事风格,一定程度上也是被这类迎合助长出来的。长期处在周围人的附和之中,容易产生“自我非常正确”的错觉。在他的“王国”里,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获得利益。可一旦危机真正来临,却连一个肯说真话的人都找不到。但并非所有企业主都能看清这一点。华与华曾透露,贾国龙初次会谈时的第一句话是:“我是定位理论的忠实信徒。如果你也是,我们就合作;如果你不是,那就没必要继续。”他们老实回答:“我们不是。”原以为合作无望,贾国龙却自信地断言:“你们嘴上说不是,但其实你们就是!”面对这样的逻辑,除了接受合作,似乎别无选择——毕竟一年600万元的合同,有谁愿意拒绝呢?
华与华难道不清楚自己无法约束客户吗?他们心知肚明,但在利益面前,其他都不重要。包括这次迅速向老罗道歉,也根本不是害怕对方,而是出于商业考量。无论是对企业主的奉承,还是对舆论的妥协,本质都是一样的:提供极致的情绪价值。或许,这才是公关行业的“最高境界”。
四、
回过头来再看老罗。就在大众期待这场争论进入第二回合时,他却突然收手,主动表示放弃对贾国龙的诉讼,也不再执意前往西贝“讨说法”,宣布一切到此为止。与此同时,他在一则说明中提到:“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那很可能是被跨省了。但除非能彻底让我消失,否则所有相关者都会终生后悔。”尽管他自称这只是玩笑,但很多人并不这样认为。有人猜测,涉事企业所在地区曾有“跨省”先例,老罗是否受到了某种压力?否则,以他惯常坚持到底的作风,怎会选择主动退让?
但其实原因可能并没有那么复杂。老罗的退让,既不是出于突然的大度,也不是因为受到威胁,而是基于商业理性的判断——他不能自断后路。要知道,不论是西贝、华与华,还是靠直播偿还六亿债务的老罗,每一个人都要看资本市场的脸色。即便老罗真的彻底击垮贾国龙,对他自己又有什么好处?他还怎么在投资圈中继续发展?直播事业如何持续?他很清楚,自己面对的不只是一个贾国龙,而是背后整个餐饮行业乃至资本方的态度。
此外,在当今网络环境中,持续高调的争论也充满风险。如果老罗不适时收声,很可能会遭遇封号甚至更严厉的后果。对于依靠发声机会完成“真还传”的他来说,失去话语平台是最不可承受的损失。所以,趁势收手是最明智的选择。这既能保全自身利益,还能赢得顾全大局的声音。至于预制菜之争?谁爱吃谁吃吧,反正不影响他继续赚钱。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类商业与舆论的博弈?消费者既要求出餐效率,又追求“锅气”和低廉价格,这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落差。或许我们应该建立更清晰的消费观念:追求环境与标准化,就去连锁店;讲究地道风味,则选择街边小店。我们批评西贝,并不是要彻底否定它,而是提醒所有餐饮企业:如果不能真正以消费者为中心,总是试图“教育”顾客,那么终将被市场淘汰。
说到底,能击败西贝的只有它自己,能让老罗妥协的也只是他自己。他也许曾是一道照亮问题的光,但本质上,他从未改变——还是那个理性的商业行动者。
来源:迷世书童H927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