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西贝和罗永浩的“预制菜”之争,把餐饮行业的魔幻程度又拉高了一层。看似是一场关于后厨、预制菜的正面交锋,实则背后藏着品牌、舆论、价格和消费认知的多重撕裂。
这两天,西贝和罗永浩的“预制菜”之争,把餐饮行业的魔幻程度又拉高了一层。看似是一场关于后厨、预制菜的正面交锋,实则背后藏着品牌、舆论、价格和消费认知的多重撕裂。
西贝这波“开放后厨”,初看挺有气魄,仿佛所有秘密都能经得起阳光考验。但真要深究,哪家饭店敢说自己的后厨能让所有人随便进、随便查?
老板也许很自信,但别忘了,店员只是打工的。你能保证每个一线员工都能机智应答、滴水不漏?
媒体和自媒体一进后厨,三两句一问,员工直接“自爆”,说出一堆老板都没想到的“实话”。记者都被震惊了,网友看得更是津津有味。餐饮行业的“秘密”,原来并不神秘。
老板死磕预制菜,网友只关心你卖得值不值
西贝老板还在为“我们不是预制菜”委屈,试图科普标准、解释定义。2025年了,谁还没吃过预制菜?谁还在乎你餐厅后厨用没用预制?大家真正在意的,从头到尾只有一个字:贵。
消费者不是傻子。去菜市场买过菜,点过外卖,吃过各种餐厅,心里有杆秤。你说预制菜多么高级,可一旦价格高得离谱,谁还愿意买单?
蜜雪冰城凭什么在舆论场几乎打不败?就是因为价格透明、性价比高,谁还纠结什么“隔夜柠檬”?“这个价还挑什么?”,这才是普通消费者的真实心声。
预制菜只是一种提效手段。别说西贝,全国餐饮行业都在用。你真敢说没有预制菜?那你的后厨要么藏着核聚变技术,要么根本不赚钱。
普通人自己做饭都懒得下厨,经常买预制菜半成品。广式早茶、快餐外卖,早就是预制菜天下。
所以,老板和从业者可以在行业内讲标准、谈定义,但真指望消费者照你的说法买单,就是自说自话。大家要的不是定义,是“你卖的到底值不值”这才是舆论场里无法回避的灵魂拷问。
蜜雪冰城的逻辑极致简单:性价比高,让你根本挑不出刺。哪怕有人质疑原材料、制作工艺,最后都变成给蜜雪做广告。
便宜30%,消费者骂声少一半;便宜60%,谁还关心你预制不预制;便宜90%,西贝直接成国民品牌。
西贝要真有诚意,把价格打下来,别说舆论危机,估计网友都能帮你反击罗永浩。价格不到位,再怎么讲概念、出示后厨、开直播,都换不来信任。
这波“罗永浩大战西贝”,最后成了一场“顺风仗”。罗永浩自己都觉得意外:原本以为餐饮行业是舆论BOSS,结果对手自己把风吹了过来。
西贝老板一边发聊天截图降火,一边又无意间把话题引爆,让罗永浩直接喊话“直播辩论”。
到这一步,已经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了,而是品牌自己踩了地雷。
其实大多数网友并不关心谁赢谁输,大家只想知道:这顿饭凭什么卖这么贵?你要是真有底气,别讲定义,直接拼价格、拼体验、拼服务,才是正路。
西贝这场“大战”看似是预制菜风波,实则还是性价比的老问题。消费者要的是“物有所值”,不是“定义正确”。
品牌要想赢得信任,光靠开放后厨、科普专业术语远远不够,最终还得回到价格和体验上来。
罗永浩这次赢得轻松,不是他多能说,而是对手自己把把柄递了出去。餐饮行业的品牌们,或许该反思一下,在中国市场,最不该忽略的,永远是“让消费者觉得值”。
来源:娱客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