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 年 12 月 12 日, 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都曾不约而同报道了一个新闻,而我作为爆料人被写进了新闻稿里。这,让新闻发生地的很多人误会,认为是我害了其中一个新闻当事人。
2013 年 12 月 12 日, 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媒体都曾不约而同报道了一个新闻,而我作为爆料人被写进了新闻稿里。这,让新闻发生地的很多人误会,认为是我害了其中一个新闻当事人。
2013 年 12 月,上述媒体报道当时说,网友褚朝新在微博爆料,称某地某局的政治部主任与局纪委书记在办公室发生冲突,纪委书记拳打政治部主任。
媒体记者分别致电了该政治部主任和纪委书记。政治部主任证实我微博内容,自称正在医院检查,“耳朵不舒服”、“很难受”。他还表示,他已向局领导汇报此事,其他情况不愿多说。
当晚,该局通过其微博作出回应,“已停止二人执行职务,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已成立专班,正在调查处理之中。”两人后来都被免职,安排了闲职,没有被提拔重用,从当地官场淡出。
后来,我偶尔去该地与朋友聚会,不时有当地人提及此事,我这才知道此事引起了一场大误会:原来啊,媒体报道此事后,当地很多不熟悉的官场人士误以为是我劝说该政治部主任曝光此事并接受媒体的采访,导致他最终也受到了处分,误认为是我害了该政治部主任。
其实啊,当时的情况是该政治部主任主动联系且强烈要求我曝光此事。
被打后,该主任打来电话,情绪很激动,哭着讲述了被打经过,我再三安慰劝说其冷静。
此前,与该政治部主任见过两次。有一年清明节回乡,他闻讯赶到我老家县城约着吃了一次饭;后来,其所在的系统在省里培训,各地市州要在宣传领域比武,我受他邀请作为教练去免费培训他们的宣传干部如何开一场新闻发布会。有这些私交,所以我当时一方面考虑这件事的新闻传播价值,一方面也替他个人的前途考虑
当时,我在一家周报的时政新闻部工作,这类简单的突发事件对当时工作的报纸来说,事情太小,很难成为报道选题。但是,一个单位的班子成员打架,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极具传播价值的新闻。一旦我介入,打人的纪委书记要挨处分,他也肯定无法全身而退。
经过简单的权衡,觉得应该跟他说清楚利害关系,于是明确告诉他,一旦媒体介入,他肯定也会受影响,劝他冷静思考半个小时后再打电话。
几分钟后,他再次打来电话,说想好了,一定要曝光这件事。
他说了三个必须曝光此事的原因:第一,他在县级市当该系统一把手时换过一个内脏器官,身体不好,仕途上没有多大空间;第二,向一把手局长反映了此事,但纪委书记与当地时任的市委书记是同乡,一把手局长对他被打这事态度含糊,没表示要主持公道。第三,纪委书记正在谋求当副局长,如果他打了自己还当上副局长,自己以后在该系统就没脸混了。
就这样,我决定介入。先让他提供了纪委书记的手机号码,在该纪委书记毫无准备的时候打电话找他简单核实了确有此事发生,然后就写了简单的消息发布到了网上。
然后,我建议被打的政治部主任去医院住下,随后肯定会有记者采访,可如实向媒体讲述事情经过原委。
当日下午,此事还有出乎我意料的后续,媒体都不知晓也没报道,就不多说了。总之,两人后来都被停职,淡出官场。
当地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误以为是我忽悠该政治部主任曝光此事害了他,以讹传讹,越传越离谱。其实,是他主动且强烈要求我曝光此事,而且他在我提醒后已明知后果仍选择了曝光此事,最后仕途暂停,可谓是求仁得仁。这件事,根本不是我害他,是他觉得我可以帮他解恨,而我觉得有新闻价值值得介入,彼此达成了共识,这才配合曝光了此事。
被误会十多年,一直隐忍没公开解释澄清,昨日得知他已退休,说一说无妨了,也算还自己一个清白。
2025 年 1 月 17 日
来源:趣闻捕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