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举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09:34 1

摘要:4月10日,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在山东菏泽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黄河天上来牡丹为你开”,旨在促进黄河文化与牡丹文化相互赋能,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4月10日,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在山东菏泽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黄河天上来牡丹为你开”,旨在促进黄河文化与牡丹文化相互赋能,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论坛现场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法泽尔·纳吉布(FazeelNajee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办事处主任夏泽翰(Prof.ShahbazKhan),菏泽市委书记张伦发表致辞。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英主持开幕式。

杜占元致辞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从古至今,世界各国文明不约而同地将花作为美好的象征。发祥于黄河流域的牡丹,一直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很早就成为各国感知中华文化、理解中国精神的窗口。对花的喜爱、对美的欣赏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对不同文明的开放包容、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和对人类共同未来的守护,是人类共同的期待。面对当前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领域的严峻挑战,我们不仅要赏花爱花,更要育花护花,共同守护脆弱的地球生态,守护大自然的美丽之源,从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中汲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文局作为致力于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和中外文明互鉴的国际传播机构,愿与更多国内外机构和有识之士一道,以文化之力厚植中外友好合作土壤,以文明之光照亮人类发展前行之路。

白玉刚致辞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表示,黄河与牡丹在菏泽交相辉映,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读懂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识。举办本次活动就是为了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牡丹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以河为脉、以花为媒,进一步促进人文交流合作,共同开创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崭新局面。期待进一步凝聚共识,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秉持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让不同文明像牡丹花一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打开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局面。期待进一步增进友谊,深化人文交流,大力支持学术、文艺、媒体、旅游等各行各界全方位开展友好交往,持续增进相互了解、巩固传统友谊。期待进一步深化合作,在经济、民生、人文等诸多领域深度挖掘合作潜力、创造更多合作机遇,携手谱写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法泽尔·纳吉布致辞

马尔代夫驻华大使法泽尔·纳吉布表示,文化根植于自然,超越了国界,将我们联系起来。不同文化的交流,不仅表现出差异,更突显人类对和平、美好和未来的共同追求。透过美艳娇嫩的牡丹,我们在感受文化传统、拥抱多样文明的同时,也构建起一个和谐互通的世界。

夏泽翰视频致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表示,黄河和牡丹共同代表着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中国往昔的符号,更是充满活力的元素。期待各方通过文化交流、文化创新、文化保护和国际合作,让黄河和牡丹持续绽放、润泽百世。

张伦致辞

菏泽市委书记张伦表示,牡丹是吉祥、富贵、和平、友谊的象征,被各国人民所喜爱。近年来,菏泽发起“牡丹出海”计划,让牡丹成为世界文明交流的美丽特使,也成为菏泽落实黄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杨开忠,中央文史馆馆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葛剑雄,保加利亚索非亚市公园和城市花园局局长米莱娜·拉多斯拉沃娃·瓦塞娃(MilenaRadoslavovaVaseva),北京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王维佳,塞尔维亚中医药协会会长、全国政协海外代表薄秀花分别作主旨演讲。

圆桌研讨现场

在圆桌研讨环节,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中国农业科学院牡丹研究中心主任张秀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舒庆艳,北京城市学院教授荣宏君,北京外国语大学阿塞拜疆语教研室主任阿格申·阿利耶夫(AgshinAliyev),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外籍专家安泽(AnzelikaSmirnova)等,围绕“黄河文化、牡丹文化的融合发展与国际传播”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活动现场

论坛上举行了“云上花开共叙情缘”牡丹主题账号上线、牡丹主题创作采风成果展示暨作品捐赠、牡丹纪录片《国色》宣传片发布等活动,并启动沿黄省区系列文化项目。

在研讨会环节,与会嘉宾围绕黄河文化与中华文明、黄河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文化与世界大河文明交流互鉴等议题展开讨论。现场发布了《黄河文化“两创”发展报告》。

马尔代夫、苏里南、越南、缅甸、瑙鲁、玻利维亚等国驻华使节,沿黄省区社会科学院及国内有关高校专家学者,海外汉学家,国内外媒体代表等参加活动。

记者:李焜染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杨荷放 通讯员:陈新振 王亮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