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知酒君与分别来自山东淄博、德州和济南的三位酒类经销商进行了深度交流,虽是局部市场观察,但从他们的一线反馈中,既能看到传统酒类市场的惯性延续,也能捕捉到消费变革与渠道迭代的细微信号,更能透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看到行业转型期的缩影。
山东作为酒类消费大省,其市场规模与消费潜力巨大。
近日,知酒君与分别来自山东淄博、德州和济南的三位酒类经销商进行了深度交流,虽是局部市场观察,但从他们的一线反馈中,既能看到传统酒类市场的惯性延续,也能捕捉到消费变革与渠道迭代的细微信号,更能透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看到行业转型期的缩影。
宏观赋能:以思想盛宴筑牢C端方向
山东酒类市场香型结构与当前主流结构一致,传统浓、酱、清三大香型合计占比超九成,这是三位经销商的共识。但具体到香型占比,不同区域的观察却呈现明显差异:来自淄博的王总提到,其覆盖区域内酱香占比已达50%,浓香与清香各占20%;而德州道慧商贸有限公司主管肖国峰则表示,本地浓香占比高达65%,清香与酱香分别为25%和10%;济南的经销商则从价格带的细分上指出,酱香酒在200-300元价格带需求旺盛。
这种分化背后,是区域消费偏好与市场竞争格局的双重作用。例如,德州作为鲁西北重镇,其德州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中鲁菜齐鲁风味的分支,本地餐饮文化与浓香适配度高,尤其是本地以浓香著称的古贝春,因此浓香仍占绝对优势;而酱香的高占比区域例如淄博,可能与近年来酱酒热的持续渗透、商务消费升级有关。
价格带的分布则更加清晰,三四线城市以100-300元为主流,一二线城市集中在300-500元,这一点在知酒君采访山东日照的某位消费者中得到了印证。肖国峰进一步表示,未来看好30-200元口粮酒与400元左右商务用酒,前者符合大众日常消费需求,后者则受益于商务宴请场景的稳定复苏。
这体现了在不同区域、不同消费场景下,消费者对于酒类价格带的精准选择与预期,也反映出山东酒类市场在价格层面正逐步形成分层消费的格局。从经销商的反馈不难看出,浓酱清三大香型虽主导市场,但各区域根据自身文化、消费习惯及市场动态,正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这种分化不仅丰富了山东酒类市场的生态,也为行业未来的变革与突围提供了多元的思考方向。
本土品牌面临创新乏力的现实困境
在与经销商的交流中,本土品牌的情感价值作为无法替代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他们提到,本地消费者对本土品牌更为熟悉,品质稳定、价格透明是其核心优势,济南的经销商表示,尤其在中老年消费群体中,这种熟人社会式的信任仍具生命力。
但这种优势正在遭遇双重挤压。一方面,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名酒通过品牌力与渠道下沉持续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年轻消费群体对本土品牌的选择意愿明显降低,济南经销商更是直言,本地品牌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缺少创新,年轻群体更倾向选择新酒饮。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市场生态的恶化。王总和肖国峰主管均提到目前网络渠道对市场的影响,肖国峰透露,网络渠道的混乱导致串货现象普遍化,同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致。面对困局,经销商不断调整市场策略,肖国峰表示,选择抱紧古贝春等核心本土产品,同时开发自有品牌悟贤酒、陶雅酒,通过直营和招商同步的模式掌控渠道,但这些尝试能否扭转本土品牌的弱势地位,仍需时间检验。
这体现了经销商在面对本土品牌创新乏力困境时的积极探索。从经销商的实践来看,他们抱紧核心本土产品,是希望借助本土品牌原有的情感价值和市场基础,稳固一部分消费群体;开发自有品牌,则是试图通过差异化竞争,开辟新的市场空间。未来,山东酒类市场还需要经销商和品牌方共同努力,克服创新乏力的现实困境,适应市场生态的变化,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差异化道路。
消费理性化 质价比成为首选
“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这是三位经销商对消费端变化的共同感受。过去,品牌是消费者选择的核心依据;如今,随着信息获取成本降低与品鉴能力提升,他们开始在品牌与品质之间做出更理性的平衡。
这种理性回归直接重塑了经销商的进货策略。过去,他们更倾向于代理“大牌”以降低风险;现在,品质筛选被放在首位,“酒质>影响力”这一原则贯穿始终。济南的经销商从进货方面调整策略,不再盲目压货,能卖多少进多少,甚至拿到订单以后再进货。肖国峰表示,其选品策略已从按品牌排序改为先品质再价格,并强调要让消费者合作后坚信我们平台就是“好酒推荐官”。
这种从品牌依赖到品质主导的转变,意味着酒类市场正在从渠道驱动向消费驱动加速切换。值得关注的是,理性消费并未抑制市场活力,反而催生出新的增长点。三位经销商均透露,300元以下价格带的口粮酒需求持续旺盛,但也意味着消费者对同价优质的要求愈发严苛。
新渠道冲击分化,未来增长仍以传统格局为主
直播电商、社群团购等新渠道对传统经销商的影响,因产品定位不同而呈现分化。主营200元以上中高端产品的经销商认为冲击不大,甚至开始主动引入小众特色酒,如主打手工非遗、一口五香的“梨园彩曲酒”,通过圈层推广触达细分人群;而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经销商则感受到明显压力,他们的应对策略高度一致,即减少库存,聚焦泸州老窖、五粮液等名酒核心产品,同时增加自有开发产品,直营与招商同步推进。对此,淄博王总强调了加强布局私域的重要性,通过做自己的社群小众圈层以性价比的方式引流主推自己的产品,做好私域领域,才有生存空间。
谈及行业焦虑,假酒泛滥是绕不开的话题。肖国峰对此忧心忡忡表示,网络渠道的鱼龙混杂让他不知道底线在哪里。这种假酒泛滥造成的行业信任危机,正在侵蚀传统渠道的立身之本。
至于未来两三年的增长点,经销商们对此普遍认为,浓香仍将坚挺,尤其与山东餐饮文化适配的低度浓香根基稳固;酱香经过前几年的洗牌,消费者从盲目跟风到认酒、品酒、鉴酒、选酒,份额有望持续上升,也意味着对于酱酒的品质要求也会同步提高;清香则依托汾酒、老白干等品牌维持稳定增长的趋势。淄博王总进一步表示,未来满足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情绪价值的产品将是新的增长点,李渡的产品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从三位经销商的反馈中不难看出,山东酒类市场正处于传统与变革的过渡期。香型格局在主导中分化,消费理性倒逼渠道进化,本土品牌在挤压中艰难突围,而假酒与新渠道冲击则是悬在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些局部市场的细微变化,正推动山东酒业市场转向高质量发展,对于酒业从业者而言,读懂这些信号,或许比追逐短期流量更重要。
来源:XN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