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心仁术架设文化交流桥梁——访祖传第四十九代中医王胜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13:30 1

摘要: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一位当地患者携一家老小,在诊所外等候三日,只为求得一位中国医生诊脉;在法国巴黎,一对久未如愿的夫妇,经这位医生对居住环境的一番指导,一个半月后便迎来喜讯。从非洲大陆到欧洲腹地,他凭借几根银针、一双妙手,跨越语言障碍,赢得患者信任。

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一位当地患者携一家老小,在诊所外等候三日,只为求得一位中国医生诊脉;在法国巴黎,一对久未如愿的夫妇,经这位医生对居住环境的一番指导,一个半月后便迎来喜讯。从非洲大陆到欧洲腹地,他凭借几根银针、一双妙手,跨越语言障碍,赢得患者信任。

他,就是王胜强——北京永金堂中医馆创始人,一位将祖传医术与“大自然疗法”相结合,致力于推动“中医外交”的践行者。近日,本报对他进行专访,探寻他如何凭借一己之力,让中医智慧惠及全球,成为中国国际交往中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千年医术的当代传人

王胜强与中医的渊源,深植于家族传承。作为浙江永嘉王氏医派的第四十九代传人,其家族行医历史可追溯至南宋,绵延 980 余年。在家族习医、行医、论医氛围的熏陶下,他自幼便对中医药文化兴趣浓厚。

王胜强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他精通家传技法,博采众长,遍访 40 多位民间名师。他不仅擅长针灸、推拿、刺血、拨筋点穴等传统技艺,还将中医“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与环境健康管理相结合,自创“大自然疗法”,在治疗耳鸣耳聋、渐冻症、帕金森、不孕不育等疑难杂症方面成效显著。

“中医外交”的亲身实践者

王胜强深知,中医药不仅是治病救人的技艺,更是促进文化交流、民心相通的有效载体,他将此称为“中医外交”。

2023 年,一段机缘开启了他的非洲之旅。坦桑尼亚中国友好促进会秘书长约瑟夫·卡哈玛在北京扭伤腰,多年旧疾在王胜强 45 分钟的气功治疗后明显改善。此次治疗效果显著,让约瑟夫秘书长大为惊叹,当即聘请王胜强为健康顾问,并邀请他前往坦桑尼亚坐诊。

2024 年 8 月,王胜强赴坦桑尼亚坐诊。原计划每日接诊 5 人,但因疗效显著,口碑迅速传播,求诊者众多。他常常工作至深夜,最终6天接诊 60 多位患者,其中不乏当地政府官员、律师、商人等精英阶层,多数人借此首次体验中医魅力。

王胜强表示:“通过望、闻、问、切,我们不仅能诊断病情,还能快速与患者建立信任。这种直接且有效的互动,是传播中医文化、树立中国积极健康形象的直接方式。”

辨证施治,彰显文化魅力

在坦桑尼亚,王胜强发现当地人以香蕉和西红柿为主食,约 90%的患者患有胃病。他不仅进行治疗,还提供详细食疗方案,建议调整饮食习惯。

在法国,他采用拨筋点穴和气功综合疗法,患者由每天3-4个小时睡眠提高到6个半小时睡眠。

在王胜强看来,这些案例正是中医“辨证施治”“因人因地因时而宜”核心思想的生动体现。“中医强调整体观和个性化调理,与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契合。”

让中医药走向世界,服务全人类

截止2025年8,王胜强已经为35个国家的近400多位外国人义诊,为患者找到了病因,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的患者;除义诊外,王胜强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他已陆续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针灸学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举办健康讲座,接受法国欧洲卫视等海外媒体专访。他不断向世界传达两个核心观点:加强中医知识学习,构建中医健康观;树立健康管理观念,成为自身健康的主导者。

谈及未来,王胜强信心坚定。他将继续与国内外高校、机构合作,举办“中医大师课”,推进“丝路杏林”中医文化国际交流活动。针对法国、英国、坦桑尼亚、美国等中医认可度较高的国家,探索开发祖传药方、培养中医人才等合作模式。

“中医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王胜强说,“让这一医学瑰宝服务全人类,是中医药人的共同梦想与追求。”

透过王胜强的故事,我们看到中医“走出去”依靠的是扎实疗效与深厚文化底蕴。正是有像他这样兼具仁心、仁术与文化自信的实践者,中医才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智慧、推动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

来源:中国企业报经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