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Sakuu要“跑路”,结果它已经实现了商业化。摘要:Sakuu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电池3D打印厂商,前身为KeraCel,成立于2016年。公司专注于通过自主研发的多材料3D打印技术(称为Kavian™平台)制造下一代电池,包括固态电池和锂金属电池。
Sakuu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电池3D打印厂商,前身为KeraCel,成立于2016年。公司专注于通过自主研发的多材料3D打印技术(称为Kavian™平台)制造下一代电池,包括固态电池和锂金属电池。
与传统工艺不同,Sakuu的3D打印方法能够在单一生产线上实现多种功能材料的精准堆叠与集成,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制造成本,并赋予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设计灵活性。
其目标是推动电动汽车、储能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电池技术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
3D打印电池的路比想象中更难。
Sakuu作为全球首个3D打印固态电池的开发商,发展历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研发与测试上。期间,公司也曾推出过多款3D打印电池样品,并在硅谷建立了一座占地7340平方米的电池打印与工程工厂。随后,Sakuu宣布与韩国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SK On达成联合开发协议,重点围绕其干法Kavian™平台的工业化推进。
而此前,Sakuu也曾计划通过SPAC上市,但交易最终告吹。上个月,公司又被曝出正准备拍卖部分测试与生产设备,虽解释为“清理旧设备,为新平台腾出空间”,但业界依旧担心的是3D打印电池,究竟能否真正做成?
一场采访,揭开谜底:Sakuu还在
近日,Sakuu总裁兼首席运营官Arwed Niestroj在接受行业媒体3D Printing Industry采访时,首次详细披露了公司在3D打印电池商业化方面的最新进展。
据Niestroj透露,Sakuu的核心技术是Kavian平台,可将3D打印用于大规模电池制造。公司最初计划直接生产完整电池,但在客户反馈下调整了方向,相比整块电池,客户更看重干法电极打印。因此,Kavian的首个商业化版本专注于正负极干电极生产,采用卷对卷工艺,不仅效率接近传统湿法涂覆,还具备操作简便和环保优势。
Niestroj进一步表示,相比传统湿法工艺,Kavian平台的干法工艺相比传统湿法,不仅能显著降低成本、重复利用材料,还经第三方验证可减少约55%的碳足迹,实现零耗水。
目前,Sakuu正在与SK On合作开展预商用测试,评估电极和量产设备的要求,并通过试点研究验证技术可行性、识别局限性,为未来应用提供参考。
无论如何,我们最终想说的是,Sakuu还在,3D打印电池的希望还有。
这条路肯定不平坦,几乎每一步都伴随着不确定,说实话,我们也担心它哪天就突然消失了。可从目前来看,这项技术并不是完全空想,而是真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至于未来3D打印电池能走多远,没人能给出答案,但至少现在,它还在往前走,就依然值得我们期待。
而回到国内,已有企业走上类似的道路,比如高能数造,就正在探索属于中国的3D打印电池商业化之路。
来源:3D打印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