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胃镜,能保十年健康?医生坦言:这类人真没必要频繁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12:44 1

摘要:但在一些地方,坊间却流传着“做一次胃镜,十年无病”的说法,甚至有人每年都主动跑去查。这话听着像是保险广告,但真有这么神?医生直言:有些人真的是白挨一顿罪。

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胃肠疾病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但在一些地方,坊间却流传着“做一次胃镜,十年无病”的说法,甚至有人每年都主动跑去查。这话听着像是保险广告,但真有这么神?医生直言:有些人真的是白挨一顿罪

现在问题来了:胃镜到底查不查?查几次才合适?哪些人查了纯属浪费?

这些问题,今天咱们讲透。

胃镜,说白了就是用一根细长的软管,从嘴巴伸进去,沿着食道一路探查到胃和十二指肠。它能看清黏膜的颜色、形态、有没有出血、溃疡、息肉,甚至能直接取活检。

也就是说胃镜是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具,不像B超靠回音、CT靠影像,它是“眼见为实”。

但问题来了,很多人把胃镜当成“万能筛查”。其实普通人每年体检,根本没必要把胃镜列进清单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共识意见,没有症状、没有高危因素的人群,一般建议从40岁起筛查一次胃镜,除非有特别情况,不需要年年复查。

啥叫“高危”?这几个字说出来你自己心里就有数了:

家族有胃癌史长期胃痛反酸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治愈患有萎缩性胃炎或肠化生

这几类人属于“胃癌的候补队”,他们才是胃镜应该重点盯的对象。

而不少人明明啥事没有,也没症状,就为了“安心”年年查,结果查来查去查出个焦虑。

很多人是被吓出来的焦虑。

有的听说谁谁突然胃癌晚期,哭着说“早知道早点查”;有的被某些体检机构吓唬,“你这胃要是不查,可能就是癌前病变”;还有的拿“胃镜=防癌”当口头禅,恨不得每年查一回,生怕漏了什么。

但现实很打脸:胃癌不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它从胃黏膜的轻度慢性炎症,到中度萎缩、肠化生,再到异型增生、癌变,往往需要十几年

也就是说胃癌就像“水烧开”,不是一下子沸腾,而是缓慢蓄热。

那种说“今天查没事,明年就晚期”的说法,听着吓人,实际上概率极低。除非是极个别进展快的类型,比如弥漫型胃癌,但这种胃镜也未必能早期发现。

所以别把胃镜当成“保命符”,它不是灵丹妙药。

真正防癌的核心,是找到高危人群,定期筛查,而不是全民上阵、大海捞针。

说到底做不做胃镜,要看你属于哪一类人。

咱们分三种人讲,听起来也明白。

第一类:高危人群,这类人查胃镜是“刚需”

· 有下面这些情况的,建议主动做胃镜:

· 一年内有体重明显下降、黑便、吞咽困难、顽固性反酸烧心等症状

· 胃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曾患胃癌

· 被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未彻底根除

· 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异型增生病史,属于癌前病变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比如非甾体抗炎药(止痛药)

这类人群要根据医生建议,1到3年复查一次胃镜,有症状时也不能拖。

第二类:中等风险人群,可查可不查,按需来

比如,40岁以上、平时偶尔胃酸胃胀、饮食不规律,但无明显症状,也没有家族史。这种情况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查一次“基线胃镜”,没问题后面就不用年年查了。

如果平时症状不明显、生活也规律,那真可以先观望,有变化再查。

第三类:低风险人群,查了可能还添堵

比如20多岁的年轻人,没症状、没家族史、身体倍儿棒。跑去查胃镜,只是为了“买个安心”,结果呢?查出来点轻度炎症、黏膜红斑,吓得不轻。

其实这些“假阳性”很多时候没啥实质意义,还容易被过度治疗。

而且胃镜不是“查了就放心”,它也有风险:操作不当可能引起咽喉损伤、出血,甚至穿孔。虽然几率不高,但也不是零。

再说了,胃镜检查过程对部分人来说并不算友好,尤其是无麻醉的,真是“人间至苦”。

所以别轻易听信一些体检机构的推销话术,该查就查,不该查别凑热闹。

说到底胃镜是发现问题的方法,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本事。

就像你天天查血压,但高盐饮食不改,查得再勤也白搭。

胃也是一样。真正管住胃病的,不是仪器,是咱们自己那张嘴。

别等查出问题才后悔,关键在于平时的生活习惯

别小瞧了这几件事:

一是少吃腌制、烟熏、烧烤类的重口食品,这些里面的亚硝酸盐含量高,和胃癌有关系。

二是戒烟限酒,别拿胃当酒桶使。

三是饮食规律,别暴饮暴食,三天两头换花样刺激胃黏膜。

四是幽门螺杆菌的筛查和根除,绝对是“防癌第一步”。

有些人查了胃镜发现“没事”,就放飞自我,结果三五年后真查出问题,那才是真的冤。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心理压力也会“吃胃”,长期焦虑、紧张,会让胃酸分泌紊乱,胃黏膜变脆,久而久之也会出毛病。

所以别光看胃镜结果,日常的细节才是健康的基石。

胃病不是“查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

胃镜不是什么“万能打卡项目”,不是人人都得上阵。

查与不查,得看你自己是不是那个“该查”的人。别被营销忽悠了,也别光靠仪器放心。常说一句话:“饭吃得香,觉睡得稳,才是真正的健康。”

胃镜只能告诉你“有没有问题”,生活方式才能决定“会不会出问题”。别拿检查当挡箭牌,也别为了“安心”把自己吓出病来。如果你真觉得胃不舒服,那就听医生的。

如果你啥事没有,胃镜就别成了你人生的“打卡任务”。这事儿啊,真没必要“图个心安”,反倒是“心安理得”更重要。你怎么看待胃镜检查?你身边有没有人“过度体检”?欢迎留言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 《中国胃癌筛查及早诊早治共识意见》[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22, 42(3): 193-198.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胃镜检查适应证及操作规范专家共识》[J]. 中华消化杂志, 2021, 41(8): 481-486.

声明:部分内容来源于公开发布的医学指南,本文为健康科普内容,不构成任何诊疗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本文无广告推广,仅为传播健康知识。如有内容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