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鹿邑村镇名字由来历史探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12:44 1

摘要:先说说咱“鹿邑”这个大名是咋来的吧。得从春秋那时候说起。那会儿咱这儿不叫鹿邑,叫“苦”。听这名儿就知道,老辈子人过日子不容易,觉得生活苦,就给这儿起了这么个名。后来到了隋朝,开皇十八年,皇上就给改名叫“鹿邑”了。为啥叫这个呢?因为咱县西边有个“鸣鹿城”,老话说

先说说咱“鹿邑”这个大名是咋来的吧。得从春秋那时候说起。那会儿咱这儿不叫鹿邑,叫“苦”。听这名儿就知道,老辈子人过日子不容易,觉得生活苦,就给这儿起了这么个名。后来到了隋朝,开皇十八年,皇上就给改名叫“鹿邑”了。为啥叫这个呢?因为咱县西边有个“鸣鹿城”,老话说那儿树林子多,麋鹿成群,经常能听到鹿叫唤。“邑”就是城的意思,俩字合一块,就成了“鹿邑”。您听听,这不比那“苦”字好听多了?也从这儿能看出来,那会儿生态环境是真好啊,要不哪来那么多鹿呢?

说到鹿邑,那就不能不提老子。咱这儿是老子的故里,这可是咱们最大的骄傲。您看街上,到处都能看到老子的影子。太清宫镇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名儿可是从唐朝那时候传下来的。那会儿是唐朝开元十三年,唐玄宗下令把原来的紫极宫改名叫“太清宫”。打那儿起,这儿就叫太清宫了,到现在都快一千三百年了。想想看,一千多年前的名字能传到今天,得多不容易。这说明啥?说明咱中国人尊重文化,尊重历史,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咱就得好好守着。

跟老子有关系的还有个地方,叫生铁冢镇。这名儿听起来有点吓人是不是?这里头有个传说。说是老子当年在这儿降妖除魔,把妖怪赶进一口井里,然后用烧化的铁水往井里灌,最后堆起个土包,就像个坟头似的。所以就叫“生铁冢”了。您别看这是个传说,这里头可有着大道理。它告诉咱们,邪不压正,做人要正气,要敢于跟坏人坏事作斗争。这不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正能量吗?

咱鹿邑人信道教,从地名里就能看出来。玄武镇就是个例子。这名儿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在湖的北边,道教里管北方的神叫“玄武”;另一说更有意思,说是曹操当年在这儿练兵,修了个台子看士兵操练,叫“观武台”。到了唐朝,要避讳皇上的年号“贞观”,就不能叫“观”字了,于是就改叫“玄武”。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跟咱中国的传统文化分不开。这说明啥?说明咱老辈人讲究,重礼节,连起地名都这么有文化。

再说说咱这儿的水。涡河从咱这儿流过,所以好多地名都跟水有关系。涡北镇就是因为在涡河北边而得名。杨湖口镇也是,老早以前这儿有个玄武湖,杨姓人家在湖口开客栈,就这么叫开了。贾滩镇也是一个道理,河水冲积成了滩地,贾姓人来这儿开店做生意,就叫贾滩了。您看,老辈人起名多实在,是啥就叫啥,一点都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水能养人,也能害人。邱集乡原来不叫这名,叫“凤凰岭”,多好听的名字。可是明成化元年发大水,河水决口,淹了武平城,好多人家的房子都冲没了。有几百户人家逃难到这儿,慢慢形成了集市。因为邱姓人家多,就改叫邱集了。从这事儿能看出来,咱老辈人多么不容易,经历了多少磨难,但还是在这儿扎根生活下来了。这说明啥?说明咱中国人坚韧不拔,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总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这种精神,到今天都值得咱们学习。

咱鹿邑人实在,起名字也实在。好多地名就是谁家住这儿、干啥营生,就叫啥名。张店镇就是因为明朝末年,有张姓人家在这儿开店,就叫张店了。穆店乡也是一个道理,穆姓人家在这儿开店,就叫穆店。王皮溜镇的名儿更有意思,说是唐朝末年有个叫王溜的人,做皮货生意出了名,大家就管这儿叫王皮溜。也有人说是因为白沟河水急,冲刷河床,那水急的样子就叫“溜”,所以叫王皮溜。不管哪种说法,都跟老百姓的生活分不开。这说明咱们老辈人勤劳,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不偷不抢,活得硬气。

郑家集乡、高集乡、赵村乡,这些名字都是一个路子。郑家集是明朝末年郑姓人家在这儿建村,后来成了集市。高集是高姓人家建的村子成的集市。赵村是因为处在鹿邑到陈州(现在淮阳)的官道上,赵姓人家在这儿做生意,就叫赵村了。这些名字朴实无华,但记下了咱老辈人开荒种地、做生意过日子的历史。您想想,那会儿又没有工商局注册,也没有广告宣传,就靠着自己的姓氏和诚信,把生意做起来了,把村子发展起来了。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到今天都不过时。

有些地名透着咱老辈人的幽默和智慧。试量镇的名字来得就挺有意思。说是春秋时候,这集东南有个酒坊,有一天来了俩神仙,比赛谁酒量大,就这么叫“试量”了。想想看,两个神仙不在天上呆着,跑咱这儿来比酒量,这老辈人编故事还真有意思。这说明啥?说明咱们祖先乐观豁达,苦中作乐,再难的日子也能找出乐子来。

任集乡的名字也有讲头。说是这儿原来有个集市,买卖做得红火,而且买卖公平、讲仁义,就叫“仁兴集”,后来叫白了,就成了“任集”。也有说是任姓人家在这儿兴集的。不管咋说,这名字里透着咱老辈人做买卖讲诚信、重仁义的精神。这不就是现在说的“诚信经营”吗?老祖宗那会儿就明白了。

唐集乡的名字来得实在。清初有人到这儿开店铺,慢慢成了集市。这儿的人会做糖,做得还好,就叫“糖冈店集”,后来省事叫成了唐集。您看,连做糖都能做成地名,咱老辈人就是这么实在。有啥本事就亮啥本事,靠手艺吃饭,不丢人。

要说接地气,还得数辛集镇。这地方春秋时候是鸣鹿城,到了唐朝,因为要避讳皇上家的名字(唐高祖李渊他爹叫李虎),就不能叫“虎乡”了,改叫“护厢集”,后来又变成“新集”。到了1982年,规范地名,就叫辛集了。一个地名改来改去,记录了多少朝代更替、历史变迁。这说明啥?说明咱们国家历史悠久,文化传承从没断过。

马铺镇的名字记录的是古代的通讯方式。那会儿没电话没电报,送信靠骑马。这儿就是个大驿站,叫“马丘铺”、“急公铺”,后来简化成了马铺。想想那时候送信的差人,骑着马从这儿跑过,扬起一路尘土,也挺有画面感的。这说明咱们老辈人重视信息传递,重视沟通交流。

观堂镇的名字跟信仰有关系。这儿原来叫“翟家店”,清朝嘉庆年间修寨子,在寨南门楼上供了观音像,就改叫“观音堂”了,后来叫省事了,就成了观堂。老百姓求个平安吉祥,把信仰都融到地名里了。这说明啥?说明咱们中国人心里有寄托,有所敬畏,这不是迷信,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宋河镇的名字来得晚,但是跟咱鹿邑的宝贝有关——宋河酒厂。这儿原来叫枣集镇,后来因为宋河酒厂出名了,就改叫宋河镇了。宋河粮液可是咱河南的名酒,这点咱鹿邑人都自豪。这说明啥?说明咱们地方企业搞得好,能给家乡增光添彩。

再说说街道。咱县城的四个街道,名字都有来历。真源街道、谷阳街道、卫真街道、鸣鹿街道,这些名字都是从老地名来的。真源是唐高宗时候改的名,意思是“真理的源头”;谷阳是因为在谷水北边;卫真是宋真宗改的,说要捍卫老子思想;鸣鹿就是取自那个有鹿叫唤的古城。这些名字用了上千年,记下了咱鹿邑的历史文化。这说明啥?说明咱们尊重历史,不忘本来。

有些村子的名字也很有意思。赵村乡有个前刘寨村,明朝初年老刘家从山西洪洞县迁到这儿,后来修了寨墙,就叫刘寨。因为北边还有个刘寨,就叫前刘寨了。高集乡的枣园村,是因为村头有枣树园子,清朝时候就有这村子了,原来叫“早元村”,2019年才改叫枣园村。村里还有个老建筑“八八楼”,是1883年修的,有年头了。这说明啥?说明咱们老辈人重视安居乐业,到一个地方就先扎下根来,建设家园。

看看这些地名,能看出来咱鹿邑的几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从春秋战国那时候就有记载;二是文化底蕴厚,跟老子道教文化分不开;三是老百姓实在,起名字不搞花里胡哨的,是啥就叫啥;四是包容性强,不管是从山西迁来的,还是本地人,都能在这儿安居乐业。

咱们要是能把老辈人这些好东西传下去,咱鹿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咱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红火。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来源:水滴石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