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大爷拄着磨得发亮的竹拐杖,在树下站了整整一个上午。他望着村外那条通往县城的水泥路,像无数个寻常日子一样,时刻盼望着,千里之外打工的儿子能打个电话回来。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王大爷拄着磨得发亮的竹拐杖,在树下站了整整一个上午。他望着村外那条通往县城的水泥路,像无数个寻常日子一样,时刻盼望着,千里之外打工的儿子能打个电话回来。
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乡村里随处可见,当我们谈论“养老”时,目光多聚焦于城市中的养老院与社区服务,却常常忽略了广袤农村里的农民,那些被岁月压弯了腰的老人,正面临着四个亟待被看见的困境。
图片来源网络
第一个问题,是“看病远,看病难”的困境。农村的医疗资源,稀疏又脆弱。很多村子只有一个卫生所,里面往往只有一两位村医,能处理的不过是感冒发烧这类小毛病。若是遇上心梗、中风这样的急症,老人得靠家人用三轮车送到十几公里外的乡镇医院,再赶上山路崎岖,耽误的每一分钟都是在与生命赛跑。
图片来源网络
李奶奶去年冬天突发脑梗,儿子在外省打工,邻居们轮流换班,才把她抬上县城的救护车,可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她至今只能坐在轮椅上。农村老人大多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病,需要定期拿药、监测身体,可往返乡镇医院的路费、误工费,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
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个问题,是“守着空房子,等着一句话”的孤独困境。年轻人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守着空荡荡的老院。张大爷和老伴住在村东头,儿子在深圳打工,一年只回来一次。每天清晨,张大爷会先给老伴煮碗粥,然后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听着村里的广播,手里攥着老年机,盼着儿子的电话。
图片来源网络
有一次,老伴夜里起夜摔倒了,张大爷扶不动她,只能坐在地上给儿子打电话,电话那头的儿子心里特别着急却没办法,只能连夜订最早的车票。农村老人的孤独,不是城市里老人能靠广场舞、老年大学排解的,他们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一个院子、一部手机,和对子女无尽的牵挂。
图片来源网络
第三个问题,是“养老钱从哪来”的经济困境。城里老人有退休金、养老保险,可农村老人的养老钱,大多攥在自己种的几亩地里,或是子女每月寄来的几百块钱。虽然现在有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但每月几十块、一百多块的补贴,对于需要买药、看病的老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图片来源网络
第四个问题,是“没人管,没人帮”的照护困境。农村老人的养老,大多靠“自我照护”或“邻里互助”,专业的养老服务就像遥远的星星,看得见却摸不着。刘奶奶的老伴去世得早,她一个人生活,眼睛花了,耳朵也背了,连做饭都要摸着灶台慢慢来。有一次,她煮面条忘了关火,锅里的水烧干了,差点引发火灾,还是邻居闻到糊味赶过来,才避免了危险。
图片来源网络
村里没有养老院,也没有护工,若是老人失能失智,只能靠子女轮流照顾,可子女要打工挣钱,往往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有些家庭只能把老人锁在家里,每天中午回来给老人喂顿饭,像这样老人的日常生活,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没了自由,也没了尊严。
图片来源网络
夕阳西下,老槐树上的鸟儿回了巢,王大爷也慢慢挪回了家。推开虚掩的木门,屋子里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图片来源网络
农村养老的这四个问题,不是一个个冰冷的词汇,而是无数老人日夜面临的困境。当我们为城市养老事业的发展欢呼时,也该回头看看那些在乡村里守望的老人,他们也曾为家庭、为社会付出过汗水,如今,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句关心,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更多的村医、更完善的养老保险、更贴心的养老服务,还有子女能多回家看看的陪伴。
图片来源网络
农村养老,关乎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也关乎着乡村的未来。愿有一天,村口的老槐树下,老人们不再是孤单地守望,而是能笑着聊天、安心养老,让每一位农村老人都能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度过一个温暖的晚年。
来源:淇淇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