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佛陀在祇园精舍的菩提树下,曾对弟子们轻声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时我不懂,后来在尘世里兜兜转转才明白,所谓见如来,从来不是去远方寻一尊金身佛像,而是在烟火日常里,把自己活成一束澄澈的光——守着善良的本心,揣着利他的暖意,不被旁人的目光裹挟,不被外界的评价
佛陀在祇园精舍的菩提树下,曾对弟子们轻声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那时我不懂,后来在尘世里兜兜转转才明白,所谓见如来,从来不是去远方寻一尊金身佛像,而是在烟火日常里,把自己活成一束澄澈的光——守着善良的本心,揣着利他的暖意,不被旁人的目光裹挟,不被外界的评价扰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便已是最好的修行。
记得那年在江南的古寺,遇见一位扫地的老尼。晨光里,她握着扫帚,一下一下扫过青石板上的落叶,动作慢得像在丈量时光。有游客路过时小声议论:这么大年纪还做这些粗活,多不值当。老尼听见了,却只是淡淡一笑,继续弯腰清扫。后来我问她:旁人说的话,您不往心里去吗? 她指了指院中的梅花,轻声道:“你看这梅,春天不与桃李争艳,冬天自有暗香来。它从不管路人觉得它开得早或晚,只是守着自己的时节,好好开花。人也一样,做好自己该做的,便是修行。” 那刻我忽然想起佛陀说的“不为外界所动”,原来不是故作清高的疏离,而是像老尼这样,把心扎根在自己的节奏里,任外界风吹雨打,自有一份笃定的从容。
善良,是做好自己的第一颗种子。佛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份“善”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藏在细微处的温柔。佛陀所说的善有善报从不是功利的交换,而是善良会像蒲公英的种子,你撒出去的每一份温柔,终会在某个角落生根发芽,再吹回你身边。利他,是做好自己的一束光。你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被这束光包围,好运自然会循着光找到你。忠于自己,是做好自己的定海神针。尘世里最容易的是随波逐流,最难的是守住本心。所谓“忠于自己”,就是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能坚定地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就像佛陀说的“人生的因果,皆由自己种下”,你选择忠于本心,便会收获内心的安宁;你选择敷衍自己,终会在遗憾里追悔莫及。
不必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这是我在尘世里慢慢学会的道理。曾有段时间,我总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别人一句不经意的评价,都能让我纠结半天。后来读到佛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才猛然醒悟:别人的看法,就像天上的云,来了又去,从不会为谁停留。你若把云当作评判自己的标准,只会在云卷云舒里患得患失。就像院子里的树,不会因为路人说它长得不直就停止生长,也不会因为有人夸赞它枝繁叶茂就骄傲自满,它只是扎根土壤,向阳生长,做好一棵树该做的事。人也一样,你若能守住自己的节奏,不被他人的看法左右,便会在岁月里活成最踏实的模样。
真诚待人待事,是做好自己的底色。佛陀说“以真心换真心”,这份“真心”从来不是技巧,而是不掺杂质的纯粹。我曾在工作中遇到一位前辈,她从不搞职场上的弯弯绕绕,对下属坦诚,对工作认真。有次项目出了问题,她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主动承担,还帮犯错的同事一起弥补。后来她晋升为部门经理,大家都心服口服,说“跟着她干,心里踏实”。原来真诚从不是笨办法,而是最长久的智慧。你对人真诚,别人便会对你信任;你对事真诚,事情便会给你回馈。就像播种,你种下真诚的种子,终会收获信任的果实;你若种下虚伪的种子,只会收获猜忌的苦果。
做好自己,便是最大的修行,原来修行从不是远离尘世的清修,而是在烟火气里,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份真心守住。你不必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只需做真实的自己;你不必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只需在平凡里保持善良与真诚。当你做好自己,便会发现,好运从不是求来的,而是你种下的善因、付出的真心、守住的本心,在时光里结出的果实。
就像春日里的花,不慌不忙地绽放;就像秋日里的果,踏踏实实地成熟。做好自己,守着善良,揣着利他,忠于本心,真诚待人,如此,便是最好的修行,也定会有不期而至的好运,陪你走过岁岁年年。
来源:之至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