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工资不动,富人资产暴涨?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1:26 1

摘要:如果你路过北京SKP的爱马仕店,工作日下午依然排起长队。标价六位数的包需要配货,三十万一块的手表一表难求,就连售价近千元的香薰蜡烛,都有人在成打购买。

为什么经济越差,富人越富?

世界首富换人,拉里·埃里森单日暴富890亿美元;

国内,上半年15家银行多了15万高净值客户,可投资资产在千万级以上。

更不用说,那些时不时爆出的“炫富”事件,200万一件的首饰,20万一斤的茶叶等等。

如果你路过北京SKP的爱马仕店,工作日下午依然排起长队。标价六位数的包需要配货,三十万一块的手表一表难求,就连售价近千元的香薰蜡烛,都有人在成打购买。

为什么都说经济不太景气,普通人节衣缩食,富人却越来越富了?

这不能简单地用“贫富差距”来概括,而是资产结构和货币流向的不对称。

真相是,富人之所以有钱,不在于他们更聪明或更努力,而在于他们持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资产形态。

股权、房地产、私募基金、大宗商品、离岸信托。这些东西看似复杂,其实本质就一条:它们都是“生产性要素”,能自己生出现金流,还能轻易撬动信贷杠杆。

而普通人的财富结构以劳动性收入为主,说白了就是工资,再加点存款和自住房产。这是一种消耗性资源,依赖于雇佣关系的稳定。

一旦经济出现不太景气,国家就会启动逆周期调节:降息、降准甚至量化宽松。

货币的水龙头打开了,但第一站并不是菜市场、小餐馆或者你的工资账户,而是金融市场。比如最近的股市,而富人正好大量持有这类资产,财富自然水涨船高。

那普通人呢,经济下行往往伴随企业裁员、降薪、缩招,老百姓最大的收入来源变得不稳定。就算央行放水,也只能看到金融数据上涨,手里的工资却纹丝不动。

前两天公布的8月金融数据,社融增量25693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3658亿元,而居民贷款才增加了303亿元。

说白了,钱在地方的账本上不断滚雪球,就是流不进普通人的口袋。所以我们看到,8月的CPI数据,同比向下0.4%,通缩压力还在;社零消费同比增长3.4%,低于预期和前值,消费还是起不来。

所以钱去哪了,钱并没有消失,它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最终变成了地方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变成了一栋栋卖不出去的楼盘,进入了富人和“婆罗门”的口袋里。

那么普通人为什么很难变有钱?

因为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无论经济好还是坏,资本的收割逻辑从未改变。

传统消费主义往往与物质追求相关,比如将一代80后、90后拖入泥潭的房子、车子、教育投入。

新一代消费主义,呈现出一种更高级的形式,收割的方式变得更加隐蔽——它贩卖的不再是商品,而是“生活方式”和“情绪价值”。

从80后、90后的房贷车贷,到95后、00后追捧的精品咖啡、盲盒、IP周边,资本成功地让人们把资源投向消费端而非生产端,用于即时满足而不是长期积累。

更值得警惕的是,很多人低估了“情绪价值”的成本。

追求情绪价值本身是一种消费,而不是生产。它很难转化为房产、教育、医疗这类结构性资源。

资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消费重新塑造成自由,把负债包装成生活美学。你以为你在“做自己”,实际上可能只是在“消费自己”。

那些教你“爱自己就要买买买”的短视频,本质上和当年忽悠你“三十岁前有房才有尊严”的话术,是同一套逻辑。

这也是为什么经济越差,娱乐业和情绪消费反而越火爆。

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网络音频付费暴涨45%,直播间里挤满了前央视制片人、前空姐、前消防员……

当现实空间充满压力,虚拟世界就成了最廉价的避风港。娱乐繁荣从来不是经济的解药,它只是社会矛盾的创可贴。

最后,这可能就是社会的运行逻辑:让普通人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获取即时快乐,让富人通过低成本的方式获取财富,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来源:堵钱眼的申公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