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碰到老家的堂叔正拿着土地确权本咨询。他说村里刚开了“小田变大田”动员会,村干部说愿意退出土地的农户能拿补偿金,可他心里犯嘀咕:自家3亩地零散在5个地方,种着费劲,可真退了,补偿金够不够贴补家用?以后没地了,万一想种了咋办?其实,202
前几天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碰到老家的堂叔正拿着土地确权本咨询。他说村里刚开了“小田变大田”动员会,村干部说愿意退出土地的农户能拿补偿金,可他心里犯嘀咕:自家3亩地零散在5个地方,种着费劲,可真退了,补偿金够不够贴补家用?以后没地了,万一想种了咋办?其实,2025年农村土地改革里,“小田变大田”和土地退出是连在一起的政策,不少农民都像堂叔这样,既盼着改革能让种地省事,又担心补偿拿得不明不白。今天咱们就把这事讲透,先说明白“小田变大田”到底咋改,再算清退出土地的补偿标准,最后说说农民该咋选,家里有地的一定要仔细看。
先弄清:“小田变大田”不是“收地”,是给土地“拼拼图”
很多人一听说“小田变大田”,就担心是不是要把自家的地收走重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这政策说白了就是给零散的土地“拼拼图”,让种地更方便。
过去农村分地,都是按人口平均分,一家几口人就分几块地,导致不少农户的土地“东一小块、西一小片”。就像我老家邻居王婶,家里4亩地,散在村里6个地方,最大的一块半亩,最小的才几分地。每次播种,她得背着种子、化肥跑遍这6块地,来回折腾大半天;收玉米的时候更麻烦,大型收割机进不了小块地,只能靠人工掰,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而且小块地之间的田埂、小路占了不少地方,算下来实际能种的面积比账上少了近一成。
“小田变大田”就是把这些零散的田块整合起来,把田埂、小路平整掉,拼成大块农田。但这里有个关键:完全自愿。村里会先征求农户意见,要是你想继续自己种,就给你在整合后的大块地里划一块和原来面积相当的地,位置还尽量选方便耕种的;要是你不想种了,就可以申请退出土地,拿补偿金。整个过程中,农户的土地承包权不变,只是把“零散的承包权”变成了“集中的承包权”或者“补偿金”,不会让农民吃亏。
整合后的好处也很实在。比如我们镇去年试点的村子,整合后农田连片成块,大型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都能直接开进地里,以前10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1台机器2小时就干完了,种地成本降了三成。而且整合后统一修了灌溉渠、机耕路,浇水不用再挑水浇,拉粮食不用再绕小路,农户们都说比以前省心多了。
再算清:退出土地的补偿,不是“一口价”,分两种情况算
农民最关心的肯定是退出土地能拿多少钱,这里要明确:补偿没有全国统一标准,因为各地经济水平、土地质量不一样,但主要分“自愿退出承包权”和“自愿退出经营权”两种情况,补偿方式和金额差别很大,得分开算。
第一种:自愿退出“土地承包权”,一次性拿一笔钱
这种情况是指农户彻底退出土地承包权,以后这地就不再属于你了(由村集体重新安排,比如交给种植大户种),但能一次性拿到一笔补偿金。补偿金额主要看两个因素:一是当地土地流转的市场价,二是土地的质量。
比如江苏盐城的试点村,2024年的补偿标准是:一等耕地(土壤肥沃、靠近水源)每亩一次性补6 - 8万元,二等耕地(土壤一般、灌溉方便)每亩补4 - 6万元,三等耕地(土壤较差、离水源远)每亩补2 - 4万元。湖南益阳的试点村,因为经济水平稍低,补偿标准稍低,一等耕地每亩补4 - 6万元,二等耕地每亩补3 - 4万元,三等耕地每亩补1.5 - 3万元。
这里要注意,退出承包权有个前提:必须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和住所,或者已经落户城镇,确保退出土地后有其他生活来源。这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避免有人一时冲动退了地,以后没饭吃。
第二种:自愿退出“土地经营权”,每年拿租金,还能反悔
这种情况是指农户把土地的经营权交给村集体或种植大户,自己保留承包权,每年拿固定的租金,要是以后想种地了,符合条件还能把经营权要回来,灵活性更高,适合不想种地但又舍不得彻底放弃土地的农户。
租金标准一般按当地土地流转的年租金算,通常是每亩每年500 - 1500元,具体看土地质量和位置。比如河南周口的试点村,靠近公路的耕地,因为方便运输,每亩每年租金1200元;远离公路的耕地,每亩每年租金800元。而且租金不是固定不变的,很多地方约定每3 - 5年涨一次,跟着当地物价和土地流转市场价走,保障农户的收益不缩水。
像我堂叔所在的村子,去年就有10户农户退出了经营权,每亩每年拿1000元租金,他算了笔账:自家3亩地,每年能拿3000元租金,比自己种地(除去种子、化肥、人工成本,每年净利润也就2000元左右)还多,而且不用操心种地的事,平时还能去镇上的工厂打工,每月多赚3000多元,比以前只靠种地强多了。
另外,不管是哪种退出方式,很多地方还会给额外的“补贴”。比如退出后要是参加养老保险,村里会帮你缴一部分保费;要是去城里打工,政府会免费提供技能培训。这些都是政策的“暖心之处”,让农民退出土地后没有后顾之忧。
农民该咋选?别急着做决定,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小田变大田”和土地退出是好事,但不是适合所有人,农民在做决定前,最好先问自己三个问题,避免后悔。
第一个问题:“以后还想不想种地?”要是你才四五十岁,只是暂时不想种,以后老了想回村种地养老,那千万别选退出承包权,最好选退出经营权,每年拿租金,保留承包权,以后想种了还能要回来。要是你已经在城里落户,孩子也在城里上学,这辈子都不想回村种地了,那可以考虑退出承包权,一次性拿笔钱,用来在城里买房、养老,或者给孩子创业。
第二个问题:“当地的补偿标准合理吗?”可以先去村委会问清楚补偿标准是怎么定的,参考一下周边村子的补偿金额,再算算自己种地的年收益。比如你家地每亩每年种地能赚1000元,要是退出经营权每年能拿1200元,那肯定划算;要是退出承包权每亩补5万元,按年利率3%算,每年利息就有1500元,也比自己种地强。但要是补偿标准太低,比如每亩只补1万元,那就要多考虑了。
第三个问题:“退出后有其他收入来源吗?”要是你除了种地没别的技能,也没在城里找到工作,就算补偿给得多,也别轻易退出承包权。因为这笔钱花完了就没了,而土地是“活资产”,只要有地在,就算以后没工作,还能回家种地糊口。反之,要是你在城里有稳定工作,或者会一门手艺(比如装修、修车),能保证每月有收入,那退出土地就没什么顾虑了。
改革不是“赶人走”,是让农民有更多选择
说到底,2025年农村土地改革里的“小田变大田”和土地退出,不是要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而是给农民更多选择:想种地的,能有更方便、更高效的农田;不想种地的,能通过退出土地拿到补偿,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土地是农民的根,但不是农民唯一的依靠。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很多土地荒着没人种,与其让地荒着,不如通过改革让土地“活”起来,既能让想种地的人种得更省心,又能让不想种地的人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才是改革的初衷。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们村开始“小田变大田”了吗?要是你家有地,会选择退出承包权拿一次性补偿,还是退出经营权拿年租金?或者继续自己种?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聊聊种地那些事,也让更多农民朋友能看清政策,选对适合自己的路。
我是季秋,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农家事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