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圈内悄然离世的10位“抗战老兵”,最小仅54岁,有人服毒自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0:26 1

摘要:1931年9月18日,抗战爆发,面对外敌来侵,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抵抗,这其中就有很多演艺圈内的演员,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宣传抗战,参与战斗。

1931年9月18日,抗战爆发,面对外敌来侵,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抵抗,这其中就有很多演艺圈内的演员,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宣传抗战,参与战斗。

抗战胜利后,这些演员都加入各电影厂成为影视演员,凭借荧幕上一个个经典的人物被观众知晓,几十年后,这些曾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多位都已悄然离世,记忆中还是他们荧幕上的模样。

陈志坚(93岁)

北影厂擅长演小人物的表演艺术家,长得其貌不扬,却总是能在电影中锦上添花,把一个个小配角塑造的活灵活现,出演多部老电影,属于脸熟名字不熟的演员。

他1917年出生在北京,15岁之前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为了生计,早早的就出来打工,养活年幼的弟弟,1938年时,21岁的陈志坚参军,成为一名八路军。

此后他加入冀中军区火线剧社,跟随部队辗转各地,为战士们表演节目,宣传抗战,鼓舞士气,参演过无数经典剧目,在部队工作多年,磨练出了坚韧的性子,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抗战胜利后,陈志坚从部队转业,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正式成为一名影视演员。

之后数十年,陈志坚在一些老电影中出演配角,较为被观众熟知的有《暴风骤雨》中的韩长脖,《小兵张嘎》中的瘦伪军,《民主青年进行曲》中的特务,《智取华山》中的敌营张,《锦上添花》中的秦广播,《海霞》中的尤二狗,等等。

以反派人物出彩,一直属于戏红人不红。

特殊年代到来时,陈志坚暂停了拍戏,直到1975年后才重返荧幕。

复出后,又接拍多部电视剧作品。

千禧年后,陈志坚淡出影视圈,晚年过着低调的生活,只在一些大型活动中能够看到他,2010年6月16日,陈志坚病逝,享年93岁。

郑保民(80岁)

北影厂的绿叶演员,演日本人一绝,因演的太像,曾有日本的老人,拿着他在影片中鬼子军官的照片,把他认作是在战场上失踪的弟弟,后经过北影厂的证实,这是一场误会。

郑保民在抗战期间先是做地下党工作,18岁时成为新四军中的一员,参加过战斗,见到过日本人丑恶的嘴脸,这为他以后转型成为电影演员,揣摩人物心理提供了经验。

1950年,郑保民转业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成为演员。

因他在日战区的开封铁路学院毕业,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加上见过日本人,在老电影中多演反派,在五六十年代几乎承包了北影厂抗战题材影片中所有日本人的角色,镜头中的他残忍、狡诈,凶狠,没有表演痕迹,透过荧幕让观众恨得牙痒痒。

代表性的影视人物有《沙家店粮站》中的特务,《蓝色的花》中的日军小队长,《吕梁英雄》中的松本,《一贯害人道》中的佐藤,等等。

有影迷曾评价,在内地演员塑造日本军官的真实度上,郑保民应排在首位。

1966年,特殊时期来临,郑保民因敏感的身份背景遭到调查,后经他做地下党时的负责人和有关领导证明,郑保民才在那个苦难的岁月中逃过一劫。

80年代后郑保民复出拍戏,90年代初,郑保民息影离开影视圈。

2006年时,郑保民去世,享年80岁。

高保成(78岁)

电影表演艺术家,1926年出生在河北霸县,1938年时参军,最初当勤务兵,后加入军区火线剧社,第一野战军战斗剧社,等,参加过绥包、晋中、西南等战役,在炮火中成长起来,1956年高保成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时,已经是少校军衔。

参演过的影视作品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暴风骤雨》《闪闪的红星》《狼牙山五壮士》《渡江探险》等。

凭借1956年接拍的电影《上甘岭》中的连长张忠发被观众知晓。

特殊年代到来时,高保成没有拍戏,1972年重回荧幕,在一些老电影中出演配角,90年代中期彻底离开演艺圈。

2004年5月21日,高保成病逝,享年78岁。

胡朋(88岁)

表演艺术家,专演老大娘的明星,有“革命母亲专业户”之称,她在山东出生,北京长大,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22岁时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参军成为一名文艺兵。

当文艺兵时,不仅要演出,还要参加战斗,曾经历过鬼子的扫荡,见到过身边战友的牺牲。

抗战胜利后,胡朋加入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时被授予上校军衔。

影视代表作有《钢铁战士》《白毛女》《智取华山》《土地》《回民支队》《槐树庄》《山重水复》《南征北战》等。

很多观众对她在《烈火中永生》出演的“双枪老太婆”很熟悉。

1991年时,胡朋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协会授予“特别荣誉奖”。

1995年时,胡朋被广播电影电视局评选为1905-1995“中华影星”的称号。

2004年12月28日,胡朋去世,享年88岁。

李力(69岁)

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曾是高保成的战友,他1923年出生在山西洪洞,1938年参军,1941年进入延安学习,参加过保卫延安的战斗,曾获得过“独立功勋荣誉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

抗战胜利后,李力加入八一厂,在老电影中多演反派。

《英雄虎胆》中演过老猎人,《狼牙山五战士》中演过小战士宋学义,《秘密图纸》中的李化,《林海雪原》中演过张大山,《苦菜花》中演过冯仁义,《英雄岛》中演过上校参谋,《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老马,等等。

正反派都能演,以小人物出彩。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力开始转为幕后,曾担任过八一厂演员剧团副团长,故事片室副政委等职,做过田华、王心刚等人的领导。

1992年9月,李力去世,享年69岁。

张维佳(70岁)

父亲是河北人,母亲是俄罗斯女孩,1929年张维佳在俄罗斯出生,幼时随父母回到国内,抗战爆发后,张维佳和家人走散,被部队所救,年仅8岁的他参军,成为年龄最小的八路军战士。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在到赴朝作战,张维佳都参加过,立过战功,淮海战役时受过枪伤,经历过战争的洗礼。

张维佳的妻子张枢是他在朝鲜战场时认识的文工团员,14岁参军,俩人有着共同的信念和理想,结为了夫妻。

1954年,张维佳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影视演员。

参演过的影片有《三八线上》《停战以后》《海鹰》《奇袭》《英雄坦克手》《打击侵略者》《英雄岛》《柯棣华大夫》,等等。

《打击侵略者》剧照

因有一半俄罗斯血统,在电影电视中多出演外国人,以反派人物出彩,有“外国人专业户”之称。

随着年龄的增长,80年代后,张维佳转型成为故事片室导演,执导过话剧《钢铁战士》《战斗里成长》等等。

1999年7月时,张维佳去世,享年70岁。

刘江(95岁)

观众们很熟悉的一位老电影中的反派演员,表演艺术家,他1925年出生在哈尔滨,6岁时日本人打进了东北,在成长的过程中,亲眼见到了日本人的罪行,后来他参了军,随部队参加过东北战场的战役,押送过俘虏,运送过伤员。

战场的经历,为刘江以后演戏提供了生活经验,在舞台和荧幕上,他利用自己的所见所得,刻画出了反派人物心狠手辣、寡廉鲜耻,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让观众恨得牙痒痒。

1958年时,刘江由话剧团调入八一厂,开始拍戏。

电影电视作品有《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虎胆》《海鹰》《西游记》《回民支队》《赤峰号》《突破乌江》《苦菜花》《地道战》《四渡赤水》《红线》等。

因他个子不高,面露凶相,人设清一色都是反派,伪军、地主老财、日军高官,等等,有“反派专业户”之称,与葛存壮、陈强、方化、陈述并称为银幕“五大坏蛋”,

因《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被更多的观众知晓,影片中的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是小时候记忆很深的一段台词。

1987年刘江从八一厂退休,此后没有退出舞台,在一些电影电视中客串配角,一直到90岁还在拍戏,后因身体原因离开荧幕。

2020年5月1日,刘江在睡梦中离世,享年95岁。

刘世龙(87岁)

9岁随父亲参军,还没有枪高,部队发的军装,穿在他的身上,衣袖挽了好几圈,衣摆到了膝盖,因年纪小坐勤务兵,11岁时成为文艺兵,16岁时担任豫皖苏军区文工团戏剧队队长一职。

年少入伍的刘世龙

他抗战时期送过情报,解放战争时期剿过匪,20岁时因表现勇猛,曾担任过四川泸州一带剿匪部队的中队长,击毙过多名土匪。

1951年时,刘世龙被部队保送到西南人民艺术剧院戏剧系学习,1953年时分到长影厂担任演员。

出演过的影视作品有《沙家店粮站》《钢铁巨人》《草原晨曲》《海上神鹰》《董存瑞》《女社长》《翠玲新歌》等,在四十余部影片中担任主角。

凭借《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刘三姐》中的阿牛哥,被观众知晓。

七十年代中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刘世龙大多演的都是配角和龙套,1984年后息影。

感情上,刘世龙有过3段婚姻。

第一任妻子是他在电影学校学习时的同学卢敏,长得如花似玉,对刘世龙一见钟情,俩人育有一个儿子刘小龙,后因感情不合在1962年时离婚,儿子归刘世龙抚养。

第二任妻子是著名的舞蹈演员莽双英,1966年俩人组建家庭,婚后育有两个儿子,俩人一起生活了36年,在2002年时,妻子莽双英病逝。

妻子过世后,刘世龙已经72岁,后在家人的撮合下,2003年,刘世龙娶了自己的粉丝常家瑞,她比他小34岁,结过一次婚,丈夫车祸去世,崇拜刘世龙多年,在得知刘世龙的老伴去世后,有了照顾他余生的想法。

于是她软磨硬泡通过长影厂要到了刘世龙的联系方式,主动追求,刘世龙多次拒绝,后常家瑞凭借着真情打动了刘世龙,在家人的祝福下,俩人结为夫妻。

刘世龙的晚年生活很幸福,一直是常家瑞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患病时陪在床前。

2017年9月15日,刘世龙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此时的他已经瘫痪在床,儿子刘晓阳代父亲领奖。

2017年9月27日,在长春病逝,享年87岁。

胡敏英(54岁)

1924年在北京通州出生,14岁时跟着姐姐参军,入伍的第二年,胡敏英加入了晋察冀军区第一分区战线剧社,成为一名文艺兵,此后随着剧社各地演出,参加过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等。

抗战胜利后,胡敏英转入华北军区文工团,担任舞蹈指导员。

1956年时,胡敏英被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1960年时被授予大校军衔。

参演过的影视作品有《金铃传》《夺印》《雷锋》等,作品不多,凭借老电影《英雄虎胆》中的匪首李月桂,被观众知晓。

影片中的台词“想起了在国外的日子,那是多么多么的美呀,霓虹灯,爵士乐,高贵的美国朋友”,印象很深。

电影中的胡敏英活得有滋有味,潇洒自如,但生活中的胡敏英却后半生命运坎坷,最终凄惨收场。

剧照

她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前夫宫呈祥,是一位很有文化的高干子弟,俩人婚后育有一个女儿,天生智力缺陷,因为女儿的关系,俩人之间有了很多矛盾,争吵不断,后因工作原因聚少离多,感情变淡后离婚。

特殊年代到来时,全国的文艺工作者的事业都被按下暂停键,很多人被批斗、审查,受了很多罪。

胡敏英不同,她是负责审查、批斗这些演员的人,那时的她,自认为是站在了正义的一方,性情大变,作出了很多伤害别人的事,身边的同事、家人、朋友,因为她的怀疑被批斗。

七十年代中期,特殊年代过去后,胡敏英受到惩罚被隔离审查,人生一下子从云端跌落到低谷。

身边人的远离,同事亲人的指责,周围人的冷漠,让胡敏英的对未来感到迷茫,在1978年时喝下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54岁。

陈立中(97岁)

“我首先是战士,其次是演员”。

陈立中一生都以一个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去世时再次穿上军装。

她1916年出生在河北石家庄,1937年抗战爆发后,陈立中加入了到宣传的队伍,一年后进入冀中军区火线剧社,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经历过战争的烽火,目睹过战友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她白天表演节目鼓舞士气,晚上照顾伤员,戏里的烟火气很多都是她的亲身经历。

抗战期间,陈立中完成结婚生子的大事,她的丈夫是火线剧社的编导郭筠,比她小,俩人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感情,1940年结为夫妻,婚后育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夭折。

抗战胜利后,陈立中先后在总政话剧团,安徽省话剧团担任演员,后加入北京电影制片厂。

影视代表作有《花好月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万紫千红总是春》《野火春风斗古城》《红雨》《小二黑结婚》《第十个弹孔》等等。

擅演母亲、媒婆、奶奶等大龄角色,有“老大娘专业户”之称。

1982年,陈立中从北影厂退休,之后没有离开舞台,仍然出演了一些电影电视,《一个人的城市》《挺立潮头》等等。

1998年后,82岁的陈立中彻底离开了荧幕。

镜头中的陈立中多演温柔慈祥的母亲,镜头外的陈立中性格温和,多做善事,89岁时却因邻居说她家的空调滴水影响休息,深深自责,夏季不敢开空调,后经证实不是她家空调滴水,突然的释怀让陈立中脑血管破裂,从此昏迷瘫痪在床,再也没有真正的醒过来。

2012年7月21日,卧床七年后,陈立中去世,享年97岁,去世后儿女们满足了母亲穿上军装的遗愿。

来源:爱影人士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