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15名劳动者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区人社局等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拿到了欠薪。此次快速高效的“护薪”行动,是武侯区检察院践行“检察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体现。
2025年6月,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干警主持调解一起涉少数民族群众权益的矛盾纠纷。
近日,15名劳动者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检察院、区人社局等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拿到了欠薪。此次快速高效的“护薪”行动,是武侯区检察院践行“检察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武侯区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区域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文化多元这一区情,依法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推动打造“检锦百花+”新时代“枫桥经验”基层检察实践机关党建“微改革”项目。项目团队常态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一体促进矛盾纠纷依法实质性化解,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发挥党员带动作用,打造“娜姆检察官工作室”
武侯区检察院强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功能作用,结合辖区少数民族人口多、文化多元的特点,在“检锦百花”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党建项目的基础上,于2024年底,经慎重研究与选拔,特选派区党代表、全国控告申诉检察业务标兵、藏族检察官扎西娜姆为团队带头人。以扎西娜姆为核心,着力优化培塑打造“娜姆检察官工作室”。该工作室协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营造工作,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民族工作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5年4月,团队党员干警利用该院党建与业务融合案例研判会商平台,发现一起交通肇事案被害人司法救助线索,“娜姆检察官工作室”成员发挥跨部门跨专业的综合履职优势,就刑事责任认定、民事赔偿、司法救助等联动开展证据核查、事实认定和人文关怀,运用“和解五法”(即背靠背法、并案化解法、利益平衡法、情义融化法、借力化解法)为被害人追索赔偿款4万元,并为其发放司法救助金。
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武侯区检察院综合运用矛盾调解、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开设普法课堂等方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促进社会治理优化。
“娜姆检察官工作室”以“常驻检察官+核心业务团队+专家顾问力量+多元化解辅助力量”的“四位一体”组织架构,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关于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工作思路,在接待信访群众、办理来信来访、当面释法说理、调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完善机制,精准锚定武侯区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推动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法治化、实效化落地落实,做到既解群众法结,又解群众心结。
“娜姆检察官工作室”成立以来,活用借力化解法,主动融入检法系统和跨区域执法司法力量整合,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参与集中约谈被执行人专项行动,促成多组债权人和债务人达成和解,部分被执行人就地履行全部还款义务,极大提升了执行质效,监督执行案款5000余万元,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2024年11月,在武侯区检察院、区法院联合开展的集中约谈被执行人专项行动中,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监督员应邀到现场见证监督。此次集中约谈促成10名被执行人与申请人达成和解,19名被执行人当场履行全部还款义务。
多方协作配合,快速响应群众诉求
武侯区检察院积极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信访工作实践样本,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贯穿于控告申诉检察全流程、各环节。2025年6月,该院作为武侯区综治中心的首批常驻单位,依托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便民解纷优势,高效参与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2025年6月25日,15名劳动者来到综治中心,称其所在的四川某汽车销售公司因经营不善停业,辞退员工后未结清报酬及补偿金,请求向用人单位追索其薪酬。
武侯区检察院、区法院与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和调解组织协同化解纠纷。该院办案检察官全程提供法律咨询及调解指导,联合多部门对汽车销售公司代表进行释法说理,请他们换位思考,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及对公司声誉造成的影响。同时,办案检察官引导劳动者考虑公司已支付部分劳动报酬的积极态度,以及资金周转难的现实困境,建议给予公司一定履行宽限期。最终,汽车销售公司决定积极支付欠薪,15名劳动者也同意该公司于2025年9月前支付报酬。
来源:赤壁市人民检察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