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直肠癌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与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领域。3月29日,“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年会”于上海隆重召开。值此契机,医脉通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进行专访,针对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发展瓶颈
结直肠癌作为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诊疗与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领域。3月29日,“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年会”于上海隆重召开。值此契机,医脉通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进行专访,针对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进行精彩解读。
王峰 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院长助理/内科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副院长
UT MD Anderson 肿瘤中心博士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委会常委
长期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疗及基础转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面上项目在内的科研基金14项,参与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研究。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Cell, Nature Medicine(3篇), Cancer Cell(2篇),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JAMA Oncology, Annals of Oncology,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等杂志发表论文 60 篇。设计并牵头全国多中心II、III期临床研究17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2022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奖、第六届科学探索奖、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等省部级奖项。曾多次受邀在美国ASCO年会、美国AACR年会、欧洲ESMO年会、中国CSCO年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
您在报告中对“肠癌免疫治疗的前行方向”进行了剖析,您认为目前肠癌免疫治疗的主要瓶颈有哪些?未来哪些研究方向最可能推动临床突破?王峰 教授
关于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个人认为应分层分析。首先,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展现出显著疗效,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存在原发性耐药,另有部分初始应答者会出现获得性耐药。对于此类患者,当前研究的核心在于解析肿瘤免疫逃逸机制,重点探索T细胞耗竭相关信号通路、抗原提呈缺陷等关键耐药靶点,通过更多创新药物或联合治疗策略保障患者的治疗获益。
对于占结直肠癌主体的微卫星稳定(MSS)型患者,突破免疫治疗困境需要多维度探索。在生物标志物方面,我们团队率先探索发现的POLE/POLD1突变可能是未来有前景的靶点之一 ,2024版NCCN指南已将其提升至与MSI-H同等推荐级别,即将发布的2025版CSCO结直肠癌指南也新增了针对该突变的治疗推荐。此外免疫评分等指标同样受到关注,这些新型评估指标可能会助力在MSS患者中筛选出对免疫治疗的适宜患者群。
在治疗策略层面,目前主要有两条转化路径:一是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如HDAC抑制剂)或抗血管生成治疗重塑免疫微环境;二是利用化疗增敏(如MGMT沉默患者应用替莫唑胺)诱导"冷肿瘤"免疫表型转化。值得关注的是,腺苷通路抑制剂联合化疗、溶瘤病毒载体及个性化新抗原疫苗等创新方案同样极富潜力,我们实验室也正在着力构建精准疫苗开发平台。
近年来双抗和ADC等新技术逐渐渗透到肠癌领域,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新趋势?王峰 教授
双特异性抗体和ADC等创新技术在结直肠癌领域的探索可谓如火如荼,在双抗领域,PD-1/CTLA-4双抗及PD-1/VEGF双抗的早期临床数据已展现初步疗效信号,但其确证性价值需通过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验证。
对于ADC药物,针对EGFR等关键靶点的ADC正在加速布局肠癌适应症,其临床转化潜力值得持续关注。目前我们团队正着力推进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TIGIT、LAG-3)与PD-1/PD-L1抑制剂的协同治疗方案开发,相较于传统CTLA-4抑制剂,这些新靶点联合策略可能通过多通路调控实现免疫微环境重塑,为更多肠癌患者带来行之有效的新治疗选择。
撰写:Babel
审核:王峰 教授
排版:Babel
执行:Babel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