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日,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以下简称“省客联”)赴四川省侨联汇报工作,专题对接第四届“五洲客家音”文化交流活动筹备事宜,争取省侨联指导与支持。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杨东,党组成员、秘书长徐艳梅,联谊联络部部长于江玉、经科文化部部长闫建刚、联谊联络部二级主任科
9月15日,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以下简称“省客联”)赴四川省侨联汇报工作,专题对接第四届“五洲客家音”文化交流活动筹备事宜,争取省侨联指导与支持。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杨东,党组成员、秘书长徐艳梅,联谊联络部部长于江玉、经科文化部部长闫建刚、联谊联络部二级主任科员裴翌铭出席汇报会;省客联会长林先富,执行会长、省客商会会长唐发杰,高级顾问、省客研中心首席专家陈世松,执行会长兼秘书长郑勇,省客研中心常务副主任苏东来参加汇报交流。
参观四川侨联文化交流中心
汇报交流前,省客联一行参观了四川侨联文化交流中心,通过观看史料、实物与影像,深入了解四川侨界发展历程、侨胞贡献及侨联工作成果,进一步强化了“侨”“客”联动的共识。
会上,郑勇从党建引领、文化活动、会员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简要汇报省客联2025年工作开展情况,清晰呈现年度工作脉络与核心成效。林先富对省侨联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专题汇报第四届“五洲客家音”文化交流活动初步方案,重点阐述活动背景意义、主题定位、组织架构、内容流程及筹备过程中需省侨联支持的事项:一是统筹协调省级相关部门及地方政府资源,打通跨部门协作通道;二是明确活动具体时间、地点的衔接细节,确保筹备流程顺畅;三是优化系列活动设置,增强内容针对性与吸引力;四是协助推进嘉宾接待工作与活动宣传推广,扩大活动覆盖面与影响力,为活动高效推进寻求指导。补充发言中,唐发杰从商会资源联动角度提出建议,表示可整合省客商会会员企业资源,为活动提供招商对接服务,同时联动省内客家商企打造“客家特色产品展区”,助力客家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陈世松立足客家文化专业视角,建议在活动中增设“客家迁徙史专题展”,深化活动文化底蕴,展现四川客家文化独特魅力;苏东来聚焦活动文化内涵落地,提出将具有四川客家特色的客家山歌、客家舞蹈等非遗元素融入展演环节,并设计互动体验区,提升活动感染力与参与度。
省侨联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工作职能提出具体建议:联谊联络部建议加强与海外客家社团的前期沟通,提前收集、征求海外重点嘉宾的意见与需求,确保活动内容契合国际交流需求;经科文化部建议探索活动与第二届“一带一路”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的结合点,研究将其作为子活动或专场活动举办的可行性,借助中国侨联和省级重点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徐艳梅秘书长在发言中强调,第四届“五洲客家音”文化交流活动意义重大,前期需通过多轮沟通交流做实做细方案,确保后期活动顺利落地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
最后,杨东主席作总结指示。他对省客联2025年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指出省客联始终立足客家文化传承与侨界服务核心定位,工作思路清晰、推进举措扎实、阶段成效显著,尤其在对外交流拓展、侨客力量凝聚、客家文化宣传等方面亮点突出。同时,杨东主席特别称赞四川客家群体的团结精神,强调“四川客家是极具凝聚力的集体,省客联、省客商会、省客研中心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协同协作的姿态为四川客家事业持续向前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针对省客联后续工作与第四届“五洲客家音”文化交流活动筹备,杨东主席着重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深入贯彻“大群团”“大侨务”工作理念,进一步加强与省侨联及市(州)、县(区)侨联组织的上下联动,同时深化与其他涉侨社团的横向互动,持续织密覆盖广泛、联系紧密的侨界联络网;二是要聚焦客家文化品牌建设,将第四届“五洲客家音” 文化交流活动与第二届 “一带一路” 华侨华人合作发展大会、四川南向开放新通道建设等省级重点工作对接融合,借势提升活动的品牌影响力与辐射力;三是要注重“侨”“客”资源的统筹整合,充分发挥海外客家社团在文化传播、经贸对接中的桥梁作用,推动客家文化交流与侨界经贸合作双向赋能,努力将活动打造成展示四川客家文化特色、促进海内外侨客交流合作的标志性平台。杨东主席明确表示,无论第四届“五洲客家音”文化交流活动采用何种举办方式,省侨联都将给予全方位大力支持,尤其在跨部门资源对接、活动整体统筹协调、多渠道宣传推广、官方平台背书等关键环节提供全力支持,共同推动四川侨界事业与客家文化传承发展迈上新台阶。
来源:记者袁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