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回复人民网网友:提升预报服务 共享数据体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08:50 1

摘要:气象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一段时间以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对全国气象积极建言献策,包括气象数据发布与共享、天气预报播报表述等方面。

人民网记者欧阳易佳、程兴旻

“建议科学发布气象数据。”

“建议简化气象共享数据网账号注册。”

“建议提高国家气象科学数据的公开性。”

……

气象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一段时间以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对全国气象积极建言献策,包括气象数据发布与共享、天气预报播报表述等方面。

针对人民网网友的关切,中国气象局表示,将发布更加精准的预报数据,提供更科学的天气服务信息,优化气象共享数据采集方式。

科学发布气象数据提升公众参考价值

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中提出“科学发布气象数据”,多地提供的40天预报中,15天以后的温度数据出现与气候常识明显偏离的情况。

对此,中国气象局回复表示,官方平台的数据在发布之前,会经过一系列质量控制检验,像偏离气候态的异常情况,在发布之前会检查出来并修改。建议公众参考官方平台的预报预测结果,目前官方平台包括中央气象台网站(http://www.nmc.cn)、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中央气象台微信公众号、中国天气手机App、中国天气网等。

2022年4月,国务院印发的《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以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为导向,要构建精准气象预报系统。逐步形成“五个1”的精准预报能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提前1月预报重大天气过程、提前1年预测全球气候异常。完善台风、海洋、环境等专业气象预报模式,健全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

中国气象局表示,将持续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精准的预报数据。

尊重我国民间节气优化天气预报表达

冬至,标志着一年当中最冷时段开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九寒天。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中提出“天气预报需对数九寒冬的播报做调整”,央视天气预报在解读“数九寒冬”规律时,未能体现“十九”的传统文化内涵,希望能够将“十九”加入到日历中。

中国气象局回复表示,数九习俗最早见于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标志数九歌的雏形形成。这其中,有天文和文化的结合,古人选择冬至为起点,因冬至是北半球白昼最短之日,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阳气渐长。九为“至阳”之数,九九八十一天象征阴寒消退、春回大地的自然规律。九九和数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计算冬季寒冷天数的方法,尽管存在地域差异与版本多样性,但是目前一般在“数九歌”中没有“十九”的明确描述。

“在我们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将会更多通过对当年天气形势、天气实况及往年历史数据开展分析,为观众提供更准确、科学的天气服务信息。”中国气象局说。

简化网上注册流程优化气象数据共享

气象数据作为重要的公共资源,其共享既需要保障数据安全、规范使用,也需要兼顾便捷性,让公众和相关机构能高效获取并用于科学研究、生产生活。

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中提出“简化气象共享数据网账号注册”,气象数据共享网上注册存在流程复杂、信息项繁多、老账号失效等问题。

对此,中国气象局回应表示,对照国家关于公共数据共享的相关规范,参考其他部委网站的成熟经验,将尽快优化身份信息采集方式、注册信息项,在确保信息真实、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简化流程、减少冗余信息;针对老账号失效问题,可以拨打服务热线电话010-68407499,完成老账号升级。

来源:造成水灾的原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