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公募一哥基金:大亏三年,为啥不恨?从质疑张坤,到成为张坤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0 20:51 1

摘要: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通过张坤持仓,来学习其买股思路。文章下边有网友说:“还在捧张坤臭脚,你不知道三年来,买入张坤基金的小散亏了多少吗?”

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是通过张坤持仓,来学习其买股思路。文章下边有网友说:“还在捧张坤臭脚,你不知道三年来,买入张坤基金的小散亏了多少吗?”

当然,也有朋友恰好相反,留言如下:

迷信张坤,四年前买入大亏,买入四年,亏了四年,骂了张坤四年,也学习了四年,才发现张坤是对的,继续买张坤。这真是从质疑张坤,到理解张坤。

注意,这篇文章依然不是捧张坤臭脚,他也没给我宣传费,我也不是再教您投资,毕竟成年人无法教育,只有自己不断进化,才能进步。以下仅仅是我思维逻辑过程,供您批判使用,如果能激发您一点思维火花,我就很幸福了。

四五年前,不少人跟风买入张坤,把钱投进易方达蓝筹精选,其实他们并不认同,或者不知道张坤的持股逻辑,仅仅是因为张坤的基金涨的很好,所以买入。打开持仓,确实,都是好股票。

重仓腾讯、阿里巴巴、茅台、五粮液,不是互联网巨头,就是白酒巨头。可是接下来,中美贸易摩擦,中概股大跌。白酒股也大跌,张的基金自然也大跌。

如果是高点重仓买入,确实大亏,而且是大亏四年,如果是定投买入,体验好一点,但是想收益好,也很难。

于是,很多人质疑张坤的持股能力:

比如为啥不在高点卖出腾讯阿里,白酒大顶了,为啥不卖出调仓?

什么价值投资?高点时茅台股息率才 1 点多,还不如存银行。

有人骂张坤死脑筋,不知道调仓换股,也有人认为张坤言行合一,投资理念从一而终。有人骂骂咧咧割肉走人,也有人逢低加仓,甚至无脑信任张坤,只要有钱就加仓,不管高点低点。

依然看上边持仓,腾讯和阿里是不是最佳标的?茅台是不是最佳标的?白酒行业商业模式是不是很好?只要答案是肯定的,那就理解了张坤。

高股息与优质资产的联系:张坤持仓的中海油,股息率不错,在能源行业竞争力强。腾讯、阿里现金流多,行业地位稳固,有成长空间。白酒股像茅台、五粮液,分红稳定,品牌厉害。

张坤不是只看股息,而是平衡股息和成长。

市场风格切换下的坚守:市场风格常变,但张坤盯着优质资产。市场追热点时,他坚守这些股。像腾讯,业务广,能穿越周期。这些股短期可能不好,但长期有价值。张坤的 “双重护城河” 思路:张坤看重企业 “双重护城河”。白酒股靠品牌赢得消费者,还有稳定盈利和分红。腾讯、阿里有强大生态和技术积累。这些企业地位稳固,长期能给投资者回报。

理解了张坤,可以继续投,理解了张坤,也可以成为张坤。

如何成为张坤?比如成为高股息策略的信仰者,比如关注企业成长,比如关注商业模式。

或者按张坤思路,构建自己的组合。不再跟风,关注企业质地和长期价值。

张坤为啥淡定?为啥不调仓换股?高股息策略不是乱买高息股,而是选有高股息潜力、基本面好、能成长的股票,组成能抗波动、长期增值的组合。

对比一下,张坤重仓了白酒,同样重仓,茅台和洋河逻辑有何不同?茅台更看重成长性,而洋河更看重股息率。一个是成长性逻辑,一个是高股息逻辑。

张坤的持股逻辑不难看懂,但是长期持股的定力很难学会。我写张坤,不代表我重仓了张坤,相反,我买了不少谢志宇,两个人持股逻辑截然相反,相对比下,谢志宇追热点,压成长性,看重未来潜力。

两者谁更优秀呢?两者粉丝都很多,不好说谁更优秀,需要买入前认可其持股逻辑,认可了才能重仓,重仓了才能赚大钱。当然,认可逻辑不代表逻辑正确,如果逻辑不准确,重仓也是会大亏。

我发现,投资像养孩子,有波动很正常,要相信优质资产能长大。现在市场依然在熊市边缘,熊市是用来播种的,希望各位好朋友,都能形成自己投资逻辑,成为自己的张坤,或者成为自己的谢志宇。

来源:张文平说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