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块钱的业余联赛,狠狠抽了谁一耳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7 09:14 2

摘要:“苏超”爆火背后,打脸的中国足协!一个省业余联赛,场均2.3万人观看,中甲却只有7496人!中国球迷苦“伪职业足球”久矣!

“苏超”爆火背后,打脸的中国足协!
一个省业余联赛,场均2.3万人观看,中甲却只有7496人
中国球迷苦“伪职业足球”久矣!

2025年,中国没有等来世界杯,却等来了一场属于老百姓自己的足球狂欢——
江苏十三座城市,自己搞起了“苏超”联赛!

大爷大妈挤爆看台,本地自媒体篇篇10万+,赞助商从6家猛增到21家,连京东、伊利都抢着送钱。
一场门票只卖10块钱的“业余比赛”,却做到了很多职业队一辈子做不到的事:
让老百姓真心为足球欢呼!

我们为什么不爱看国足了?
为什么宁可在雨中为小区门口的超市老板呐喊,也不愿瞄一眼年薪千万的“国脚”?
一句话:中国足球,早已跟“群众”脱节了!

苏超的火,烧得让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它没有大牌外援,没有天价转播,甚至规则都“不专业”——每队最多只能上3个职业球员。
其余可能是外卖小哥、体育老师、隔壁餐馆的老板。

但就是这样一群“普通人”,却踢出了中国足球最缺的东西:
真拼!真跑!真热爱!

6场比赛,场均1.5万人现场观看,碾压中甲联赛的1.27万;票价10元,几乎是“白嫖”,但却带动文旅消费暴涨14.6%;常州、徐州、盐城……借一场球赛,做火一座城。

老百姓用脚投票,说明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
足球不该是高高在上的“表演”,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节日”!

反观我们的“职业足球”,却走向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

从1994年职业化改革开始,中国足球一步步沦为“资本游戏”和“权力寻租”的烂摊子。

金元足球,烧钱不治本
房地产老板疯狂撒钱,球员年薪动辄千万,但国家队成绩不升反降。1-5输泰国、1-3输越南、0-7输日本……脸都不要了!体制腐败,从根烂到尾
李铁能买国家队名额,陈戌源一夜收30万“拜码头”,青训教练公然索贿……孩子想踢球?先送钱!
一位母亲为让孩子上场,甚至被迫陪睡——这是足球,还是黑社会?管办不分,足协啥都管,啥都管不好
制定标准、审核资格、选派裁判、处罚纪律……全是足协一句话。
它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权力无限大,责任无限小。

一句名言早就道破天机:
“中国足球不是足球问题,是体制问题。”

中国真的没有人爱足球吗?
苏超的回答是:放屁!

中国人只是不爱看“伪足球”——
那种赛前豪言壮语、场上散步遛弯、赛后道歉流泪的“套路足球”。

苏超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它精准抓住了中国足球几十年没解决的“供需矛盾”:

群众需求:要的是参与感、归属感、快乐感
我不是要看11个亿万富翁表演,我是要为我邻居、我同学、我老乡加油!市场供给:足球应该接地气,而不是飘在天上
10块钱的票、本土化的阵容、文旅结合的消费场景……让足球从“奢侈品”变“日用品”。

这才是足球本该有的样子: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眼看着各省“粤超”“湘超”“赣超”都要搞起来,足协坐不住了。

8月底,它突然出台《社会足球赛事管理办法》,美其名曰“管纪律”,实则想“管权力”。

为什么?
因为中超每年36%的收入要上交足协,而苏超一毛钱都不用交!

但这次,它碰了钉子。
苏州文旅局直接回应:
“我们这是文旅活动,是业余比赛,不归你管。”

更打脸的是,9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发文:
“非高风险群众性赛事采用备案制,破除办赛障碍。”

国家层面直接喊话:放开搞!放心搞!

把办赛权还给地方;把选择权还给群众;把定义权还给市场。

也许今天,这些业余比赛水平不高。
但只要孩子们愿意踢、观众愿意看、商家愿意投——
中国足球就一定有希望。

功成不必在苏超,但功成必定有苏超。

来源:抗争到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