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创新打造“高墙内安全课堂”,拘留所变身交通安全教育前沿阵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0 20:07 2

摘要:为加强对重点人群交通安全的精准宣教,桂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创新打造 “高墙内安全课堂”,在全市拘留所构建标准化宣教体系。通过事故案例警示、模拟体验等组合拳,使被拘人员接受沉浸式教育,探索出“源头教育+闭环管理”的治理新模式,为道路交通安全筑起“防-教-治”立体防

为加强对重点人群交通安全的精准宣教,桂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创新打造 “高墙内安全课堂”,在全市拘留所构建标准化宣教体系。通过事故案例警示、模拟体验等组合拳,使被拘人员接受沉浸式教育,探索出“源头教育+闭环管理”的治理新模式,为道路交通安全筑起“防-教-治”立体防线。

精准滴灌,直击心灵深处

自2023年6月起,桂林交警以“试点先行、全域推广”为策略,在市第一拘留所启动首个交通安全宣教基地建设。经过反复论证场地布局、精心打磨宣教素材,仅用两个月便建成标准化示范点,并于2024年9月在全市拘留所全面铺开。每个基地均配备宣教室和宣传廊,通过视频播放、音响设备以及生动图文展板,将被拘留人员带入沉浸式教育场景。

“这种‘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可以让被拘人员深刻认识到违法行为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有效破除被拘人员的侥幸心理。”桂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宣教室中,针对无证驾驶、酒驾等高频违法行为,精选本地真实事故案例制作的警示片直击事故现场、家属悲痛、违法者忏悔等震撼场景。定制课件结合不同违法类型,由民警面对面剖析“一次违法、多重代价”,让被拘留人员在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中深刻反思。宣传廊则设置交通安全知识展板、事故案例展示区等,将枯燥法条转化为生动图文,让被拘人员在日常活动中随时接受交通安全教育,让安全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

现身说法,侥幸心理无处遁形

廖某因两次酒后驾驶被拘留,他的侥幸心理最终酿成了苦果。“其实我身边也有朋友因为酒驾被处罚,我觉得自己酒驾不会遇见交警,于是怂恿我酒后开车,结果都被交警抓到了!”廖某懊悔地说。他的第二次酒驾不仅让他面临拘留,还间接导致生意损失至少六七万元。在拘留所中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后,廖某深刻反思,表示今后一定不再酒驾,并会劝阻亲友。

而贲某的故事,则更加令人警醒。这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驶的司机,已经是第三次酒后驾驶被处罚了。第一次是2022年8月,他以为周末交警不会出来查酒驾,自己喝得又不多,开车也稳,便抱着侥幸心理,无证、酒后驾驶两轮摩托车上路,结果途中被交警查获,并被依法予以相应处罚。但这一次处罚并没让贲某认识到严重性,在交警告知过其二次酒驾的危害以及会受到更重的处罚后,2023年,仅时隔一年,贲某再一次因为无证酒后驾驶被交警查获。

经过两次被处罚,贲某有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开始报考机动车驾驶证。2025年2月贲某终于考取了C2驾驶证,但贲某的悔过好像“还不够”。2025年3月13日,贲某在拿到驾驶证不足一个月后,又一次因为酒后驾驶自己的轿车被交警查获,他“新鲜出炉”的驾驶证被吊销了。据贲某表示,这次开车之前,其妻子还劝他喝了酒不要开车,如果你酒后开车就去举报你,但是贲某并没有听妻子的劝阻。“在被交警拦下来以后,我很后悔,我被酒‘害’了!”贲某说。在拘留所里,他因无法工作而间接损失了三万多元,更让他心痛的是,87岁的老母亲独自在家无人照顾。想起母亲年迈的身影,贲某心中充满了愧疚。“我觉得很对不起母亲,也对不起警察。”他说。

面对这样的结果,贲某终于醒悟:“我老婆举报我,我原来觉得夫妻再吵架,可以教育我、劝我别开车,而不是举报,但经过这一次的经历和学习教育,我知道她是为了我好。从今以后,我一定改正,绝对不再喝酒开车!”

成效显著,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截至2025年3月,桂林已累计建成宣教室6间、宣传廊40余处,形成“1.5小时课程+心得撰写”的标准化教育流程,实现对1.25万人次被拘人员的全覆盖教育。其中,市第一拘留所通过每日播放警示视频、每周开展集中宣讲,教育覆盖率达100%。针对部分县拘留所宣传覆盖面不足的问题,桂林交警将与市监管支队联合加强督导和资源支持,确保宣教工作均衡开展。

数据显示,因第二次交通违法被拘留人员占比从2023年的11.08%降至2024年的3.67%,成效显著。“高墙内安全课堂”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被拘人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更对社会面交通安全产生积极影响。桂林交警将持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宣教体系,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贡献力量。在这座山水甲天下的城市中,交通安全教育正以独特的方式,守护着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的平安归途。

编辑:易芳

审核:廖志强

核发:温芳华

来源:桂林交警一点号

相关推荐